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子贡在一起评论管仲对这位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人物,他们的看法截然不同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老师召忽自杀了,而管仲(也是公子纠的老师)却不去死”子路接着问道:“这恐怕不能说是仁德的表现吧?”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停止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战,这可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道义”子贡则说道:“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桓公杀公子纠,他不仅没有以身殉职,相反地还去辅佐齐国公,成为他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人民直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指沦为夷狄)难道能要他象一般老百姓一样为了小节,自杀于山沟之中而不让人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典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典故事(大智慧一一一匡天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典故事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子贡在一起评论管仲。对这位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人物,他们的看法截然不同。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老师召忽自杀了,而管仲(也是公子纠的老师)却不去死。”子路接着问道:“这恐怕不能说是仁德的表现吧?”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停止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战,这可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道义。”子贡则说道:“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桓公杀公子纠,他不仅没有以身殉职,相反地还去辅佐齐国公,成为他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人民直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指沦为夷狄)。难道能要他象一般老百姓一样为了小节,自杀于山沟之中而不让人知道吗?”

这就是典故“一匡天下”,指纠正混乱的局势,使天下安定。

每个人的过去都会有不堪的一面,人生在世起起伏伏,我们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风平浪静时平稳前行,波涛汹涌时勇往无前。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志的明君都是有大格局的人,任用贤臣。

我的感悟:

典故中的内涵不仅适合于当时状态,也适合于当今。这个故事当中的道理,告诉我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好的领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大格局,为人要宽厚。

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领导?是宽容大度的还是小肚鸡肠的呢?

如果你遇到的是前者那么就一定要珍惜。这样的领导他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仁厚。

首先是“仁”。因为“仁”,他不会把你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而视而不见。因为“仁”,他不会在你犯错之后,把责任全部都推到你身上。因为“仁”他懂你的的不容易,处处维护下属的利益。因为“仁”,总是平和地对待下属,从不乱发脾气。

再就是“厚”。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因为“厚”,可以包容你犯的错误。因为“厚”,可以发现你的优点。因为“厚”,可以把你的长处无限地放大,而把你的错误而缩小到看不见为止。

孔子说得十分对,我们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总好揪住别人的小错误不放。虽然我们经常说“细节体现人的修养”,但是如果一个人整体来说都非常优秀,我们何不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呢?人无完人,再卓越的人都会有瑕疵,孔子说:择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

这个典故里,齐桓公就是一名明君。管仲曾经差点儿夺了他的性命,但是他还是用宽容之心接纳了对方。而管仲也的确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面对这样一位心胸宽广的君臣,尽自己本分,帮助齐恒公成就了他的霸业,使齐国在当时国力十分强大。

这里还有一位十分关键的人物一一鲍叔牙。大家都知道,鲍叔牙与管仲的关系十分亲近,虽然各司其主。鲍叔牙是小白(也就是齐桓公)的师傅,而管仲和召忽是公子纠的老师。但是,由于齐桓公将纠杀了之后,忽召自杀殉主。

如果你有朋友险境,你是打算离他远一些,还是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鲍叔牙他不但没有躲闪,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恒公。对于管仲的才干,鲍叔牙并不妒忌,而是让他得到最大的利用,充分发挥。有人替他打抱不平,说管仲哪有鲍叔牙有才干呢?但是鲍叔牙却如终不以为然。因为在他心里,管仲就是比自己有能力,可以受到重用。他不遗余力地把好友推荐给齐桓公,其实他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因为管仲与齐桓公有钩带之仇,如果齐桓公是位气量狭小的君主,两个人很可能都会一命呜呼的。但就是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为了社稷着想,鲍叔牙大胆地向齐桓公举荐了自己的好友。管仲也没有让鲍叔牙失望,二人并肩携助齐桓公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而“鲍管之交”也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他们的友谊成为典范。

所以,交什么样的朋友很重要。真的朋友是懂得你的想法,无论你对与错都维护着你。你有才能不妒忌你,你不如他不贬损你,一同前行。

总结:一匡天下这个典故给我的启发就是:

1.作为领导,要有大格局,要有山一样的情怀,海一样的胸怀,方能成大事。

2.交朋友也要交可以成就自己,胸怀大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