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第一次科技革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

项目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主要成就

(1)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等(2)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3)交通工具: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电的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电话等(2)内燃机和交通工具:19世纪80年代本茨发明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1)新发明:电子计算机(核心发明)、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地球卫星等(2)工业部门: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等

动力能源

蒸汽、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缓慢(2)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主要集中在纺织领域

(1)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2)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3)侧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1)对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对生产关系:社会上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对世界格局:形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1)对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对生产关系:出现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对世界格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对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对世界格局: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和经济,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同时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相同点

(1)都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并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展 (2)都出现了重大科技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 (3)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变化 (4)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