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270年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但北周和南陈的皇帝都没有统一南北的能力;到了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以后,这一任务才由隋文帝杨坚予以完成。

隋朝完成国家统一的时间(大隋朝的建立国丈登基)(1)

1.国丈登基

  东汉政治糜烂,激起了社会大动荡,引出了群雄逐鹿,逐鹿的结果是魏、蜀、吴鼎足三分,最终三家归晋。建立统一大业的西晋是短暂的,由门阀大族垄断政权造成的弊端,清谈所带来的务虚风气,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使西晋陷入比东汉末更为混乱的境地,不久政权便为匈奴族的刘氏军事武装所消灭。

2.统一全国

  建立新朝的杨坚,以实现南北统一为自己的使命。但北方突厥,南力的陈都是统一的障碍。北方的突厥是中国—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政权,北齐与北周都对其广输金帛,甚至派出公主和亲加以笼络。隋朝建立后,杨坚不再向突厥赠送财物,因而突厥大为不满,时常大举南下侵扰隋境。

  杨坚夺取政权之后即有并吞江南的雄心,但因北方突厥的威胁,制定了先北后南的统一方针。他一方面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陈朝示好,使陈后主麻痹大意;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自身实力,改革兵制,并加强水军训练,为灭陈做好准备。

  经过十余年的准备,杨坚利用突厥内部争夺汗位、相互残杀之机,对其分化瓦解,使突厥各部对隋先后称臣归附。

  在稳定了北方的局势后,杨坚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统一的最后障碍——南方的陈了。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的冬天,在一切部署就绪后,隋文帝次子晋王杨广被任命为最高军事长官,并与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分任行军元帅,以五十万之众,向江南发动了全线的进攻。水军、马军、步军复合部队,构成了立体的军事全景,“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二年)重点突进路线有七条,其中以庐州总管韩擒虎、吴州总管贺若弼二路打得最为出色,直捣陈朝的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而此时的陈朝,疆域在隋的不断进攻之下仅仅保有长江中下游一带,政治腐朽,赋税繁重,人民怨声载道,所凭借挡隋的只有长江而已。

  陈后主(553~604),名叔宝,是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纨绔子弟,他完全没有治国的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奢侈荒淫的生活上。他即位没多久就大兴土木,建造了三座豪华的宫室,门窗都是用上等的檀香木制成的,还以各种珠宝做装饰,让他最喜爱的几位妃子住在里面。

  陈后主虽然没有治国的能力,但对乐曲填词却有出众的才华。他整日与后妃、大臣游宴,曾创作《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艳词,命人制曲演唱,而对宫墙之外劳苦的民众和北方日益强盛的隋军却不管不问,将亡国之君的昏庸发挥到了极致。

隋朝完成国家统一的时间(大隋朝的建立国丈登基)(2)

  反观隋朝这边,在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开皇八年(588),杨坚决定渡江灭陈。他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军50余万人,同时从长江—亡、中、下游分八路大举攻陈。

  前三路由杨俊指挥,目标武昌。后五路由杨广指挥,直指陈的都城建康,以杨广、贺若弼、韩擒虎三路为主力。隋军此次队伍庞大,横亘数千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渡江作战。

  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的时候,陈后主也有些发慌,将大臣们找来商量对策,都官尚书孔范劝慰后主说:“长江古称天堑,隋军难道能长翅膀飞过来吗?这些告急的文书不过都是守边的将领谎报军情罢了。”愚蠢的后主竟然听信了他的话,说道:“建康自古就是帝王之都,朕受天命为帝,有什么可怕的!从前北齐三次攻打、北周两次入侵都失败了。这次杨坚又成得了什么气候!”对于边关的告急竟置之不理,继续他的游乐去了。

  开皇九年(589)正月初一,贺若弼、韩擒虎率领隋军趁建康周围的陈军正在欢度春节之机,分路渡江,大军会合后包围了建康城。陈军因元旦酒会,大多仍处于梦乡之中,完全不能抵抗。

  陈后主看到隋军兵I临城下,万分焦急,但又拿不出什么好方法,只是日夜哭泣。大将萧摩诃建议趁隋军刚至,还未站稳脚跟,立刻出兵攻打,也许还有希望。就连以前出馊主意的孔范也说:“臣认为应该出兵决战,如果战死了,还可以青史留名呢!”

  后主因此决定出城作战,但陈军久未训练,将领们又多贪生怕死之辈,双方甫一交手,陈军就溃退了。更有将领任忠临阵叛逃,带领隋军冲进了建康城的正门朱雀门。守门的士兵想要抵抗,任忠大叫:“连我都投降了,你们还打什么啊!”士兵们一哄而散,隋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长驱直入,占领了建康城。

  后主对战况一无所知,直至听到宫门外的杀声才知道隋军已经进了宫城。他带着两个宠妃无处可逃,竟藏到了一口枯井里,被隋军用绳子拖了上来。正月二十二日,晋王杨广进入建康城,陈朝从此灭亡。

  陈朝的灭亡,加上隋军在南方平叛的成功,使隋旗插遍了全国的山水。统一的实现,使隋朝成了大一统的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