百色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接合部,由于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等原因,该县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状态,是国定贫困县之一。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44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147人,贫困发生率为33.23%。

2015年以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自治区民政厅、广西科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等中直、区直单位聚焦薄弱环节,从教育、医疗、产业、消费等方面精准施策、倾心帮扶,助力西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实现38个贫困村摘帽出列,4.9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1%。

定点帮扶全面脱贫(精准施策拔掉穷根)(1)

按需点单,“一帮一联”

绿树掩映、白墙瓦舍,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村民在文化广场上娱乐健身……2018年以来,自治区副主席李彬挂点帮扶的八达镇旺子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村通过产业发展稳定增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以大大提升。不到两年的时间,该村新建9条产业道路、新成立1个新型经营主体;砂糖橘、油茶、肉猪养殖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村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生活越过越红火。

定点帮扶全面脱贫(精准施策拔掉穷根)(2)

贫困群众按需“点单”,帮扶单位一对一认领。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自治区民政厅驻西林扶贫工作队推出“一帮一联扶贫超市”,根据贫困户的需要设置捐资助学、脱贫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方面帮扶内容。同时,整合各方资源,以认领项目的方式开展“点单式”帮扶。目前,自治区民政厅直属单位及20多家全区性社会组织共认领扶贫项目118个,实现帮扶与需求无缝对接。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两帮带、六帮扶”模式开展帮扶活动,助力西林改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发展特色产业。在八达镇周帮村和足别瑶族苗族乡央龙村,该集团子公司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相关公司通过开展联合党课、“心联心、手牵手”、增进交流互动等联建活动,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以“党建 ”模式引领特色产业发展。

科技帮扶,促农增收

西林火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也是古障镇者黑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该村年种植火姜约1500亩,产值几乎占全村农业收入的一半。

广西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从2017年开始在者黑村开展火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研究:组织培养种植与传统姜种相比,产量提高了20%;改变栽培行距和株距,产量提高50%;寡糖制剂可减少姜瘟病损失30%以上……运用系列试验成果,大大提高了者黑村火姜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村民大幅增收。

近年来,广西科学院充分利用在生物技术、酶工程、海洋科学、物理医学、植物科学等方面的技术实力和人力资源优势,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学和生物学专家等开展技术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西林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定点帮扶全面脱贫(精准施策拔掉穷根)(3)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截至8月31日,西林种植以砂糖橘为主的水果19.85万亩,茶叶9.38万亩,油茶12.46万亩,以铁皮石斛为主的林下经济11.39万亩,贫困群众特色产业覆盖率从2016年的72%上升到2020年的97.12%,实现贫困户收入有保障、产业发展可持续。

多措并举,激发动力

近年来,右江民族医学院从基层党建、医疗保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多措并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今年暑假,右江民族医学院康复技术协会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医护志愿者以网络直播讲学与宣传的形式,为西平乡弄工村传播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实际开展义诊活动,宣传健康扶贫惠民政策,减少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去年,西林成立公立医院集团,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成医联体,通过学术讲座、专家支持、技术帮扶、双向转诊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和管理水平,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该校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西林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圆梦“微心愿”、扶贫政策宣传、控辍保学等系列活动,并利用教育发展基金会奖学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