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是我之前的同事,他在公司一干就是三年。虽然他们部门人员流动率很高,小周还是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每次不仅能将上司安排的任务做好,还能积极的做一些创新和经验分享。虽然小周的表现得到了公司同事的一致认可,他却一直没有得到过提拔。小周感觉非常的郁闷,甚至开始怀疑自我。

他说:“我以前一直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但是,现在看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个样。也许,我应该像其他同事一样,心思活络一些,找个好下家算了。”

没想到三年来,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小周,也会有无法坚持自我,开始颓丧的时候。其实这归因于典型的“认知失调”。

一,什么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又名认知不和谐。(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认知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工作中,“认知失调”的例子有很多,比如:

这些熟悉的情景,其实都是职场人因为一些外部因素,导致了个人心理上的“认知失调”。你开始怀疑自己,感觉到挫败感,甚至可能一直消沉下去。为什么职场人,容易陷入“认知失调”呢?

工作不顺利到底是怎么回事(工作中无法坚持自我)(1)

为什么职场人,容易陷入“认知失调”

二,认知失调的原因

认知失调,容易让人陷入自我怀疑,长此以往,会使人意志消沉,甚至让自己走上错误的方向。它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出现认知失调的职场人身上,找到一些共性,从其思维本身找到根本原因。

01,单因谬误

事情有因就有果,造成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简单的归结于一种原因。你需要使用正确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以偏概全,是人们经常犯的认知错误。我们习惯于将眼前的表面原因当成根本原因,并且过早的给自己下结论。

02,功利性思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无可厚非,职场人都渴望得到升职加薪。然而,一旦它成为你的唯一动力和目标,你就容易忽略工作本身,执着于即时性回报。当你开始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会判断它有无利益回报,回报高低,什么时候能够获得回报。这样就会导致三个问题:

A,心理落差感

你在工作之前,过高估计它给你带来的回报。一旦实际回报达不到心理预期,必然导致你巨大的心理落差。一旦心理落差被你人为放大,你就会开始反思,甚至自责。认为自己就不该接手这个工作,或者自己就不该这么努力工作。

B,急于求成心态

做得越快,单位时间内获得就越多。你开始加速决策,跳跃式开展工作,甚至想当然的自己做决定。急于求成的心态,让你工作开始马马虎虎,完成质量大打折扣。错误的工作态度,必然导致失败率大大提升。而一旦失败,挫败感随之而来。

C,投机取巧

现实中的大多数工作,是无法通过投机取巧的手段做到尽善尽美。功利心过重的人,通常热衷于寻找所谓的“捷径”。他们往往希望通过一些小聪明,非正常手段获取利益。短时间内,也许会带来一些回报。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会被自己的“小聪明”所累。

功利性思维会带来很多的思想误区,必然引发一些工作中的不良后果。职场人热衷于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就会忽视工作的过程,偏离既定轨道。错误的认知,加剧了错误的结果,自然而然更容易造成认知失调。

工作不顺利到底是怎么回事(工作中无法坚持自我)(2)

寻找认知失调的原因

03,线性思维

很多人倾向于使用线性的方式思考问题,它体现在直线的,单向的,缺乏变化的思考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让人忽视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小于毕业于一所知名985高校,成长过程中可谓一帆风顺。但是,参加工作以来,他开始变得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他想:“第一年,表现不错,连续加薪两次,工资涨了百分之三十。怎么最近几年,加薪幅度越来越低,难道是我不再被认可?”他开始频繁地去找他的领导,要求给自己调岗。工作中,也开始挑三拣四,不再踏踏实实干活,总想着找一些“大项目”,“明星项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最终,他的领导终于对其失望,不再跟他续签第二个合同。

线性思维的人,面对问题,不断灵活,全面的思考。认知的单一性,更容易导致其产生自我怀疑,矛盾心理。他们会认为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并且逐步放弃判断,排斥努力,进一步放纵自己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后果。

小结:

通过分析“认知失调”的三大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出职场人产生“认知失调”,主要来自于:

三,职场人该如何应对?

认知失调有办法避免吗?或者当其出现,有什么办法加以扭转?我们提出三招帮助解决:制定SMART目标;自我赋能;阶段性复盘。

工作不顺利到底是怎么回事(工作中无法坚持自我)(3)

如何避免和应对认识失调

01,制定SMART 目标

美国潜能大师,伯恩·崔西(Brian Tracy)曾说过: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职场人建立并且明确工作目标,是确保工作有效性的首要前提。远大的目标,是激发工作内驱力的最好武器。它可以让你在工作中,减少自我怀疑,勇于面对困难,不断前行。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但是这个方向,可能是通向成功,也可能是走向失败。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如此重要,我们可以根据SMART原则来建立目标。

S 代表Specific,具体的

M代表Measurable,可测量的

A代表Attainable,可实现的

R代表Relevant,相关的

T代表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工作不顺利到底是怎么回事(工作中无法坚持自我)(4)

制定SMART目标

小周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作为一名研发工程师,他的自我目标就是:“实现工作技能的增长,让工资翻倍。”这个目标看起来不错,但是存在明显问题:

如果小周根据SMART原则,订立的目标就应该是:

通过建立SMART目标,可以让自己的目标得以细化,提升可执行度。同时,在中途反思,或者最终衡量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全方面的引导我们进行自我评估。

02,自我赋能

怎么理解自我赋能?自我赋能就是通过强化自己的信念力,及时干预,以动态思维进行自我认识调整,否定你的否定,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自我超越。

工作不顺利到底是怎么回事(工作中无法坚持自我)(5)

自我赋能

A,强化信念力

马丁·路德·金:有了信念力,我们才能从绝望之岭劈出希望之路

信念力其实就是:我必须做好,我一定能够做好。工作上,它是一种让我们不甘平庸,执着于向目标前进的内驱力。当遇到困难,自我怀疑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强烈的信念力,你就会主动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

我们需要懂得对不同的意识进行适当的中和,以保持良好的状态,控制自我情绪,靠信念力引导意识朝健康有益的方向转变,从而保护自我,免受各种不良状态的困扰。由于坚信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形成了强大的肯定性力量,支撑着永不退缩的决心,所以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

B,及时干预

思想决定你的意识,而意识又会进而影响你的行为。当出现任何的与预期不相符,我们不应该选择被动接受,或者陷入自我怀疑,而应该进入及时的自我干预。强化自我意识,梳理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

小李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职员,他希望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他想从学习掌握第二门外语入手,但是忙碌的工作之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他感觉不堪重负。而且,这种学习,好像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是否需要坚持?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但是,很快他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干预:学习第二外语,是一种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坚持是为了以后得到长远的回报。

你需要在负面意识刚萌芽状态,就将其捕捉,并进行及时干预。往往越是在开头进行干预,你所要花费的力气越少,干预的效果会越好。

C,否定你的否定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我们需要接受自我怀疑,接受不代表妥协。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肯定-否定-否定你的否定,进而让自己的信念更加坚定。比如:

敢于否定你的否定,既是对自己理念和目标的坚持,也是符合辩证法的一种思维方式。任何事情,本质上是非线性的,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应对非线性化的问题,我们不能过于线性化,而应该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D,超越自我

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代表无视外界的变化。善于使用动态思维,进行有意识的自我修正,正是为了更好的坚持自我。我们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察觉,不断完善自我认知,进行思维迭代。当你一次次的碰到问题,一次次让自己做到谨守本心,其实就是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比如:

在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你的思维认识得到更全面的完善和提高。同时,当你感受到每一次的阶段性的小成功以后,你会受到激励,信心大增。当每一个小目标得以实现,你将更加坚定你的信念,义无反顾的朝着既定的远大目标努力。努力的过程中,你的工作自然也会更加卓有成效。

工作不顺利到底是怎么回事(工作中无法坚持自我)(6)

每一次超越,意味着你向上一个台阶

03,阶段性复盘

减少过程中的自我怀疑,需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当你走过的每一步都很稳当,或者说你对你以前的工作有充分的认知,那么你自然可以抵御后续出现的各种噪声。阶段性复盘,其实就是对自己过往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发现以往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为后续做好充分的准备。

阶段性的复盘,让自己对工作中的每一小步,都有充分的理解。深知自己做了什么,哪些不足,该怎么完善。成竹于胸的工作状态,可以有效抵御一切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加坚定自我信心。

工作不顺利到底是怎么回事(工作中无法坚持自我)(7)

复盘思维

写在最后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经说过:“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是预想到事情往哪一边发展。”

工作中的认知失调,很多时候是来源于外界表面现象的欺骗,以及对自我的不肯定。归其根源是:单因谬误的错误导向,造成自我认知偏差;功利性思维的内在推动,加大失败的可能;线性化思维的局限性,导致自我推断的不正确。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避免认识失调的关键就在于,真正做到无视事物的表面欺骗性,强化过程中的自我确定性,提升工作中,做事的把握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手段来帮助我们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