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吴骏
授权转载自:虎和虎爸(新浪博客)
1. 传奇的一生
玛丽亚·蒙台梭利生于意大利的基亚拉瓦莱,家里的独生女。父亲是官员,有金融背景,母亲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从小成绩优秀,学习了文课、理科各门功课,20岁毕业证书上是“物理-数学”,但她选择了医学继续深造。当时,一个女孩子这么偏理科,还学医——一个男人主导的学问,让人很惊讶。在罗马大学,她经历了对女性的偏见,获得儿科医学的博士,在学校当助理医生,后开设私人诊所。曾在大学任教,后辞职,专注于教育推广。
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继续教育,倡导女性权利,为有身心残疾的儿童工作。
1910年代末,随着她的书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她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国际普遍认可。因主张“为和平而教”,1949-1951年里6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个人生活方面,她和一位医生未婚育有一子。后来孩子的父亲另有婚姻,蒙台梭利把她唯一的孩子马里奥寄放在一户人家。再后来,马里奥十几岁的时候,母子重聚,儿子渐成母亲的研究助手(见上图)。
2. 蒙台梭利的思想
蒙台梭利早期受到19世纪两位医生和教育者的思想的影响:伊他(Jean Marc Gaspard Itard )和塞贡( Édouard Séguin ,或译赛昆)。在大约十多年的教学、研究、社会活动中,她关注的教育对象从特殊儿童转向普通儿童,她的思想发展为她自称的“科学教学法 (scientific pedagogy) ”。在她看来,科学教学法基于科学,“如果新方法是沿着科学的脉络,就应该完全改变学校和教学方法,应该带来新的教育形式”。
她把发展分为四个水平,分别是0-6,6-12,12-18,18-24岁。相对而言,她主要观察、论述、实践了前两个阶段,即幼儿园和小学阶段。1957年,她和她儿子提出“人的倾向(human tendencies)”的概念,这些普遍的、内在的特征有11个(按字母排序):
抽象(Abstraction)
活动(Activity)
交流(Communication)
精确(Exactness)
探索(Exploration)
对环境的操控(Manipul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秩序(Order)
方向(Orientation)
重复(Repetition)
自我完美化(Self-Perfection)
工作(或“有意识地活动”,Work,also described as "purposeful activity")
她广为人知的是“敏感期”相关理论,涉及5个(按字母排序):
(1)语言习得(Acquisition of language,约0-6岁);
(2)对小物品的兴趣(Interest in small objects,约18个月至3岁);
(3)秩序(Order,约1-3岁);
(4)感觉精细化(Sensory refinement,约出生至4岁);
(5)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约2岁半至4岁)。
3.蒙台梭利的科学教学法
在儿童之家(Casa dei Bambini),蒙台梭利把教室做了特别的布置,配有符合儿童身材的装饰和实用物品。儿童可以自由移动,自由开展活动。通过观察儿童选择了什么,蒙氏不断更换材料。她的观察是:儿童通过探索、操作、排序、重复、抽象、合作而学习,最后发展出了“自发的纪律”。
蒙氏把孩子分为三个年龄组:
2岁–2岁半;
2岁半-6岁;
6-12岁。
典型的蒙氏班有20-30个孩子,两位教师,其中一位主教,一位担任助手。教师主要角色是引导者,鼓励前两个年龄组使用感官探索和使用环境里的材料。典型的教学材料如珠串,用于乘法。砂纸做的字母,孩子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字母的形状。第三个年龄组用推理、想象、创造的力量去处理抽象概念。
小学阶段,一般分为6-9岁,9-12岁两个年龄组。有学生主导的活动,一般小组授课,教师跨学科授课(称为大课,great lessons),课程涉及广泛的内容,蒙台梭利称之为“宇宙教育(Cosmic education)”。学生的课外探索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具体操作在她的书《蒙台梭利方法(The Montessori Method)》当中。
目前,蒙台梭利美国协会和蒙台梭利国际协会给出的蒙氏教育的基本要素有7个:
(1)
混龄教室(Mixed age classrooms); 2岁半-6岁混龄最常见,也有0-3, 6-9, 9-12, 12-15, ,15-18 岁的混龄(Mixed age classrooms; classrooms for children ages 2 1⁄2 or 3 to 6 years old are by far the most common, but 0-3, 6-9, 9-12, 12-15, and 15-18 year old classrooms exist as well);
(2)
学生从有限的选项中选择活动(Student choice of activity from within a prescribed range of options);
(3)
不被打断的工作时间块儿,最好是3个小时(Uninterrupted blocks of work time, ideally three hours);
(4)
建构主义模式或者“发现型”,学生在其中通过材料学习概念,而不是借助直接的指导(A constructivist or "discovery" model, where students learn concepts from working with materials, rather than by direct instruction);
(5)
蒙台梭利和其合作者开发的专业教育材料(Specialized educational materials developed by Montessori and her collaborators);
(6)
教室内自由行动(Freedom of movement within the classroom);
(7)
受过训练的蒙氏教师(A trained Montessori teacher)。
4.争议与反思
4.1蒙氏教育一直有争议
目前在美国约有5000所蒙氏风格的中学,英国约600所,绝大多数为私人创立的学校。总体上位在主流教育之外。即使在100年前,1910-1920年代,蒙氏教育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时候,在美国,也有非常不同的声音。美国著名教育家William Heard Kilpatrick 写了一本书《检视蒙台梭利体系(The Montessori System Examined)》,肯定蒙氏教育的同时也做出了批评,影响广泛。美国的全国幼儿园协会也对蒙氏教育持否定态度。有人认为,蒙特梭利的方法是过时的、僵硬的、过度依赖感觉训练,留给儿童的想象力、社会互动、玩耍的剩余空间不足。因此较长时间里,美国幼儿教育没有收到蒙氏教育的影响。蒙氏幼儿学校虽然在很多国家开设,但主要是在西班牙、荷兰、英国、意大利四个国家。
据美国蒙特梭利协会的一项调查,美国约2000所蒙特梭利风格的学校的校长当中,只有28%的校长认为自己的学校“是按照最初的蒙特梭利的主张”运转。蒙特梭利教育思想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是遵循教育科学发展而发展的,任何企图一成不变的教育都有悖蒙氏精神。
4.2 术语使用的规范性
蒙台梭利是一个公共用语,并没有被注册为商标,或其他专属权利。理论上,任何人或机构都可以使用。目前,世界上使用蒙氏教育(Montessori education)一词的幼儿教育机构很多。具体到每个机构,究竟和蒙氏教育有多大的关系,需要具体观察,何况蒙氏教育仍在变化之中。
4.3 教学材料的使用(略)
4.4 教师的培训(略)
个人总结
蒙氏教育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它基于发挥儿童的自主性,通过启动儿童和环境的良性互动和密切互动,帮助儿童获得生活和学习技能,初步获得自信乐观的品质。在成人习惯于包办代替、对幼儿过度关注的我国,目前更有推广价值。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育效果尤其明显。在中学阶段,蒙氏教育思想和方法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对接有相当的难度。
在我国的一些家庭里,父母正规教育年限短,长期忽视孩子的认知发展,不能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社会教育的资源。此时,如果父母教条化地理解蒙氏教育,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较给予很少的指导,就很可能给(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带来严重的认知发展滞后。
在少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还需要补充其他教学方法和材料。例如,对于汉语启蒙,蒙氏教学在方法和教学材料上很可能有不足,这就需要大胆和稳妥地创新。并且,蒙氏教育对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有一定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人不能走向教条化、绝对化、简单化。追求“纯粹”的蒙氏教育,必将走向歧途。蒙氏教育并不是一套教条,而是发展和变化中的活的东西。连蒙台梭利本人都说:“我没有发明一种教育方法,我只是给了小孩子们去生活的机会”。
教育学和其姊妹学科心理学,都是在二次大战后得到迅猛发展,1960-19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法。进入21世纪,认知心理学和大脑科学已经得到充足进步的时候。今天探讨和从事蒙氏教育的背景,和100年前蒙氏教育刚出现的时候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新的时代,新的变量从社会各个角楼涌出,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环境都和100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只推崇蒙氏教育,却忽视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大脑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是十分愚蠢的。
需要警惕对蒙氏教育的过度简化的理解。例如,国内有一位著名教育“专”家这样说: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自由——兴趣——反复——专注——把握规律——纪律,这个推理链条是这位专家头脑中一厢情愿的想法,缺少事实(研究)的依据。实际操作中,放任儿童去探索,缺少必要的、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的话,大部分(至少有一部分)儿童很快就会放弃探索。上述链条在第二、第三个环节,就会中断。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中的“回馈”,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有很多先进的思想和做法。笔者希望从事蒙氏教育的工作者虚心学习,广泛学习。
最后,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受到19世纪教育家赛贡较多的影响,蒙氏教育思想和教学中把感官能力、一般观念(具象思维)、抽象思维、精神上的教育,四个东西,做了机械的分割;把个人自主和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也做了简单的切割。这样,就有可能不利于一部分少儿的心智的长期发展。
直白一点说,赛贡形成于19世纪中期的教育思想,放在近200年后的今天看,是粗糙的、机械的。笔者对中英两国儿童有长期的观察经验,结合认知心理学最近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个体自主和小组协作,都是同时发展的,这就类似人的左右大脑半球的协作发展,教育者不宜按照时间段把相关能力割裂开来,去单项发展,最多是在某个时间段理,有所侧重。另外,儿童个人独立操作的时候,引导者恰当的协助是必要的。如果教条化实施蒙氏教育,连续较长时间不给孩子指导,那么儿童的学习策略发展的效率会出现问题,儿童的自我中心化倾向会越来越严重,就容易走向蒙氏教育的反面。还是那些老话——真理和谬误就隔一张纸,过犹不及。
在信息时代,知识传播速度加快,教育周期变长和教育内容增加,给蒙氏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蒙氏教育组织内部的师资培训的质量,创新和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蒙氏教育的未来。期待蒙氏教育在中国生根发芽,越办越好~!
(附)蒙台梭利重要著作:
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
蒙台梭利教学法(The Montessori Method)
蒙台梭利手册(Dr.Montessor's Own Handbook)
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ssori Method)
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本文作者2013年围绕此书做过专题讲座
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ld)
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
吸收性心智(The Absorent Mind)
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
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
“I did not invent a method of education,
I simply gave some little children a chance to live”.
~ Maria Montessori
“我没有发明一种教育方法,我只是给了一些小孩子去生活的机会。”
——玛丽亚·蒙台梭利
作者简介:吴骏,青年翻译人,现居浙江杭州。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硕士,在英国贵族学校教授中文时对音乐教育产生浓厚兴趣。多篇译文被国内媒体广泛转载。本文授权转载自:虎和虎爸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effkreisler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