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王树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原则?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原则(夏季感染性腹泻的经验性治疗)

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原则

来源:【中国医药报】

□ 王树平

感染性腹泻是夏季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

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及分类

感染性腹泻症状主要表现为每日排便超过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会因大量失水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感染性腹泻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分泌性腹泻和炎症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患者多数情况下无发热症状,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可引发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蜡样芽孢杆菌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等。

炎症性腹泻 指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粪便多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可见较多的红细胞、白细胞。可引发此类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等。

感染性腹泻的经验治疗原则

感染性腹泻的经验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要重视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补充足够水分和电解质。

其次,由于大多数的感染性腹泻是自限性的,约50%患者的症状在3天内可以自行缓解,所以应避免对所有腹泻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再次,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肝硬化者、免疫功能缺陷者、接受化疗的患者等可能因感染性腹泻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给予上述人群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

最后,严重腹泻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需要留粪便标本送细菌培养,以确定发病原因。

感染性腹泻的经验治疗

为及时补充水分,对于腹泻或呕吐不严重的轻、中度失水患者,可给予口服补液。每升口服补液(ORS)中含葡萄糖20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口服量和速度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在第一个6小时,成人口服量约为每小时700毫升,儿童口服量为每千克体重每小时15~25毫升,其后视腹泻情况增减用量。如果幼儿患者口服补液后出现眼睑浮肿症状,需立即停止服用,改用清水或母乳补充水分。对于重度脱水者需立即静脉补液,经输液有尿后应进行电解质检测,根据情况及时补钾。

此外,临床上可根据发病场所、可能的病原,以及病情轻重选择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社区获得性感染性腹泻 导致成人出现该类腹泻可能的病原主要有病毒、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空肠弯曲菌等。如仅为轻度腹泻,患者仅需进行补液治疗,同时要避免食用含有乳糖和咖啡因的饮食。对于中度腹泻患者,需要采用补液结合抑制肠蠕动的药物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洛哌丁胺,首次服用4毫克,其后每次稀便后服用2毫克,每日服用总量不超过16毫克;或者选择次水杨酸铋,每日口服4次,每次2片。对于严重腹泻患者,除补液外首选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等进行治疗,疗程一般为3~5天;其次可选用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复方制剂(复方SMZTMP)进行治疗,每日口服2次,每次剂量为SMZ800毫克、TMP160毫克;此外也可选用磷霉素、多西环素、盐酸小檗碱、呋喃唑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导致婴幼儿产生该类腹泻的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等。对于轻度腹泻患儿,同样仅需补液治疗。对于中、重度腹泻患儿,可选用复方SMZ-TMP进行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每日SMZ50毫克、TMP10毫克,可分2次给药;此外也可选用盐酸小檗碱、拉氧头孢等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一般为5天。如患儿为小于3个月的婴儿或免疫功能缺陷者,疗程需延长至两周。

医院获得性腹泻 该类感染性腹泻以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为常见,好发于胃肠道癌手术后,以及肠梗阻、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尿毒症、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的过程中。症状一般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或停药后2~3周内发生。对于轻度腹泻患者,只需停用抗菌药物即可;对于中、重度腹泻患者除停用抗菌药物外,还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蛋白质。如症状未能及时缓解,还应采用口服甲硝唑的方法治疗,用药剂量为成人每日口服或滴注4次,每次250毫克,或每日3次,每次500毫克;儿童用药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每日15~30毫克,分3次给药,疗程一般为7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

本文来自【中国医药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