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改善收益计算标准

精益讲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进行精益改善,财务收益核算是件非常重要

财务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式(精益改善财务收益核算基准)(1)

NO.

改善项目分类

收益计算方式

备注

1

人力节约类

收益额=(改善前基准人力-改善后人力)*人均薪资-改善投入金额

1、计时人均薪资:依据各基地实际情况设定,包括基本薪资、社保福利等费用2、计件人均薪资:依据各基地实际情况设定,社保福利等费用(不含基本薪资)

2

效率提升类

收益额=产品单价*总产量*提升幅度-改善投入金额(或效率提升后提升产能的毛利润)

3

良率提升类

可返工情况

收益额=预测产量*(改善后良率-改善前良率)*单位产品返工成本-改善投入金额

1、良率改善指量产后的良率提升2、试产阶段只可提报设计改善

4

不可返工情况

收益额=(改善前需投入量-改善后需投入量)*单位产品成本-废品残值-改善投入金额

5

库存节省

收益额=降低周转天数*日均占用金额*(1 资金占用年利率)

周转天数需要转换为半成品/零组件计算说明:成品管理方为营销公司,暂不纳入

6

面积节省

收益额=节省面积*面积单价

1、节省空间须有效利用2、室外面积只计无形效益3、面积费率即面积单价,依个基地实际情况

7

材料&治工具节约类

用量节约

收益额=(改善前总用量-改善后总用量)*单价-改善投入金额

1、方案启动后用量的平均值2、方案启动后单价的平均值

8

材料变更

收益额=(改善前物料单价*改善前总用量-改善后物料单价*改善后总用量)-改善投入金额

9

呆料利用

收益额=替代料总价-呆料残值-替代成本

1、物料直接更换料号使用的不作改善项目2、外观,结构,性能本身未作改变,也无性能,外观,结构未作替代者不作改善项目3、呆滞物料残值按照财务口径核算

10

原材料成本降低

收益额=原材料单价*材料节约数量

根据采购、财务数据做核算

11

设备利用率提升

1、产量存在差异:设备单位时间实际产量/单位时间理论产量 的变化量*单位时间实际产量*产品产值2、设备产能不足,提高效率减少设备投入 3、设备足够或多品种共用设备的效率提升后,减少运行时间和人员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设备收益做核算

12

呆滞设备利用

收益额=设备净值-设备残值-改造费用

1、设备净值,指设备折旧后之剩余价值2、设备残值=设备原价格*10%,依集团财务规定执行3、设备依原功能范围再利用,不作提案,只有改变工艺、性能使用才计算效益

13

能源节省

收益额=(改善前单位能耗-改善后单位能耗)*基准总量-改善投入金额

改善前后的评估,其环境、条件需基本一致,参照各基地政府公布单价

14

异常工时

收益额=(改善前异常工时-改善后异常工时)*工费率

工费率:是指单位人工工时内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发生值

15

其他费用节约类

收益额=(A-B)*C-改善投入金额

1、A基准费用:以改善日期前两个月单位事件发生费用的平均值(剔除异常值)为基准 2、B改善启动月后两个月单位事件所发生费用的平均值 3、C改善启动月后两个月实际产量发生事件的数量或频次

核算说明:1、效益核算时按一年时间计算,效益核算需扣减投入费用;2、投入费用按照年度实际发生值计算(折旧按分摊计算);3、采购降本,如只是谈判后降价不计算在精益改善效益中,如涉及供应链协同改善产生效益的降本可以列入;4、请各基地精益革新部结合以上效益核算原则,根据基地实际水平与财务制定效益核算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