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滕州姑山的传说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滕州姑山的传说故事(流传在临沂孝山的)

滕州姑山的传说故事

《二十四孝》:“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孟仁(218~271年),本名孟宗,字恭武,湖北孝感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二十四孝》之一“哭竹生笋”主人公。

少从南阳名士李肃学习,性格仁孝。起家骠骑军吏,迁监池司马,拜吴县令,得到丞相陆逊赏识。历任光禄勋,迁御史大夫。

在三国时,有一位少年叫孟宗,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由他的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的。

在古代,一位寡母抚养一个儿子成人,是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努力的,所以孟宗从小看到母亲的辛苦,对母亲是非常的孝顺。

孟宗母亲在对孟宗的教育上一点也没有落后于别人,而是想方设法让他读书学礼,鼓励他与读书人认识,让他以后好出人头地。

孟母为了让他多结识一些读书人,就在县试的时候,邀请那些来参加考试的学生到自己家里居住,有些考生贫困,是没有钱去住客栈的,他们也很感激孟母的邀请,便是孟母却说:“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我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只能做点小事表示他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母的名声在当地广为流传。

孟宗对母亲是非常孝顺的,因为他知道母亲是吃了很多的苦才把他抚养长大的,因为未能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经常心存愧疚。

有一年冬天,孟宗母亲生病了,躺在床上很多天都不能动,什么东西也不想吃,让孟宗什么焦急。

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怎么突然想喝点笋尖汤”。

孟宗听见母亲终于想吃点东西了,心中万分高兴,因为母亲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身体十分虚弱。

不过孟宗马上又开始发起愁来,因为当时正是严冬时节,竹子在春天才会发芽,要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

孟母看见孟宗皱眉的样子,心中十分心疼,忙说:“看我真是病糊涂了,这冬天里哪来的竹笋呢!”

孟宗立刻就回答:“母亲别着急,我会去想办法的”。

虽然雷宗知道外边寒风呼啸不停,小动物都躲起来冬眠的冬眠,过冬的过冬,花草树木离发芽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呢,这个时间怎么可能有竹笋呢。但是他想到母亲的那点小小的要求,还是义无返顾地拿起锄头去了山上。

他在寒风中走了半天,才找到一片竹林。看到被白雪覆盖着的地面,心里惊叹连绿叶都看不到一片,在哪里有竹笋啊,看来今天真是找不到竹笋了,可怜的老母亲,要是完不成母亲的这点小小的心愿,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心安的。

虽然知道冻土难挖,可孟宗还是拿起锄头挖着冻得像铁一般硬的地面,他用力的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着地,一直到又累又乏,想起病床上的母亲,又想起自己对母亲愿望的无能无为,心中悲痛万分,竟晕倒在山上。

这件事惊动了山神,急忙禀告玉帝,说人间一孝山为救治母亲累晕在山上,玉帝命令山神一定要救治孟宗的母亲,给他一些竹笋。

孟宗从悲痛中醒过来,发现在他挖的冻土地方,真的长出了新鲜的竹笋,他以为自己是累花了眼,忙仔细看过去,真的是长出了竹笋,孟宗非常高兴,忙把这些竹笋挖出来,在竹笋旁边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孝子孝行感上天,玉帝恩赐竹笋满蓝,回家医好慈母病,富贵荣华在他年“。

孟宗感激万分,带着挖出的新鲜竹笋,回家给妈妈做了笋汤。孟母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痊愈了。

后来,孟宗努力读书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官至御史大夫。也正应了纸条上”富贵荣华在他年“的说法。

孟宗哭竹生笋的地方应该是在湖北孝昌东的一个小山上,但是在临沂罗庄孝山上也流传着这个故事,说是孝山是因为“哭竹生笋“的故事而改名的。

根据历史记载,孟宗是出生在湖北的,所在在临沂孝山哭竹生笋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个故事在临沂罗庄孝山流传呢,估计是因为临沂人的孝文化广为流传,才把这个孝子事母的故事讲到罗庄小竹山里,后来小竹山又因为这个故事改为“孝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