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但具体到自己的团队,往往就会发一通牢骚,似乎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好。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曾说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眼里只有员工缺点的领导,这个团队一定不会好。

在木匠的眼里,没有一根料子是废的。我们做管理的,一旦认为某个员工是“废材”,十有八九他就真的“废了”。

对于事来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人来说,“用则立,不用则废”。即便是好的木料,如果你放在那里不用,长期日晒雨淋,也就腐朽了。

人更是这样,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你看团队的“团”字,是不是让我们把“人才”圈进来?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才”只是当成一个普通的“人”,“团”就不成为“团”了,成为了“囚”。如果“团队”变成了“囚笼”,我们圈住的就只是“废木头”,工作就会变得很“困”难。

所以说,我们做管理的不要追求他人的完美。正如鲁迅所说的,“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我们再来看管理的“管”字,上面是“竹尺”,下面是“官”,原意是一种类似于笛子的乐器。也可以理解为,做管理的人,要有戒尺、懂得严格,要有尺度、懂得分寸。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们管理者责无旁贷,必须尽己所能,与团队成员一起,合奏出一首优美的旋律。

新手管理团队的方法和技巧(这些经验和方法)(1)

下面,我们把“如何奏出优美旋律”的要素,给大家分享一下。

01 团队管理的前提,是自我管理

古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什么“将”这么少呢?主要还是因为管别人容易,管自己难。

人的一生,表面上是和命运抗争,其实都是在和自己搏斗。“认命”了的人,要么是开始就“躺赢”的人,要么是后来只好“躺平”的人。

靠父母“躺赢”的人,获得的只是物质的胜利;认输后“躺平”的人,失去的是自我进化的机会。

作为一个团队管理者,没有机会“躺赢”,也没有理由“躺平”。我们必须管理自我、强大自我、升华自我。

我们不要做团队的“家长”,我们要做团队的“学生”。放低身段、心怀谦卑,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我们不要做团队的“警察”,我们要做团队的“教练”。不盯缺点、不抓小偷,只找他们的优点,只喊加油。

我们不要做团队的“救火员”,我们要做团队的“施工员”。凡是灾情,皆有所因,只需在“因”上施工,不必在“果”上费力。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升级自己,焕发勃勃生机;只有凝心聚力,我们才能甘为人梯,培养浩然正气;只有追根溯源,我们才能正确归因,保持平心静气。

红星美凯龙的老板车建新原本只是个小木匠,初中都没毕业,却带领团队一路拼杀、过关斩将,最终将企业带进双主板上市的行列。

如果你有机会去观察,你就会看到“手不释卷”的他,你就会看到“诲人不倦”的他,你就会看到“云舒霞卷”的他。

自我管理,不仅是自我约束,而且是自我开放。对自己的生活不放纵,对自己的人生不设限。

乐于理上见,勤于事上练,让自己“量变到质变”,让自己的优秀“活灵活现”。

新手管理团队的方法和技巧(这些经验和方法)(2)

02 团队管理的关键,是工作管理

我们工作管理的第一个通病是重计划,轻落实”。一查,“有计划”;一问,“布置了”。

其实,“计划了”不代表“实现了”,“布置了”不代表“落实了”。我们要的是事情的“结果”,不是事情的“开头”。

我们理解,凡是需要坚持的,就难免感觉乏味;凡是困难重重的,就难免有人后退。工作的落实,就在于持续地推进和不断的检查。

美国管理专家戴明曾提出PDCA法则,就是计划、实施、检查和改善这四个步骤的无限循环。计划的时候,不仅要有目标,还要有策略、有标准。

而检查,是最考验管理者能力的时刻。你能不能发现问题、你会不会分析问题、你能不能解决问题,就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等着我们去落实。

落实,是知道、做到、做好的过程,是改变观念、破除怪圈的过程,是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的过程,是梳理制度、建立体系的过程。

我们工作管理的第二个通病是有分工,无合作”。只要涉及到需要配合的,就多数会出问题;只要涉及到跨部门的,就可能无法推进。

俗话说,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工作中一旦有人偷懒,情绪立马传染。你不干,我也不干,你我一起干瞪眼。

合作的问题,其实来自于分工。没有分工,就不存在合作。我们既然做不到“不分工”,就不得不面对“不合作”。

不合作的问题,表面上是个人的问题,其实是组织的问题,是梦想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是利益的问题。

我们得“明确目标、明确人员、明确利益”,让个体价值和企业梦想同步,让个人利益和企业效益挂钩。

我们工作管理的第三个通病是重数据,轻结果”。很多人误以为“数据就是结果”,这是大错特错。

结果,一般是通过数据来呈现,但数据并非结果本身。比如我们要的结果是“学生掌握了知识”,你给的结果是“学生成绩提高了”,貌似差不多,其实大相径庭。

有的老师是通过让学生强行背诵答案来达成的,有的老师是通过大量刷题来达成的。成绩确实提高了,数据的结果也有了,真正的知识却并未掌握。

手段和目的一旦颠倒,工作就变成了“玩票”。

管理者如果看不出是谁在“玩数据”,反而把那些所谓“数据好”的人立为榜样,就一定会伤了真正那些干事情人的心。

新手管理团队的方法和技巧(这些经验和方法)(3)

03 团队管理的核心,是人员管理

我们企业有个“怪圈”:高层怪中层不给力,中层怪下层不听话,下层怪中层溜须拍马,中层怪高层千变万化。

责怪他人、撇开自己,这是一种“负能量”的文化。荣誉因分享而增多,责任因承担而减少。甩锅,是一种聪明,却并非智慧。

一个下属犯了错,如果团队的管理者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能够说“这是我的错,我没有教导好他”,这个管理者就值得尊敬。

与其不停去辩解,不如默默去承担;与其偷偷去抱怨,不如悄悄去改变。

辩解是消极心态,承担是积极心态。你学会了承担,你的下属也能学会。每个人的权责都是对等的,不能只使用权力、不承担责任。

管理员工,不是管理他的“肉身”,而是领导他的“思想”。你强迫他“996”,他就给你“磨洋工”;你薅他的羊毛,他就挖你的墙角。

纯粹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关系,等价交换就成了必然。资本家考虑的是压榨,工人考虑的是偷懒。

其实,工作上的等价交换,表面上看是一种公平,本质上却是一种“不公”。它既对资本不公,也对个人不公。因为人一旦追求公平,公平就会离你远去

这是一种辩证。如果资本要求你免费加班,这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自己要求自己免费加班,这属于上进行为。

资本不能让“自愿加班”成为规避违法的手段,个人不能让“准时下班”成为逃避工作的借口。

逃避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完成工作。

管理员工,就是让他不达不止、不获不归,就是让他在工作中成就自己。人生不能“将就”,人生需要的是“成就”。

世事无常似海,人生起伏似舟。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不能失去梦想、都不能丢掉信念。

积极的信念叫执着,消极的信念叫偏执。脚踏实地去努力的梦想,叫好梦;浮而不实去吹嘘的梦想,叫恶梦。

管理员工,就是给他破除偏执,让他好梦成真。

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我们做团队管理,要做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管理、绝情的制度。

管理团队,就是管理自我、管理工作、管理员工。

自我管理,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凸显的是“影响力”;工作管理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着重在于“执行力”;人员管理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强化的是“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