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阅读悦读 整理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

▶▶▶夏至:我是老大

至者,极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2)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3)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4)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5)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6)

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7)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8)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9)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0)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1)

(半夏)

▶▶▶古人在夏至干什么?

(1)祭地

《史记·封禅书》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皇帝会举行“祭地”仪式,祈求丰年。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2)

(2)避伏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3)

(3)尝黍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

《吕氏春秋》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

《诗经》中也有“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

《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4)

就是今北方谓之黄米,我们这里称之为小米。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5)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6)

(4)放假

古代夏至还有一个“福利”,即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人们与亲人团聚畅饮;宋朝则会给百官放假三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7)

▶▶▶有关夏至的诗词

《竹枝词》

(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8)

《祷雨题张王庙》(前两句)

(宋)叶适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19)

《田家苦》

(宋)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

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20)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前后鹿角脱落为什么(夏至一候鹿角解)(21)

《作家洪与》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合作平台《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 邹开岐

编辑:洪与 姚小红 杨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