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精准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围绕建设什么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围绕建设什么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围绕建设什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精准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上海如何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日前,在第四届“读懂世界”上海论坛(2019)上,理论学术界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本刊特编发几位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编者

要认知和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周明伟 (中国外文局原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教授)

要把“一带一路”所倡导的理念和举措,放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来认知,把握大变局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研究如何聚焦重点、深耕细作。

这个大变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主要西方国家正在否定、弱化二战以后由他们自己制定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的秩序、模式和规则,引发了民粹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范围的涌动,极大地增加了国际经济政治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而与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期而遇的中美关系,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双边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不仅对中美两国,而且对世界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在这个大变局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舆论氛围、投资环境、合作与竞争博弈的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可能明显增加,但其所倡导理念和举措的价值系数倍增、深远意义更加凸显。这也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必然历练。

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同合作方之间的共同价值取向,研究凝聚“一带一路”建设的道德制高点,促使“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五通”理念得到沿线国家、地区及国际机构的更广泛认同,从而为双边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着力加强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研究和对相关150多个国家与地区及国际机构的深入细化研究,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作为最广泛合作平台的作用,与相关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绘制精准细致、合作共赢的“工笔画”。

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是“五相通”

■李琪 (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教授)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充分体现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乎潮流、合乎民意、推进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以学术的视角观之,“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环节是“五相通”,即五方面“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要更进一步地努力拓展政策沟通的范围,提升设施联通的水平,加大经贸和投资合作的力度,持续增强资金融通的能力,扩大与密切人文交流来往。

宏大愿景是“四个为”,即通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在此基础上加快文明互鉴,加快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重大举措是“三管齐下”,一是进一步优质高效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潜能;二是进一步优质高效地实践“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有关各方共同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三是进一步优质高效地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企业建设和运营发展各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开创“一带一路”学和上海学派

■杨洁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孔子说:“质而无文,其行不远。文而无质,其行不久。”

外交理论不仅需要政治方面的建设,而且还需要学术学理的建设。没有政治指导的外交理论就会迷失方向,而没有学术支撑的外交理论也难以深入发展。因此,学术学理建设应当与“一带一路”的其他建设同步前进,有时甚至还要先行一步,发挥理论的总结和指导作用。

既有理念的更新。“一带一路”倡议问世以来,它已经逐步对既有理念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新,赋予多边主义、地区主义、三方合作、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新的时代意义和解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我们还应当而且也可以对现有学科理念进行新的解释,如国际主义、全球主义、共同价值观等。

学科理论的求新。“一带一路”相关的学科有政治学、哲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生态学、未来学等。因此,中国学科理论要求新,就不能为美国或西方国关理论所束缚。我们能否通过“一带一路”的平台,在发展观、和平学、合作论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呢?能否开创“一带一路”学和上海学派呢?能否推举出代表学者和领军人物呢?

智库理论的创新。中国在时政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当前智库建设的大浪中淘沙出金。一是国际合作思想建设。一方面,国际合作思想是中国外交理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时间跨度较长,涉及面较宽,学术性较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涉外智库多数在高校,教授们的学术基础和学理研究能力较强,具有研究国际合作理论的天然优势,因此容易出成果,发表报告、论文和专著。

二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建设。中国的体制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顶层设计和战略设计上的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战略研究具有相对稳定性,需要高校智库的资深学者和中青年学者取长补短的合作研究,也便于中外智库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战略研究,以历史理解现实,以当前展望未来,以未来“倒逼”当前。

三是外交对策研究。当前,中国智库对策研究的任务很重,也很光荣。对高校智库而言,区域、国别、领域研究已经初步实现了全覆盖。在“大写意”后,要在“工笔画”上花大力气。在“一带一路”对策研究方面,要抓好时间节点、重点难点、发展方向、领导关注、国际反应等,从而达到科学决策、参与决策、有利决策和分层决策。

画好“工笔画”要聚焦微观研究

■黄仁伟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一带一路”建设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包含很多含义,首先是高质量的项目,包括工程、园区、产业链、回报率要高质量。我们的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非常成功。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第一期的园区已经可以容纳一百个企业,而且有四五百个企业在后面等着。海尔空调、海尔家电到很多国家建海尔园区,海尔出口成本下降了,而当地税收有了,由此获得发展。

高质量的融资,包括主权基金、国资与民资、中资与外资、国际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来源要靠市场,市场资金里要有更多国际资金,而不是仅仅只有中国资金。要从中国主权基金走向国资与民资的结合,走向中资与外资的结合,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形成高质量融资。只有高质量融资才能摆脱债务陷阱,只有高质量融资我们项目才安全,越多边越安全。

高质量的规则,包括透明度、公开招标、多种规则来源的融合。现在“一带一路”沿线一百多个国家,各种法律都不一致。“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则制订滞后。因此要加紧制订高质量的规则,增加透明度,公开招标,把当地国家的法律和东道主和中国带出去的法律三者结合,结合到当地最有效的程度,这就是规则。如此,这个规则在一定的时候就会慢慢取代西方通行的规则。

“一带一路”建设要增加软资源。软资源是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环保。软项目可以布点非常广泛,受益的人非常多,见效快。软硬项目配套是“一带一路”建设重大的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要增加与地区治理的结合。一个是环境治理。生态因素是干扰“一带一路”项目的常见问题,要加强环境生态的治理。一个是公共卫生,一开始就要涉及跨国疾病流行预防机制。一个是反恐。ISIS威胁扩散的风险仍在,所以要建立“一带一路”的国际保安公司。

此外,还有毒品、犯罪、难民、非法移民治理。要和当地政府结合,带动他们进行小范围的治理。这些加起来就是一个地区治理,就是全球治理的一种试验田。

总之,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要聚焦在微观研究上,没有微观研究就没有共建。企业、规则、人才、文化这四个要素是支撑共建的四个微观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