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

“印象·常州”名人系列网络展播(九)

他会说33种方言和8门外语;

精通数学、物理、音乐、语言、心理学等多门课程;

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耶鲁大学等各大名校;

与妻子60多年恩爱如初,光是欧美大陆两人就漫游了四次;

四个女儿全部毕业名校,大女儿是哈佛第一位华裔女教授,二女儿是著名化学家,三女儿是康奈尔大学教授,小女儿是麻省理工教授……

他就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

并称清华“四大导师”的——

赵元任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2)

童年:青果巷走出的名门之后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3)

赵元任少年时期存照

他是名人之后,据说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31代孙,六世祖赵翼是清代史学家,即是当初在《论诗》中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袁枚齐名的性灵派诗人。

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出生于天津一个三世同堂之家。祖父和父亲皆为清朝举人,母亲是诗词兼修、会昆曲、书法的才女。

1900年,因父母先后去世,赵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由伯母照管。童年时期的赵元任,便表现出远高于常人的聪慧。他天生就能把握发音的细微差别,跟着老妈子学保定话,跟着表弟学常熟话,一个老先生教了他才几天,他就学会了常州话。还没到12岁,他就学会了北京、保定、常熟、苏州、常州等各地方言。十四岁进常州私立溪山小学学英文。

青年:留学欧洲,开启学霸模式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4)

赵元任青年时期存照

1910年,他参加了北京的留美考试,这次考试一共录取70名学生。赵元任自然是考上了,而且人家是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的,同批考试的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胡适,他排在了55名。后来,两人也成了关系非常好的朋友。

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之后,赵元任的兴趣就变得更广泛了。他先选修了哲学发展史、逻辑学,但童年时期的很多疑惑仍未解开,又选了实验物理、力学热学、有限群理论、系统心理学和语音学。

学得如此庞杂,却没有一样浅尝辄止。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大学本科期间数学拿了3个100分,一个99分,创下了康奈尔建校以来,最优异的成绩纪录。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5)

赵元任不光读书,做研究生时,他和留美学生一同创办了“中国科学社”。留学期间,西方的工业文明,各种先进科学已经进入爆发期,而中国却还在科学门槛外缓缓爬行。

赵元任认为,中华之所以孱弱,就是因为科学不发达。为了提倡科学,传播知识,他们一起创办了一本杂志,将其定名为《科学》,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学术期刊。而“中国科学社”也聚集了,后来中国最早的一批科学大家。

中年:山河破碎中,他被迫去国外避难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6)

赵元任中年时期存照

然而,1938年,风雨飘摇,外族侵略,诺大一个中国,竟已摆不下一张课桌。赵元任的方言研究也不得不中断。山河破碎中,他选择去国外避难。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大半生。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7)

现代吴语的研究

▼国语入门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8)

到了美国之后,他先后在夏威夷、哈佛、耶鲁任教。在稳定的环境中,他仍旧醉心于学术,继续完善之前的方言研究,编撰字典、汉语入门读物,出版各种中国话语言类专著。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9)

1970年,赵元任(中)接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人文学科荣誉博士学位证书。

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受到美国广泛认可,1945年当选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60年成为东方学会主席。在语言学术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 “赵先生永远不会错。”

晚年:教我如何不想他——祖国母亲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0)

赵元任晚年时期存照

赵元任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先生的二女儿赵新那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日,父亲兴致勃勃地灌录一张汉语教学唱片,在吟诵到《长恨歌》时,忽然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1)

赵元任作曲

直到1973年,中美关系缓和,赵元任携夫人回到阔别30年的故土,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曾有人问过他,《教我如何不想他》里面这个“他”,究竟是男是女。那次归国之行,赵元任一连三次,在不同场合唱起这首歌曲,或许就是最完美的答案:这个他,是日夜思念的祖国。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2)

赵元任80年代再度回国,与邓小平合影

赵元任几乎无所不能,中西文理,孔子牛顿,全学了个遍。随便说一句话,能包含五六个地方的方言;倒着看德文报纸,直接用西班牙语读出来;把音乐玩到了极致,随便编首歌就是名曲;编了首绕口令,一个音四种调,内容却比小说还丰富,没几个人能流畅的读下来。

玩到极致的语言大家

1《施氏食狮史》,可看不可读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3)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赵元任曾编了上面这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

2给英国哲学家罗素当翻译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4)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蒋百里、蔡元培等人共同推荐赵元任担任罗素的翻译。赵元任回国后,随罗素在全国巡回讲学一年,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在去长沙途中,他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学生跑上来问他:“赵先生贵处是湖南哪一县?”

要做罗素的翻译,其实是很难的,不仅学科要扎实,而且要懂得语境之妙。再加上罗素也是个顽童,总爱说双关语,一句幽默的英文翻译成汉语已是不易,可赵元任偏偏还能找到对应的方言,惹得满堂学生哈哈大笑。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5)

后来在演讲过程中罗素生病了,需要休养一段时间。赵元任就趁着这个空挡,赶紧地同杨步伟联络联络感情,顺便翻译了童话《阿丽丝漫游奇境记》,就这样一部经典在中国流传至今。

3世界那么大,到处是老乡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6)

赵元任熟悉汉语方言,常在国内被称为“老乡”,类似的情况在国外也同样发生。

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他居然能用8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很多人觉得学习语言是件不太容易的事,特别是很多门不同的语言,然而赵元任却不一样。他曾告诉女儿们,自己研究语言学只是为了“好玩儿”。

玩出境界的音乐家

赵元任在音乐上很有天赋,节拍感很强。

小时候他看祖父升堂审案,不久就弄通了衙役们给犯人打板子计数的方法:有的数一拍,有的数半拍……

他留心听衙役们到底有没有作弊跳着数的事情。后来发现居然一次也没错.......他就好奇啦,去问大人,家长拍拍他的小脑袋:“小毛孩子懂啥,好好读书......”

没有得到答案,童年的赵元任很不开心......但是也由此埋下了喜欢音乐的种子。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7)

在美国留学时,为了买到廉价的音乐票,他和同学半夜起床去排队买票。他还分6年花了220美元分期付款买了一架旧钢琴,而当时他的留学官费每月才60美元,可以说,确实是真爱了。

他很有乐感,经常取身边的小东西,调正七音演奏各种音乐。一次,他在家宴请客人,饭后,他不让把碗碟收走,他拿起筷子,一个一个的敲,从餐具中挑出do、re、mi、fa、so……的音来,但找来找去,就是差一个音怎么也找不到。正在无计可施,赵元任抬头看见了玻璃灯罩,灵机一动,取下来敲了一下,说也巧,正好补上了这个缺的音,大家全乐了。

有一次,赵元任去杭州西湖游玩。走着逛着,进了西湖边上一个木鱼店。木鱼店里的木鱼质量很差,但赵元任童心发作,竟然就在木鱼店里很有兴致地玩了起来。他敲敲这个、敲敲那个,不一会儿就选了十几个木鱼出来,排成一排。然后灵光一动,用两只手去敲木鱼,敲出了一段旋律来。

人人争唱的名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这样敲木鱼敲出来的。

1936年的“好声音”:赵元任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

赵元任会随身携带一个五线谱本子,无论走到哪里、在何时何地,只要一有灵感,就会翻出本子来先记下。

他的女儿曾说:

“他的许多音乐作品,都是在刮胡子的时候创作的。”换句话说,都是不经意间玩出来的。

赵元任一生创作过一百多件音乐作品,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徐志摩《海韵》,刘大白《卖布谣》,胡适《他》,陶行知《小先生歌》,施谊《西洋境歌》等。

赵元任这一生,他都是个纯粹的学者,不为外界的名利所诱惑,更不想被一官半职所束缚。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能够安身立命的,唯有学问。自己所能够做的,是倾其一生,为中国汉语的发展做贡献,与此同时收获人生的乐趣。

赵元任故居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1981年5月28日上午,初夏的微风里,常州青果巷上空传来婉转、深情的歌声,这是这首歌的曲作者赵元任从美国回到故乡,在老家祖屋里,他让女儿赵新那用室内小风琴伴奏,自己深情唱起《教我如何不想她》。此行是赵元任最后一次回到魂牵梦萦的青果巷,这一年他年近九旬。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8)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19)

赵元任故居位于常州市青果巷16弄,原名“湛贻堂”,由其曾祖父赵朗浦于咸丰年间建成。故居占地面积达4.437亩,坐北朝南,建有平房、回形楼多进,楼房均两层,为硬山造砖木结构建筑。赵家原来共有六进房子,包括弄堂对面的房子,那里曾是赵家的柴屋和厨房间。第一进两面是“轿厅”,第四、五进为回字楼,第六进为平屋,是赵元任的居所。1950年房产登记时,“湛贻堂”南首房产易主,仅存北首房屋,占地3.021亩。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20)

赵元任在常州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他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们常州的房子在城里中间儿的青果巷,是从我曾祖下来三房一块儿住的一所儿大房子……我为什么给这房子说的这么详细呐?因为我在这个家住了这么久,过了多少年还常常儿做梦梦见在那长黑过道儿里跑,或是睡得后进第二间屋子里的床上听外头下雨的声音。一个人小时候儿经过的事情住过的地方印在心里头比什么都深。醒的时候儿觉着从前的事情好像远的不得了,可是做起梦来旧地方又活像在眼前了。”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21)

赵元任夫妇(前排左四、三)回乡时与亲友在故居合影。

1973年5月21日上午,82岁高龄的赵元任夫妇偕次女赵新那、二女婿黄培云以及两个外孙,从北京回到常州。这是赵元任1938年从昆明出国,35年后第一次重返故居。他激动地用常州方言说:“这口井我还记得”、“这是我小时候念书的房间”、“这儿本来是个月洞门,那儿本来有一株香椽树”,那天,整个青果巷都挤满了来看他的人。

史上最难唱的三首外语歌(这个常州人精通8门外语)(22)

1981年,赵元任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之邀,再次回国探亲,受到邓小平的热情接见,并接受了北京大学授予的名誉教授称号。

1982年2月24日,赵元任因心脏病发作,医治无效,与世长逝,享年90岁。据赵元任大女儿赵如兰的回忆,赵元任“去世的前一晚,他还在用他那沙沙的嗓子,用常州音读‘……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