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在大多数人看来,秋冬季以后,气温下降了,鱼儿的病害也少了,越冬前和越冬期的管理工作在思想上不重视了,实际管理中也更加不用重视。这往往会造成越冬期、越冬后期、早春时期鱼类的闷底死亡、水霉病、暗浮头、寄生虫疾病、出血病等情况的发生,那么如何回避以上情况的发生呢,以实现鱼类的安全越冬管理呢?12月3日晚19:30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服务专员魏丽英老师从①越冬的池塘条件②机械损伤的预防措施③越冬期如何肥水④越冬期如何底改⑤越冬期如何防治寄生虫⑥如何防治越冬后期的气泡病⑦越冬前期和越冬期如何保肝与加强营养⑧越冬期如何科学的投喂⑨冰下越冬的措施⑩几种特殊品种越冬方式 等10个方面进行分享,小编根据录音进行了整理,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让鱼儿安全越冬,提高产量,赚大钱。

一、越冬池塘的条件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1)

①池塘要背风向阳,这样有利于池塘水体的升温和保温。

②池塘以南北长、东西宽比较好。

③池塘的深度要达到2.0-3.5米,一般华中或华南水深2.0米就可以了。黄河流域、东北三省、新疆等地区水深到2.5-3.5米为宜,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池塘有一定厚度冰层,所以水要加得深一些。

④池塘的保水性要好,也就是锁水性好。黏性土壤的底质保水性最好。最不适宜选择沙质底质的池塘作为越冬池。

⑤越冬池塘淤泥的深度最好小于20公分。淤泥过深越冬期间,池塘底层容易进行厌氧反应,不利于鱼类的安全越冬。

二、避免鱼体的机械损伤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2)

1、造成鱼体机械损伤的原因:

①一般越冬期间是鱼种集中投放的时间;

②越冬期是商品鱼集中销售的时间;

集中投放和集中销售期间机械损伤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如何通过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机械损伤的机率,这个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③受市场价格的冲击,会错季销售赚取价格差。例如集中上市时,价格一般比较低,为了促进销售,我们就会把鱼留到来年春季进行销售,这样就需要进行并塘操作,而并塘的过程中要进行大小分级并塘,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损伤。

④垂钓过程中的钩伤和抓伤。垂钓过程中可能钓的规格不合适,又会把鱼重新放到池塘里面,会存在抓伤和钩伤,或脱钩的鱼也会存在钩伤。

2、鱼体机械损伤带来的危害: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3)

①容易继发感染水霉;②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溃疡;③影响商品鱼的卖相。

3、预防机械损伤的措施:

①鱼种的投放尽量选择在冬至---立春这段时间。这段时间鱼的鳞片比较紧致,在运输和捕捞过程中不容易受到机械的损伤。

②拉网的时候,拉网前8小时使用一些固鳞和紧鳞的产品,可以较好的预防捕捞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③尽量带水捕鱼、轻快操作。据我了解,广东做得比较好,因为广东区消费者对鱼的鲜美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广东不管在鱼种的运输还是成鱼的运输过程均是尽量带水操作,较大程度降低了机械损伤的机率。

④在成鱼并塘或者放养前使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集中浸泡消毒,可以较好的避免伤口继发感染水霉病。

⑤在鱼种和成鱼并塘后第一天泼洒抗应激的产品如“渔歌”,第二天泼洒防治水霉病的产品如“霉没”,可以比较好的控制水霉病的继发感染。

三、越冬期如何肥水

1、肥水的意义:

我说的肥水其实就是低温培藻。

①制造溶氧:大家都知道,水体90%的溶氧靠藻类光合作用产生,低温时合理藻类种群数量是越冬池塘溶氧来源的保障,足够的溶氧可保障鱼类安全越冬及避免池底厌氧反应。

②为滤食性的鱼类提供天然的饵料,加强鱼体营养,提高抗寒力。

③可以保温,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同样的水温,同样的光照条件,肥水塘比瘦水塘,同一水层水温平均要高出1-2℃,所以说肥水有利于池塘水体的保温。

④增加池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通过藻类吸收利用铵态氮、硝酸态氮,如果铵态氮、硝酸态氮不能及时转化利用,池塘溶氧不足的情况下,会进行厌氧反应,生成有毒的分子氨、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直接影响鱼类越冬的安全。高温期池塘含氮有机物可以通过施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菌、EM菌等有益活菌进行生物分解转化,但是低温期活菌增殖定植力有限,池塘含氮有机物低温期只能通过藻类来进行转化、吸收、利用,所以说低温期培藻更重要。

2、低温期如何肥水?

建议选择短链小肽低温专用肥来培育低温有益藻类 (如硅藻、绿藻等),这种短链小肽的低温肥有利于低温时藻类转化吸收利用,否则因不能及时转化吸收利用在池塘底部形成积累而对越冬底质造成污染。

四、越冬期如何底改

平时改底工作不积极,经过一个养殖周期,池底残留了的大量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污物 。

1、越冬期定期使用高氧化还原电位产品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

①越冬早期或暖冬或早春时期,前期改底不彻底池塘底部富积了大量有机质,极易滋生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加之水温低,鱼体的新陈代谢减弱,鱼类极易被寄生虫侵袭感染,鳃部一旦被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后就会影响呼吸,从而引发鱼类上浮,进而导致鱼体冻伤继发感染水霉病。

②越冬早期或暖冬或早春时期,易导致隐藻、裸甲藻等水华爆发,一旦遇到天气突变,就会发生倒藻,死亡的藻类直接耗氧,引发池塘缺氧。在湖北一般早春或者暖冬的时候,通过观察有些池塘水色发黑,可能是由隐藻水华引起,也有可能是有机质长期得不到转化引起。

③早春或暖冬还容易发生水质的老化,易滋生大型的浮游动物如轮虫等。这在北方很多见,京津唐和东北等地大型浮游动物的危害非常严重,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如果池塘滋生了大型浮游动,我们一般是通过凌晨6:00左右沿边1米左右的位置局部泼洒杀虫药,同时为了防止大型浮游动物的尸体腐败造成水体的缺氧,还需要泼洒氧化性颗粒底改或者粒粒氧。

④如果是遇到冷冬,池底残留了的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污物不及时分解掉,来年早春就会因泛底引发应激性死亡,如叉尾鮰套肠、应激性暴发性出血病。

⑤一旦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值太低,池底有机污物会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氮、甲烷、亚硝酸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鱼类会经常性离开中下层或底层的正常越冬水层,跑到水表层、中上层或紧挨冰层下活动,一旦大规模鱼类频繁上浮、下沉时,会导致池塘中下层或底层的越冬层水温快速下降,从而导致越冬鱼类的大规模冻伤,继发感染水霉病、溃疡病。如东北三省、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因冻伤继发感染水霉病极易频发,严重时全军覆没,直接影响开春后的越冬成活率。例如每年霜降前后云南发生罗非鱼死亡情况分析,多半是由于浮头和暗浮头导致冻死,而发生浮头或暗浮头的池塘的底质环境较差,所以底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的安全。

2、保持池塘高氧化还原电位的措施

使用光触媒物质或者羟基化合物。

①光触媒物质是一种纳米材料的物质,能够在有太阳光的时候吸收能量,没有太阳光的时候释放能量,提高池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具有很好的活化水质、活化底质和防倒藻的作用。

②羟基化合物是分解有机质,提高水体及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值,保持池塘高氧化还原电位,避免池塘底部进行厌氧反应。

大家都知道,如果要保持池塘高氧化还原电位,我们就要选择氧化还原电位值较高的产品。一般氧化还原电位值越高就代表氧化力越强。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4)

图一

这个表(如图一)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可以看出氧化还原电位值最高的是氟气,但是氟气在生产实际中不利于保存,所以在生产实际中使用氟气不现实。除了氟气以外,氧化还原电位值最高的是羟基自由基(2.8)。过硫酸氢钾氧化还原电位值只有1.77。高铁酸钾在酸性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值是2.20,而在碱性水体中只有0.72。二氧化氯在酸性水体中它的氧化还原电位值才是最高的。但是很多水体在养殖中后期pH值都是中性偏碱性。从这个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氧化还原电位值最高的就是羟基自由基,而且不受酸碱度的影响。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5)

图二

再来看看同等质量产品的电子转移摩尔数(如图二),100g27.5%的双氧水的电子转移的摩尔数是1.6,比羟基自由基略高,但是双氧水存在一个劣势,在碱性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值只有0.87。同等质量的产品电子转移电子摩尔数越高代表氧化作用的时间越持久,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羟基自由基不仅氧化作用力强,而且氧化作用时间持久。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6)

图三

通过看这个图片(如图三)我们可以看到,放入羟基化合物后20分钟,黑色底泥变为黄色,放入羟基化合物24小时之后,水质变得很清澈了,充分说明羟基化后物不仅具有很好的氧化力而且具有很好的净水作用。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7)

图四

养户使用光触媒物质之后的效果反应(如图四),用了光触媒的物质之后池塘底部不冒泡了,鱼也肯上料台了、不浮头、不死了,水也变爽了。

五、越冬期如何防治寄生虫

1、寄生虫的危害:

如果遇早春或暖冬,容易发生倒藻和水质老化,鱼体的新陈代谢减弱,活动力变慢、变弱,加之前期池塘底质改良和越冬期强化投喂措施不到位,鱼体的体质就比较差,鱼体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三代虫、锚头鳋,一旦寄生鱼体鳃丝时,消耗鱼体体能,影响鱼体抗寒力,更重要的是影响鱼呼吸导致鱼体浮头而被冻伤。冻伤后极易继发感染水霉病和溃疡病。而在目前这个阶段广东、海南、广西等地还很容易发现寄生虫疾病,因为这些地区池塘的水温还有15℃,甚至还有达到20℃的,这个水温是非常适合寄生虫的繁殖。像北方,包括湖北,目前这个阶段是很少能够发生寄生虫疾病的,但是北方冰下发现大型浮游动物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前面也提到了水质老化容易滋生大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直接消耗水体溶氧,直接影响越冬的安全。越冬期一定要把水体底部氧化还原电位提高的同时要把寄生虫防治好。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8)

图1:是三代虫,是近期广东发生的。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9)

图2:叉尾鮰的毛管虫冻伤继发感染水霉病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10)

图3:黄颡鱼因寄生车轮虫造成冻伤继发水霉病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11)

图4:鲮鱼被锚头鳋叮伤之后继发感染水霉病

夏季养燕鱼几天换一次水最好(您的鱼儿安全越冬不再是问题)(12)

图5:罗非鱼被斜管虫寄生后导致上浮而造成的冻伤。

补充:这几年总结发现暖冬或早春鳃部寄生指环虫时可以直接引发鱼类的大批量死亡。鄂州有一个客户,当时鱼价不好,花鲢价格不好,他把花鲢和白鲢并塘存放在一个池塘里面,然后想来年春天卖个好价,正好遇到那一年是一个暖冬,结果第二年春天发生了大量的花鲢的死亡,后来经过检查,鳃部寄生了大量的指环虫,所以说越冬期间暖冬或者早春鳃部寄生指环虫可以引起大批量的死亡。

2、寄生虫防治方法:

越冬前选择广谱性杀虫药进行预防杀虫1次;如果已经感染车轮虫、斜管虫、锚头鳋的池塘,须及时选择有针对性的专属杀虫药进行1次杀虫,为了防止水霉病的继发感染,杀完虫后于第二天还需使用防治水霉病的药物1次。同时越冬前要加强内服穿梅三黄散、艾乐、芪参散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 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六、如何防治越冬期的气泡病

越冬后期及早春时期特别易发生因气泡病继发感染水霉病。

流行情况及现象:

气泡病易发生于越冬后冰刚刚融化时或开春的3-4月份;

一般发生气泡病的池塘底质都不是太好,池底的有机物比较多,底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厌氧反应强烈,且生活于中下层及底层鱼类更易发生气泡病,如鳍条、鳃盖等组织表皮因气泡病被破坏引发的出血点而后继发感染水霉病,肉眼很容易看到被气泡病破坏的表皮组织长出水霉菌丝。

防治气泡病的措施:

越冬期须定期使用“羟基化合物”氧化分解底部过多残饵、粪便等有机质,并适时使用“光触媒物质”提高池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避免越冬后期池塘强烈的厌氧反应引发的气泡病,从而继发水霉感染。

注:如何肥水、如何改底、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气泡病防治这四大点根本就是在保持池塘底部高氧化还原电位值,底质的不好直接会威胁越冬的安全,为什么我把这四点放在一起,就是再一次强调底质的好坏直接决定越冬的安全。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越冬底质改良,特别是在越冬前一定要把底质改到位,不能将问题留到冬季或者来年,那样你将会得不偿失。

七、越冬前和越冬期如何保肝护肝

无论是蛋白质还是脂肪都需要在肝脏生成糖进行供能,所以肝脏的好坏直接影响越冬的成败。如果是越冬前鱼的体质不好,一般会表现体表发红,粘液比较少,这些鱼类肝脏通常不太理想,这往往是自由基对肝脏损伤的结果,这些过多自由基可能来源于饲料氧化的脂肪、过高的能量蛋白比、饲料霉菌毒素、不良养殖环境或不规范的用药等。越冬期的消化酶活性降低,越冬料的选择最好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有利于消化吸收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细胞膜的代谢,补偿消化酶活性,降低肝脏负担,较好的避免冻伤的发生。

如果长期投喂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饲料,细胞膜的代谢性变差,表皮脂肪在低温时就更容易冻伤,必然的结果是细胞的死亡和个体的冻伤发生,继发感染水霉,像叉尾鮰和加州鲈、黄颡鱼、罗非鱼低温冻伤就是由于越冬料的选择不够谨慎,没有投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

所以越冬期除了保持水体高氧化还原电位外,定向培育低温有益藻,同时还需要在越冬前和越冬期加强内服“穿梅三黄散“、“肝胆利康散”和“酶合电解多维”,可以较好的消除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提高肝脏的解毒和再生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寒力。在这里我需要分享一个案例:我们新疆的客户,通过长期的对比发现,一般立秋后投喂,水温差不多20度,通过内服了肝胆利康散、穿梅三黄散、酶合电解多维后,鱼的鳃丝特别平滑和鲜红,没有投喂的池塘的鱼的鳃丝就会发白,鳃丝就不整齐、看上去比较粗燥不平,这种鱼不利于越冬,也不耐运输。

八、越冬期如何科学的投喂

大家可能有一个共识,水温降了之后鱼就不用投料了,其实这是很错误的,通过实验发现,如果越冬期长期不投料的话鱼的掉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直接影响鱼的体质和开春的成活率,所以在越冬前和越冬期须科学进行投喂。

①越冬是一个漫长消耗体能的过程,越冬前建议推迟停料时间,并进行强化拌服肝胆利康散,穿梅三黄散、酶合电解多维以提高机免疫力及抗寒力。

②由于越冬期水温下降了,鱼的食欲下降了,鱼的新陈代谢变慢了,所以我投喂工作也要更加精准和科学,既要避免气温下降后过多投饲造成浪费和污染底质,又要保证养殖水产品在晴好天气能摄食适量的饲料补充越冬期体能的消耗,所以越冬投食随时要关注气候和水温。

③通过实验的大量研究表明,越冬期间持续性投喂和间断性投喂的鱼的增重并不明显,而且越冬期随着鱼的新陈代谢的减慢,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过度投喂只会加重肝脏的负担,所以越冬要讲究科学投喂,。如果水温合适,一般2-3天投食1次,可达到较好实现越冬期保膘的作用。建议越冬期投食前,最好把投料机提前开足1分钟后再装料,可较好避免饲料浪费及污染底质。

④越冬结束后须尽量提早开食,且投食量须循序渐进的增加,并及时拌入酶合电解多维、肝胆利康散、穿梅三黄散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开春后池塘环境快速适应力。

九、冰下越冬的措施

冰下越冬在黄河流域、东北三省、新疆等北方地区都是很普遍的。

冰下越冬的措施:

①冰上的雪和浮冰要及时的扫除,保持冰层正常的透光率,使水下光照充足,有利于冰下水体藻类的光合作用,保障冰下水体的充足溶氧 ,提高鱼类越冬的成活率;

②冰下越冬要及时的进行水质分析,随时掌握溶氧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我的了解和经历,主要是测定水体的溶氧和氨氮的变化,这两个指标往往同时发生异常,一般溶氧不足,氨氮也会升高。

③紧靠岸边,要留出10多平方米的不结冰面积,便于安装水泵进行原塘水循环(最好是泵口朝上,朝上的话可较好的避免鱼体顶水,消耗鱼体机能)或架设增氧机,便于观察鱼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④适时补水,根据冰层的厚度进行适时补水,如果冰层厚度持续增加,我们可以进行原塘水循环或者及时补水,可以控制冰层的不断加厚。并根据鱼的活动情况适时打冰眼。

⑤冰刚刚融化时,如果看到塘边有散漫游动、反应迟钝的鱼类,这种鱼塘不宜进行拉网分塘,须全池泼洒“渔歌”,同时将穿梅三黄散、肝胆利康散、酶合电解多维拌入饲料投喂,如果鱼的抢食不强或不抢食时,须将穿梅三黄散、肝胆利康散、酶合电解多维拌入麸皮干撒,机体免疫力调整至少10天后才可拉网分塘。

十、几种特殊品种越冬方式及措施

①对虾、罗非鱼和牛蛙的越冬管理

如果对虾池、罗非鱼池或牛蛙池的水温达不到它的生长温度就需要搭建冬棚越冬,像广东珠三角一般是在九九重阳节之后搭冬棚。今年的极寒天气,如果大家对后期池塘的水温走势没有十足的把握,建议及时搭建冬棚。

②鳝鱼的越冬管理

一般水温小于10℃鳝鱼就开始冬眠了,越冬前除了要把网箱适度的下沉以外,还要使网箱的水草面积达到95%,如果遇到极寒天气时还需要在水草上面覆盖稻草,以达到保温的作用,但遇到高温或者日照很强时要及时拿掉水草,防止温度的变化对越冬鳝鱼的影响。

③珍珠蚌的越冬管理

珍珠蚌的养殖在湖南很多见,一般水温低于5℃珍珠蚌就要开始冬眠了,在0-5℃晴好天气时将珍珠蚌沉放到深水层,靠近塘底但不接触底泥。水深不低于1米。移蚌的温度最好是小于5℃,但是要大于0℃。低于0℃移蚌会导致蚌组织的冻伤,高于5℃移蚌会导致珍珠蚌的缺氧窒息死亡,因为大于5℃时珍珠蚌的呼吸作用很强烈。

④海参的越冬管理

在9-10月份需要对池塘进行大量的换水,因为9-10月份是涨潮比较集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海水比较干净,有利于进排水。海参池进完水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并及时的加高水位,水位至少要大于1.5米,并及时使用高氧化还原电位的产品进行改底,以防海参的肿嘴、化皮等病害。下雪时我们要进行及时的扫雪,扫浮冰,保证冰下池水藻类的光合作用,保障海参冬眠时有足够的溶氧。立春之后要及时的打冰眼。

⑤叉尾鮰和黄颡鱼的越冬管理

叉尾鮰和黄颡鱼须进行原塘越冬。因为叉尾鮰和黄颡鱼这种有硬棘的鱼类,水温低,冬季动网很容易引起机械的损伤,相互的刺伤,温度越低,身体的硬棘会伸展得越强烈,所以我们要在叉尾鮰和黄颡鱼的越冬管理上要提倡原塘越冬。

⑥小龙虾的越冬管理

小龙虾的越冬管理有稻田养虾、池塘养虾。稻田养虾的越冬期水位不能低于60厘米,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加到80厘米最好了。池塘养虾越冬期水位的平均深度最少要保持80厘米,然后使用短链肽的肥水产品。这样可以防控青苔的发生和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同时还有利于水体的保温作用。

抗应激管理: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一般需要泼洒“渔歌”抗应激处理。

投食管理:一般水温大概在5℃开始进行投食,一般是2-3天一次,每次投喂量为体重的0.5%-1%。

⑦螃蟹苗种培育的越冬管理:

肥水:低温的短链肽的肥水产品,有利于转化吸收利用,同时可较好控制早期青苔的发生。。

补钙:10-15天左右泼洒1次中博钙。

抗应激: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一般需要泼洒“渔歌”抗应激处理。

防冰冻:今年螃蟹池的培育可能还要防结冰,预防结冰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原塘水循环,能够很好的杜绝全塘结冰的情况的发生。

投食管理:一般是水温大概在5℃开始进行投食,一般是2-3天一次,每次投喂量为体重的0.5%-1%。

互动环节

1、生物絮团在低温时可以肥水吗?

如果低温能够形成生物絮团的优势可以选择生物絮团在低温时肥水,但一般低温期形成不了生物絮团。我刚才推荐使用短链小肽类的肥料更有利于吸收就是这个道理,它不会形成积累,也不会对底质带来负担。

2、裸藻怎么处理?

①选有风的天气在下风岸使用强氧化剂或者是通过局部的泼洒硫酸铜达到一定的杀灭作用。

②用完这个之后再使用羟基化合物底改产品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避免死亡藻类的厌氧分解。

③然后施用微量元素肥,短链小肽的肥料来培育其它有益藻类,抑制裸藻的繁殖。

3、白对虾如何越冬?

像今年极寒天气,广东对虾、罗非鱼一定是大棚越冬,有可能海南也要进行大棚越冬。现在我只要讲一下冬棚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方面

①由于冬棚内的空气湿度比较大,光合作用比较弱,冬棚里面的溶氧比较差,要进行及时的增氧和改底。

②冬棚里面的水温容易忽高忽低,所以抗应激产品(如渔歌)的使用很重要。

4、我的水黑绿色是怎么回事?

如果黑绿色的水多为绿色中带着黑色,一般的是温度低时水体中的有机质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化,这种情况建议你使用氧化电位比较高的产品,可以较好的改善这种水色。

5、我是营口的,冰都封上了,有机物多,有点耗氧动物怎么处理?

如果说冰下的浮游动物比较多时,肯定是耗氧的。建议处理措施①砸开一个冰眼;②然后施用敌百虫;③安一个增氧机。每10亩面积砸开大概5-6个平方冰眼的面积,架设增氧机,让增氧机转动起来,为水体增氧的同时还可增加敌百虫在池塘的均匀度。

6、老师能告诉我池塘水位低是不是容易爆发车轮虫病?

车轮虫爆发的条件:①适宜的水温②丰富的有机质③鱼体体质差。

水位浅的池塘池底有机质容易上翻,水质易混浊、老化,加之池塘环境变化大,鱼类的应激反应比较强烈,导致鱼类的体质差,更容易被车轮虫侵袭感染。

【关键字】: 越冬 水质 投喂 技术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