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由新闻晨报·周到联手腾讯教育举办的“社区之家”系列公益课程的第十一节课与小朋友们见面了。
这节课,由持有华东师范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特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的张若男老师主讲,由她带领直播间里的50个孩子一起阅读文学名著《童年》,走进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内心世界。
据悉,“社区之家”系列公益课程自4月18日开始,将持续至4月30日,每天晚上19:00-20:00开课,旨在居家防疫期间,面向亲子家庭,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和立体多元的课程体验。同时,腾讯教育也将向上海的学校免费开放400万作业题库,老师可免费使用腾讯作业君实现在线秒速组题、一键布置作业、AI智能批改等,让家长们和老师们都能够“解放一小时”。下方是第十一节公益课的精华节选视频,可点击观看,如果感兴趣,可扫描文末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后续公益课。
“有没有小朋友阅读过《童年》呢?”在课堂一开始,张老师用一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正题。小朋友们纷纷作答,“看过!”“没有时间读哎。”“我们在课上学过的!”所以这节课,张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高尔基笔下阿廖沙的童年。
“有句话说,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张老师这么说着,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一首老歌《童年》。虽然已经是父母辈的回忆了,但随着轻松明快的旋律慢慢流淌,小朋友们还是按捺不住地开始发言,“这首歌我会唱的。”“我听过!“在家的时候,爸爸哼过这首歌。”歌声响起,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仿佛走进了无忧无虑的时光中。随后,张老师话锋一转,开始说起了高尔基的童年。“现在我们的童年物质富足,但是在高尔基的年代,人们大都是贫穷匮乏的,所以我们才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童年》属于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中的一部,全篇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艰难的童年,描绘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的真实生动的图画。这不仅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更影射了当时千千万万孩子的童年。但即使拥有这样的童年,高尔基也成长为了一个正直、善良、有正义感的人——列宁曾评价高尔基为无产阶级文学革命文学导师,同时他还是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他的出生地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诺夫戈罗德城被命名为“高尔基城”。
再说回《童年》这本书本身,张老师向小朋友介绍着《童年》的时代背景:“高尔基所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俄国下层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正在酝酿大的变革。1905年第一次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也和许多人一样,开始思考、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把目光再次投向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后来,列宁也鼓励高尔基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都写出来,《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童年》的故事在一个普通家庭中展开,家庭里充满了许多不和谐因素,利益与亲情之间的矛盾无处不在。为了方便没有阅读过这本书的小朋友理解,张老师特意播放了一段视频,概述了《童年》的大致情节。在放映结束后,《童年》苦涩却催人向上的内核就已经展现在小朋友们的眼前。之后,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走入了阿廖沙的家庭,认识了其中主要的几位家庭成员——乐观开朗的外祖母、沉默寡言的母亲、暴躁易怒的外祖父与性格迥异的两位表哥。为了更近一步地了解人物心情,张老师邀请了几位小朋友,朗读了几段《童年》的选段。
有小朋友认真地朗读道:“伏尔加河静静地流淌着,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这里是典型的用环境衬托人物心情,虽然是丰收的场面,但欢乐与难过交杂,既有对未知未来的畏惧,但又憧憬着美好;有小朋友声情并茂地朗读道:“‘我不在乎,尽管去笑话吧,让他们笑个痛快!’……”张老师就着内容分析起外祖母的人物性格:她是个爽朗的人,并不在乎他人看法,保持着自己的乐观与童心;有小朋友轻松地朗读道:“在这同时,外祖母则像个转起来的陀螺,一眨眼就和所有的人拥抱、亲吻过了。她把我推到大家面前……”“大家要特别注意这个‘推’字。”张老师提醒道,“从这个字我们不仅能够品读出外祖母为人真诚的特点,也能感受到阿廖沙内心的羞涩、畏惧与抵触。”
在之后的时间里,通过张老师的引导,小朋友们一一认识了阿廖沙的外祖父、表哥等人,逐渐丰满了人物形象,也为隐藏在故事后面的苦涩心情感到唏嘘。张老师告诉大家:“童年是一颗种子,对于高尔基来说,虽然苦涩,但也是向上的动力,这是一种内心的奋斗。就像身处疫情中的我们一样,即使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也不要忘记抛开环境,追求本真的自我。”课堂尾声,许多小朋友纷纷表示有机会,会去阅读这本《童年》的。也有小朋友非常细心地画出了书中的人物关系图,以方便自己的记忆,从而开启属于自己的阅读之路。
即日起,由新闻晨报·周到联手腾讯教育举办的“社区之家”系列公益课程还将每天与大家见面,接下来将上线“宅家创意美工:彩虹色的花”、“文学经典抚人心”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如果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后续公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