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木洞镇河街已经修葺一新,与新河街隔着一条马路的是一条已经难觅路牌的解放路,只有极少数的木洞老人知道,如今解放路上早已废弃的新华书店和木洞供销社原址,是当年木洞袍哥码头“仁”字旗堂口的茶馆。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是一句重庆人耳熟能详的口号。但在那个年代,袍哥到底是个怎样的“组织”,“嗨袍哥”(指加入袍哥组织)和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恐怕很多人是说不上来的……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1)

现在木洞的江边将打造成旅游街镇

嗨袍哥

见堂口老大要行敬见礼

巴南区木洞传统风貌区即将投用,已有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江边散步。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2)

“仁”字旗茶楼效果图

据悉,原木洞“仁”字旗袍哥茶馆分上下两层,一层分上堂下堂,上堂是堂口中有辈分排名的各位老大坐的地方,而下堂是一般袍哥人员以及社会人员坐的地方。同时,袍哥组织内部以及外部的诸如邻里、买卖等纠纷都在上堂解决。第二层为公堂,用作会客、交易、开会等。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3)

何泽生认真写了一页有关木洞袍哥的情况

在木洞镇老街五层坎的一个老院子里,84岁的何泽生老人介绍,他父亲何智远在1933年至1938年间任木洞镇镇长,同时也加入了“仁”字旗袍哥。“‘嗨袍哥’一定要有一位介绍人,一般袍哥之间其实没有过多的礼仪,见面都是行简单的抱拳礼,但如果去其他码头、堂口办事,如果要见对方的掌旗大爷时,则需要行敬见礼。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4)

何泽生比划袍哥的不同见面礼节

何泽生老人介绍,行敬见礼是比较正式的,先是左脚先向前半步虚点,双腿微曲,身体略前倾,上身左手掌托住右手肘部,右手臂直立,并四指握拳,拇指直立,目视前方进行报号。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5)

何泽生比划袍哥的不同见面礼节

因为父亲任过镇长,在木洞“仁”字旗袍哥里也有些声望,何泽生小时候也经常跟着父亲去堂口的茶馆溜达,老人回忆称,大约在1940年前后,木洞的“仁”字旗茶馆接待了三位从湖北而来的“外省袍哥”的求助。三人为躲避战乱到达重庆,抵达木洞时已经身无分文,只好到堂口寻求帮助。“双方先是用袍哥隐语对话,对上以后,木洞仁字旗堂口便安排这三人吃住,他们离开的时候,又给一些路费。”何泽生说。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6)

何泽生说这就是当年茶馆的位置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7)

何泽生是一个豪爽善交际的人

开电厂

袍哥带领木洞进入电照明时代

恐怕很多人都无法相信,木洞进入电照明时代,也和袍哥紧密相关。

如今行走在木洞老街,依然可以看到碉楼等旧址。对木洞历史颇为熟悉的丁荣新介绍,民国初年,木洞镇便相继设立美、英、日商务代办机构,英商亚细亚分公司设庄在垭口老街,代理人丁全忠;美商美孚分公司设庄在正街福音堂,代理人余恒丰;日商三重分公司设庄在镇后湾黄泥岗,代理人陈明仲。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8)

木洞老街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9)

保存尚好的老屋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10)

不知街上的老酒坛是否还有当年袍哥的印迹

木洞既是川江上游到重庆的最后一站,也是川江下游出重庆的第一站。那时,木洞已然成为川江上重要的水陆码头之一,水陆运输的发展,使得商业日益发达,木洞商会也成立较早,根据民国商业法令“繁盛之区镇亦得单独成立商会”相关规定,早在1913年,木洞商会便成立了。

木洞“仁”字旗堂口的掌旗大爷“舵把子”叫陈炳堂。1921年到1928年间,陈炳堂担任过木洞商会会长。1936年3月,由陈炳堂发起,请何经伟(何泽生老人的亲属,也是“仁”字旗袍哥)、林宅安、廖嘉埔相助,合资兴建恒升电厂,自此木洞镇开始步入电照明时代。

丁荣新介绍,木洞“仁”字旗堂口在木洞当地专门设有义赈食,每逢寒冬腊月、青黄不接之时煮上一大锅稀饭,让流浪儿、乞丐吃上顿饭。

因为财力雄厚,陈炳堂的“仁”字旗是在木洞最有影响力的袍哥堂口。根据丁荣新考证,木洞“义”字旗堂口掌旗大爷是永盛社,以经营糖果、盐巴生意起家,堂口设在老木洞新街对面的茶楼里。另外,木洞“礼”字旗堂口在张家巷子、“智”字旗堂口在河街、“信”字旗堂口在八洞桥街。

喝讲茶

袍哥断案,谁错谁买单

1月24日,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通过多方打听,在木洞镇找到了一位90岁、曾经加入过袍哥组织的代济南老人。不过老人加入的并非木洞的“码头”,而是木洞下游的双河“码头”中的“德”字旗堂口,是一位“幺大”(普通袍哥)。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11)

代济南谈当年“嗨袍哥”的趣事

在代济南老人看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加入袍哥更多的是为了自保。“我是做杆秤的,其实就是个小商贩,那时如果不加入袍哥,很难正常经营。”代济南老人回忆,当时他在麻柳滩、木洞、双河口一带摆摊卖称,加入袍哥后就没人来找麻烦了。

四川袍哥文化怎么样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12)

代济南从14岁起,在江湖上制卖秤为生。

“加入堂口也没有缴会费什么的,有个介绍人介绍,然后去堂口上喝一次茶,就加入进去了。我记得有一次要去城里(渝中半岛)买做称的原料,担心进货遇到麻烦,就到堂口茶馆向掌旗大爷要了一张名片,然后买东西就比较顺利了。”代济南老人说,袍哥规矩有红、黑十条,其中红十条规定的内容是:第一父母须当孝,尊敬长者第二条;第三要分大和小,有仁有义第四条;第五拜兄要敬道,红面弑兄第六条;第七兄嫂莫言笑,第八莫把弟媳瞧;第九为人要正道,越礼犯法第十条。

记者查证,各个时期或各地袍哥的红黑十条略有差异,但总体都是表达袍哥之间要“讲义气”。

代济南老人介绍,虽然袍哥有“自己的规矩”,但真正严格执行的比较少见。每个堂口中的“黑旗五爷”负责堂口内部执法和纠纷协调。如果堂口有重大事情,“掌旗大爷”以及其他各位分管财务、联络等负责人,也会到场参与调解。而日常公开到堂口茶馆的,一般也就是个经济纠纷什么的,认定哪方理亏后,理亏那边买单请大家喝个茶(讲茶),这个事情也就过去了。

而遭遇诸如电视剧中的惩奸除恶、快意恩仇之类的“大事件”,普通袍哥则很少遇到。即使如袍哥帮规规定的“黑十条”那般:通风报信有关照,三刀六眼谁恕饶(表示出卖本帮,要用三把刀扎穿身体);平素不听拜兄教,四十红棍皮肉焦(相当于杖刑)。代济南嗨了两年多袍哥,从未听到有真正的实施过。

重庆晚报慢新闻APP,全心关注重庆,深度解读重庆,名家名记名专栏齐聚,做最有重庆特色的小、精、深原创客户端。并且还能加入重庆晚报抗癌爱心互助会,为家人健康做一个保障哦!苹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载。

——END——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江飞波 实习生 吕芷逸 文 毕克勤 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