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针对降雨量偏少,库塘蓄水减少的实际,拧紧节约用水“水龙头”,倡议群众节约用水,以“生活、生产、生态”三水融合为主线,以节水载体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育节水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过度使用向主动节约“三转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节水优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节水优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针对降雨量偏少,库塘蓄水减少的实际,拧紧节约用水“水龙头”,倡议群众节约用水,以“生活、生产、生态”三水融合为主线,以节水载体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育节水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过度使用向主动节约“三转变”。
大化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在进入冬枯水期后,无地表河流经过的山区村屯易发生饮水困难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认真总结往年用水经验教训,抢抓降水时节,发动全县帮扶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协助群众抓好蓄水保水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水柜、水窖、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及时组织农户多引水和多拦水,利用屋面、晒台、塑料薄膜、彩条布等集雨,通过水管、水槽引入家庭水柜、水窖、水缸补水;对已建成水柜开展全面检查,确保水柜主体不漏不裂,确保输水管道通畅,沉砂池运转正常,让蓄水保量更保质;组织受益群众对水库、山塘及时进行清淤,增加山塘、水库蓄水库容,提高山塘、水库工程供水能力;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全面落实建后管理台账,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水费收缴等各项工作。
大化把“饮水保障”工作当作头等民生大事来抓好抓实,围绕“饮水安全”达标标准,在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个方面下足功夫,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农户达标率100%。今年以来,降雨偏少,低于正常年景,全县库塘蓄水较去年偏低,库塘蓄水情况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供需矛盾凸显。为确保全县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大化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原则,精算水账,加强管理,合理调度水资源。同时,倡议全县群众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节约利用水资源。群众积极响应,参与到节水行动中来。2016年以来,大化共投入超过5亿元实施集中供水工程722处,水库扩建1座、新建1座,新建家庭水柜12182座、维修家庭水柜250座,极大地改善了群众水不够喝的问题。
在提升水质方面,大化对水池及水柜进行清洗。组织动员万名干部群众进村入户对还未装有水或装有少量水的大水池、家庭水柜以及附属的集雨场、沉淀池等进行杂物清除,有效提高水质。当地出台《家庭水柜加盖安装事项指导意见》等文件,对560户仅靠家庭水柜饮水但未加盖的农户家庭水柜进行加设盖板,对89座家庭水柜用简易遮阳网。雅龙乡林茂村的村民蓝家宗为了不让水流失,家里备了水缸,还建了一个60立方米的水池蓄水,在村里带头节约用水。为全县使用家庭水柜的农户发放净水消毒设备共12100套,对集中供水工程水质进行检测,对检测不符合标准的供水点立行立改。目前,大化运转的1432处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均符合“安全饮水”标准。除了集中供水工程安装管网到农户的房前屋后外,对使用集体水池、家庭水柜的农户全部配套入户管网。2019年以来,共配套入户管网45公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在皮太水库,水库管理员谭运贵介绍,水库管理人员加大宣传,倡导农户节约用水,管理好沟道。大化镇龙口村村委会皮太屯的农田属于皮太水库灌溉区,正值种植季节,田野里成片的蔬菜茂盛生长,不时可见群众手握长瓢浇水的场景。龙口村谭孟科户种了26亩多蔬菜,目前正是用水期。谭孟科说:“往年都是大漫大泡,今年水库水较少,我们精浇细灌,尽量节约用水。”
生活节水方面,大化切实抓好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加强城市生活节水示范建设,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实行严格的用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截至目前,大化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5%,节水器具普及率100%,再生水利用率9%。大化获得全国第四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通过宣传倡议,居民节约用水意识不断增强,小区建设雨水收集及绿化喷灌设施,年人均用水量下降10余立方米。
大化同时树立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理念,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良好的“管水、用水、节水、护水”环境。
截至10月28日,大化全县1432个集中供水项目中,有891个已经蓄满、311个蓄水过半、230个蓄水达三分之一;在12182个家庭水柜中,有9960个已经蓄满、1933个蓄水过半、289个蓄水达三分之一,有力提升了群众应对枯水期缺水问题的能力,将继续抓好蓄水保水工作,并向群众大力宣传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卢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