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需要重复的练习很多遍,才能学会?

因为重复学习是内化知识的过程,没有学会是因为你重复的次数不够多。

一个方法不是学习一遍就学会了,而是要重复练习10次,20次,很多次,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每天练习一小时的心得(为什么要重复练习很多遍)(1)

就像之前自己学习3D软件一样,开始的时候,我只学习一个人的参数去做图,

在做图的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去做好它,开始的时候,可能也会花费比别人多一倍的时候,来完成一个作品,

最后作品出来了,发给比自己厉害的人看,帮忙点评,从中找出不足的地方。

然后我再回过头去修改参数,重复练习这个方法论,

在做的过程中,优化做图的模式,调整做图的参数,尝试再次做好这件事,

直至现在有些参数,它已经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刻意去翻看,也知道怎么运用。

因为我重复练习了很多遍,已经完全掌握之前那个方法论中的参数,

有时候还会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去修改参数,沉淀模型。

每天练习一小时的心得(为什么要重复练习很多遍)(2)

这跟刻意练习写作一样,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但是为什么学习3D软件自己能坚持下去,而学习写作却坚持不下去呢?

因为开始尝试写作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像学习3D软件那样,有方法模型去参考。

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来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这也是自己写了这么久,依然没有进步的原因。

没有方法论,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散,不成系统。

没有聚焦在目标上,都是东拼西凑的内容,什么都加进来,

要明白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就不错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过于贪心,什么都想要,导致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

每天练习一小时的心得(为什么要重复练习很多遍)(3)

那要怎么办呢?按照老师说的方法,一次只练习一个方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讲明白,

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十次,不断的重复练习。

跟我学习3D软件一样的套路,先按照已经有模式去做,在不停地做的过程中,去理解这些参数背后的原理。

修改这个参数,会变成什么样的模式,

修改那个参数,又会变成什么样的模式。

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尝试,直至成为自己的东西

每天练习一小时的心得(为什么要重复练习很多遍)(4)

做完之后,要去审视自己的作品:

1、角度好不好?

2、色彩搭配合理吗?

3、软装点缀合适吗?

4、材质够不够真实?

5、灯光感觉怎么样?

回到写作上,写完一篇文章,要回过头去检查自己作品:

1、多想想对方能不能接受这个观点?

2、对方在意什么?

3、对方能不能看懂?

4、前后句式是否衔接上?

5、有没有聚焦在主题上?

每天练习一小时的心得(为什么要重复练习很多遍)(5)

每次都去刻意练习这些动作,为的就是让自己真正的理解背后本质的东西,只有深刻理解背后的本质问题,才能熟练运用。

要想理解背后的本质问题,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这个方法论,

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尝试、输出、反馈、优化、再尝试、修改、输出,

直至把知识内化并且掌握了其中的原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算真正的进步。

否则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