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跑圈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听到跑友们嘴里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词?PB、LSD、排酸、间歇跑……每次听大家聊天,都感觉自带加密特效,不明觉厉,然后一脸懵~,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什么跑圈要容易一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跑圈要容易一点(跑圈术语你听得懂吗)

为什么跑圈要容易一点

​刚进跑圈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听到跑友们嘴里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词?PB、LSD、排酸、间歇跑……每次听大家聊天,都感觉自带加密特效,不明觉厉,然后一脸懵~

自从入坑跑圈,知识量慢慢增加,对这些词现在也是运用自如了,现在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学会这些,以后就能顺畅沟(zhuang)通(bi)啦~~~~

基础术语:

跑姿:跑步时的身体姿势;

配速/pace:用来表示跑步的速度,常见单位是多少分钟/公里。例如,在一次十公里跑步训练中全程用了“五分钟每公里”的配速匀速跑完,则全程用时50分钟;

步频/Cadence:每分钟迈出的步数。据研究表明步频达到180步,可以有效减少落地时的冲击,跑起来会经济省力。高步频的跑法是跑步高效率的关键。

步幅:指迈一步有多长,步幅过大的直接后果是会增加身体所承受的压力。高步频、小步幅能更好地保护膝盖、腿和脚。

完赛用时:说法类似于配速,常用小时数加上分钟数来说完成一项比赛的时间,特别是半马、全马,比如全马335,就是说跑完全程马拉松用了3小时35分钟。

生理术语:

心率(BPM):跑步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靶心率:在从事有氧活动时,为了得到心肺最大的锻炼效果而需要达到的心率范围。这个范围一般是能达到的最大心率的65%-80%。

最大摄氧量:衡量有氧能力的标准,指身体能够获得的最大氧气量;

内啡肽:脑部分泌的化学物质,可以产生“跑者的愉悦感”。当你身体的代谢方式从有氧转变成无氧,由于从血液中摄取的氧气已经远远不够,所以肌肉进入到一种缺氧的状态,这时候内啡肽开始分泌

内旋 :跑步时脚掌内旋的程度。有正常内旋(normal pronation)、过度内旋(over pronation)和内旋不足(under pronation)三种;

无氧阈:更通俗的名称是乳酸门槛。指长跑中有氧活动转变为无氧活动,乳酸开始堆积的时候。通过合理的训练可以提高无氧阈,减少乳酸的形成;

乳酸阈或乳酸门槛(LT):乳酸是肌肉分解葡萄糖获取能量时的副产品,乳酸阈是一个临界点,当速度超过这一点时,乳酸的堆积速度大过人体利用它的速度,为了提高成绩,就要提高乳酸阈;

碳水化合物储备:又叫做糖原负荷,指在耐力项目前的3-5天内,增加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做法;

糖原: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可以在运动时转化成葡萄糖提供能量。

训练术语:

法特莱克训练法/Fartlek: 是瑞典语中变速跑的意思,指在一次跑步训练中交替使用快、慢的速度。轻松跑/Easy Run:就是不记时间和距离的轻松跑步。恢复跑/Recovery Run:恢复跑的叫法会让新手跑者产生误会,一般都认为恢复跑是在一次艰苦的训练或者比赛后的第二天,用慢配速完成的短距离跑步训练,目的是为了加速身体恢复和降低肌肉乳酸水平。实际上,恢复跑的真正目的是帮助跑者提高运动水平。间歇跑/Speed Intervals: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后,严格控制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训练方法。重复跑:以固定的距离,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配速,进行次与组之间反复跑,训练目的明确。上坡跑:一种训练方法,包含快速冲刺上坡,慢跑下坡恢复。跨步跑:通常为60-100米冲刺,是热身或常规训练的一部分。节奏跑:采取合理的速度奔跑,使身体恰好处在一个临界点上,有乳酸产生,但是量很小。

亚索800:这项训练共8组800米,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完成800米的时间相同。通过800米跑,来进行马拉松训练并预测比赛成绩。比如跑者用3分钟跑完800米,那么该跑者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就可以用3小时左右完成;长距离慢跑(LSD):任何比每周例行训练的距离要长一些的训练,这是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训练的基础。砖式训练:一种训练方法,持续地骑自行车,紧接着进行跑步。常被用在铁三以及铁人两项运动的备战。10%原则:每周跑量或强度的增加不要超过上一周的10%。高原训练:在高原地区进行训练,以增加血红细胞数,改善向肌肉输送氧气的能力。

排酸跑:是民间跑者的一种说法。在大强度长距离跑完后,为了解除小腿的酸胀感而进行一段较为轻松的跑步。是否有效,有着各种的说法。

背靠背:指跑者忽略跑完一场马拉松后所需的休息阶段而连续跑两个赛事。

成绩及赛事术语:

全马:指全程马拉松,可直接称马拉松,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

半马:指半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的距离为13.1英里,折合为21.0975公里。

微马/迷你马:微型/迷你型马拉松,是为了倡导全民健身而产生的一种马拉松里程,一般距离为5-10公里。

PB/PR:Personal Best/Record的缩小,指个人最好成绩。PW:Personal worst的缩写,指个人最差成绩。SB:赛季最好成绩,Season best的缩写,对于普通跑者来说,每年可能会参加很多比赛,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好成绩就可以称作为SB。

黑练:指低调不被觉察地偷偷训练,然后在成绩上达到较大的进步。

撞墙/Hitting the Wall:跑步过程中出现的感觉无法再前进的现象。一般由体力不够、跑的过快距离超过了平时训练量等原因造成,通常出现在跑马拉松30公里之后。兔子 /Rabbit:指领跑员,也可以叫配速员。在赛事中可能有很多只兔子,一般会有显著的着装来表明身份,他们基本会被视为某种标准或参照物,跟着他们跑可以确保完成一定成绩。比如“430兔子”,指在比赛中跟着他跑就能跑进4小时30分钟内。有官方兔和私兔之分。

枪声成绩和净成绩 /Chip Time:从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的成绩称为枪声成绩;从选手通过起点开始计时的成绩称为净成绩。抽签:报名人数远超赛事能够容纳的规模,需要通过抽签才能取得参赛资格。号码簿:选手参加比赛的资格证明和身份标识。

完赛奖牌:所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的选手都可以得到完赛奖牌。

关门:一般全程马拉松的关门时间为6小时,半程马拉松的关门时间为3小时。补给点:也叫水站 。由志愿者在沿途设置点发放水和运动饮料;大型比赛中经常会发放能量胶、能量棒以及其他物品。

参赛包和完赛包:比赛之前领取的是参赛包。完成比赛之后会领到完赛包。

计时芯片和计时点:城市马拉松比赛都采用电脑计时,选手需全程携带感应式计时芯片。选手跨过铺设在地面的计时毯时,计时系统会记录下该名选手通过的时间。替跑:佩戴不属于自己的号码簿,以他人身份参加比赛称为替跑。土匪/Bandit :指以非官方途径参加比赛的人,他们没有注册或缴费。分段 /Splits:将一次长跑划分为数段,每一段就是一个 split。negative splits(后段加速)指比赛的后半段比前半段更快,一般认为这样更好。Taper:在参加大项赛事前的几周,跑者会减少训练量,得到更好的休息,为比赛储备更多的能量。醣原负荷法/Carbo-Loading:参加比赛前,即在 Taper 阶段,饮食中增加含糖更高的食物,为比赛储备能量。

盐丸:中长距离跑步或者骑行等过程中大量出汗,如果单纯补充水分,会越喝越渴,不仅达不到补水的目的,还会导致体温升高、小腿肌肉痉挛、昏迷等“水中毒”症状的发生。因此,补充水分的同时,更需要补充适当的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最简易的方式就是服用盐丸。

收容车:是在马拉松赛道上,当选手出现身体不适状况:比如体力不支,或不舒服时而弃赛,乘坐组委会提供的在赛道上可以行驶的车辆。大家经常遇到的赛事收容车一般都是大巴,或者公交车,不过也有特色收容车,比如前段时间热传的驴车。

你还知道哪些行话呢?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