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节约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最常用来说明粮食来之不易

但近日

不少文章称此诗作者李绅

是穷奢极欲之人

称他爱吃鸡舌汤

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

李绅一共写了几首悯农(悯农作者李绅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1)

李绅一共写了几首悯农(悯农作者李绅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2)

历史上的李绅果真如此吗?

据了解唐代皇家、官员奢靡成风,在史书的记载不绝如缕。但并不见李绅吃鸡舌汤一事,传言中他喜欢吃的“鸡舌”,很有可能是一种口香糖……

李绅一共写了几首悯农(悯农作者李绅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3)

根据记载,李德裕不仅“每食一杯羹,费钱约三万,杂宝贝、珠玉、雄黄、朱砂,煎汁为之。至三煎,即弃其滓于沟中。”朔方节度使李进贤宴请宾客之地更是“室宇华丽,楹柱皆设锦绣;列筵甚广,器用悉是黄金”。诚如杜甫所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生于唐时、出身士族的李绅,日子过得好吃得好是肯定的。刘禹锡那首“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侧面描写了时任司空的李绅的家宴排场,给了后世一个“司空见惯”的成语。

不过此诗的主旨并非是嘲讽李绅穷奢极欲的,只是题赠给李绅家妓的应景之作。刘禹锡再正直,也断然不会公然讽刺盛情招待自己的好友。

人类学家克洛德·斯特拉斯说:“人们选择食物是因为他们看中了食物所负载的信息而非它们所含有的热量和蛋白质。一切文化都无意识地传递着在食物媒介和制作食物的方式中译成的密码信息。”

中晚唐政治形势波诡云谲,有些人放浪形骸往往是顺应时势,如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的豪奢场景就是做戏给刺探情报的人,以求自保的。

李绅一共写了几首悯农(悯农作者李绅一顿饭要杀三百只鸡)(4)

《韩熙载夜宴图》(部分)

李绅“吃鸡”这事儿,最早应出自《百家讲坛》杂志在2007年一篇缺乏史料佐证的小文章,此后被演绎成各种版本,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史料上有吃鸡舌记载的,是清朝褚人获的《坚瓠集》。书中记宋人吕蒙正,发迹以后每天早上要喝一碗鸡舌汤,一天看到后花园里有一座小山,以为是新景点,问了下被告知小山是每天杀的鸡毛堆积而成的。此则故事明显是夸大的小说家言。《坚瓠集》中很多内容都是野史传说,比如还有秦桧死后每天受铁鞭之刑的记载。

古人吃的鸡舌亦有可能指的是古代口香糖——“鸡舌香”。这种西域传来的香料,个头小,有点辛辣味,清除口中异味很有效果。东汉桓帝曾经赏赐给侍中,吓得迺存忧心忡忡地以为得罪了皇帝,被赏了毒药,成为一时笑谈。

《清异录》里也有记载:“荆南判官刘彧,弃官游秦陇闽粤。箧中收大竹十余颗,每有客,则斫取少许煎饮,其辛香如鸡舌汤。人坚叩其名,曰:丁香竹,非中国所产也。”

鸡舌香,在唐代也是权贵阶层的餐饮必备,白居易就写过“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另外,元朝耶律楚材驻扎西域的时候,写过“饱噉鸡舌肉,分餐马首瓜”,应该也是鸡舌香,吃完正餐清清口,然后吃水果,也符合现在的进餐礼仪。贵为宰相的李绅,相比家里高朋满座,一顿饭吃完,再分发鸡舌香集体清口,倒也是不无可能。

解读历史人物,除了借鉴现代的观点以外,也要回到历史情境,去理解当时人物的行动合理性。不然很容易陷入将历史人物脸谱化的怪圈,影响后人对历史的解读。李绅在自己也写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