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从“中华戏曲1986”公众号获悉,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首任所长、教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顾问、《中华戏曲》编委会顾问黄竹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22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戏曲文物学的开拓者、奠基者
黄竹三先生是享誉中外的戏曲研究专家,是戏曲文物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也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学研究所的创立者,《中华戏曲》的创办者。曾任《中华戏曲》主编、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曾荣获第八届全国“戏曲教学与研究终身成就奖”。
黄竹三先生与学生在山西调研古代戏台时留影。
黄竹三先生为广东开平人,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考取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戏曲史研究泰斗王季思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戏曲,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山西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先生在山西50多年来投身于戏曲文物、文献,民间宗教祭祀戏剧的探访和考察,足迹遍及山西广大农村地区,由此发现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泛戏剧形态”“戏曲产生发展的多元性”“北方有傩”等影响深远的独创性观点,编著了《中国戏曲文物通论》等数十本学术论著,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生创办的戏曲文物研究所后来成为戏曲研究的学术重镇,享誉学林,大型学术集刊《中华戏曲》(CSSCI来源集刊)成为学界瞩目的学术交流平台,主持建成的校内戏曲文物陈列馆成为后来在社会各界闻名遐迩的戏曲文物博物馆,为戏曲史研究的拓展、戏曲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竹三先生曾荣获第八届全国“戏曲教学与研究终身成就奖”。
生前乐观面对病魔
据黄竹三先生的本科和研究生同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国钦介绍,黄竹三先生生性乐观旷达,生前一直坚持与疾病作斗争。他在十数日因病情恶化入院接受伽马刀手术,需要先用螺丝钉将铁帽固定在胪骨,但他丝毫不以为意,还作诗自我打趣。“耄耋老翁逞英豪,二入医门柳叶刀。铁帽招摇行闹市,犹思美味灌汤包。”可惜的是,他这次没能战胜病魔。
戏曲学界悼念黄竹三先生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黄天骥:
听到竹三逝世的消息感到很突然、很难过。他1月21日下午5点还给我发了微信,转一条与饮食有关的视频给我看,我当时在外面参加聚餐没看到,22日上午9点发微信给他,没有回复,没想到晚上就在朋友圈看到他病逝的消息了,让人难以置信。竹三的去世是戏曲学界的重大损失。
我跟竹三亦师亦友。他为人谦逊、勤奋。我比他痴长几岁,他一直尊称我为老师。我为他几本书写序,他早年刚开始学写古体诗时,我们还经常交流写诗的心得。我们俩感情很好。我上了年纪之后,很少出远门,但竹三70岁生日那次研讨会,我专门和康保成教授,还有台湾的曾永义先生一起去了山西临汾,大家在那里畅聚了好些天。这在我晚年是很罕见的事情。我最后一次见竹三是在2013年,第八届全国“戏曲教学与研究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全国四位老先生,我和他都榜上有名。他那年来中大,我们见了面。
竹三1965年从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就去了山西,那边的条件特别艰苦,但他受王季思教授的启发,终身致力于戏曲文物的研究,一干就是一辈子,从未言退,不但创立了高校首个戏曲文物研究专业,填补了学术界的空白,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戏曲文物研究的人才。
中山大学中文系吴国钦教授:
惊悉黄竹三老同学不幸逝世,心中悲慽,难以言表!
竹三的去世是戏曲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他主编过《中华戏曲》,主编卷帙浩繁的《六十种曲评注》,尤其是在戏曲文物的研究上,贡献卓越,他的有关论著已翻译成外文发行海外。他创办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使之成为戏曲研究的重镇。
竹三是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时的同学,为人正派,热情真切。在中大毕业后分配去山西,热恋中的女朋友不愿偕往,离他而去,打击不可谓不大,但竹三坚强面对,终于在山西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几年来竹三受病痛折磨,近期脑部做手术,竟用铁箍箍头,无异于受刑,他把照片发给我,看后真想哭,实在太惨了。但竹三依然乐观坚强,甚至模仿王洛宾歌唱掀起你的铁盖头,其坚强乐观的精神令人动容!
竹三安息吧,天堂没有铁盖头,你自由了,解脱了,请一路走好!
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康保成教授:
黄竹三先生中大1961年毕业,师从王季思先生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山西工作。他遵从季思师教诲,在山西师范大学开创了国内首个戏曲文物研究专业,可谓得天独厚,近水楼台。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建立了国内唯一的戏曲文物研究梯队。他的故去是戏曲研究的巨大损失!痛悼竹三学长!
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车文明教授:
敬爱的黄老师突然离世,万分悲痛。黄老师是我的业师,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开创者,首任所长。先生学识渊博,学植深厚,宅心仁厚,是我们永远的导师!先生开创的事业已经也一定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先生永安!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与影视学院院长延保全教授:
作为弟子的我,其实在竹三师罹患癌症之后,就时刻关注他老人家的健康。昨晚听闻恩师不幸仙逝的噩耗,悲痛不已,至今难以置信。
竹三师在弟子们心中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这不仅因为他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奠基人,对研究所的创建有筚路蓝缕之功,为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是戏曲文物学的开拓者,在戏曲文物、祭祀戏剧、戏曲文学、诗词小说等多个领域卓有建树,著述丰厚,尤其在戏曲文物研究领域新见迭出,创获尤巨,其成就为戏曲学界所公认。
先生还是大型辑刊《中华戏曲》的创办者之一,刊物经过36年的发展,已成为学界公认的重要权威学术刊物。先生创办的戏曲博物馆,开戏曲文物专题展览之先河。戏曲博物馆今已成为集教学、科研以及文化传承为一体的重要基地。先生守望师大,树兰滋蕙,薪火相传,为学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今先生遽归道山,驾鹤西去,是全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在此对恩师的哀悼无以复加!“有匪君子,终不可谖”,惟愿恩师一路走好,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
尊敬的黄竹三先生去世了,是在与癌症顽强抗争了很多年去世的。
在此之前,我曾经陪同台湾学者蔡欣欣女士一起去拜访身在北京的先生。身体一度平稳的他笑语欢声,拿着自己的诗作和文集,一起回忆与台湾学者的诸多往事,当然也包括开启他学术理想的中山大学人文传统。那天,从住所到就近的饭庄,聊了许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丝毫没有疾病带来的痛苦,畅快的笑声里最关切的就是戏曲和文化。
黄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20世纪60年代就职于山西临汾,一待就是半个世纪。很多人因为他身形高大,误认他是地道北方人,而熟悉他的人最明白,从常年温热的岭南到寒暑干燥的河东,让他甘心移根就地的,是他人品的厚重和对学术的执着。或许,这样的人生际遇与时代有关,但亲炙王季思先生而将戏曲史论研究一脉深扎,却是黄先生作为一位真学者的人生态度。
在戏曲艺术的发祥地,黄先生看到了戏曲成熟后累代而建的戏台,看到了存留于民间的扇鼓神谱,看到了独具地方个性的民间礼俗,这都超越了此前戏曲史论认知的范围。因此,他从南而北的扎根,就从地域性的经验中,提炼出了足以填补戏曲史论研究空白的学术真知,将此前对于戏台、戏曲文物研究零星成就,大大地提升成为成熟的戏曲文物学。
今天,当戏曲研究领域的学者们盛赞山西师范大学的戏曲文物学研究,慕名去师大进行山西戏曲文物的田野调研时,其实都与黄先生对这个学科的首创与开拓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这个领域的宗师级学者,他和自己培养团结的几代学人为戏曲研究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而他与中国戏曲学会共同创立的《中华戏曲》,以及依托山西戏曲文物而建的戏曲博物馆,又吸引着更多的学者投身于戏曲文物研究中。这一切,都在他的笑谈中,化成了一段段人情往事,在家常记忆中展示着一个真学者的平常心。黄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不再有病痛的纠缠,也不再有南北的纠结,独步在有情世界里只有安静的书斋和闹热的田野。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