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不断出现,其中,长度、时间、温度、体积、质量、重力(拉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读数)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考查的热点,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备考,这里着重讲解中考物理常考的8种基本仪器的读数步骤与注意事项分别是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电流表和电压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中考考试必备用品清单直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中考考试必备用品清单直播(中考常考基本仪器)

中考考试必备用品清单直播

中考常考基本仪器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不断出现,其中,长度、时间、温度、体积、质量、重力(拉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读数)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考查的热点,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备考,这里着重讲解中考物理常考的8种基本仪器的读数步骤与注意事项。分别是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电流表和电压表。

一、刻度尺

1读数步骤

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

①确定分度值:0.1 cm(1 mm)

②确定起始刻度:14.00 cm;确定末端刻度:19.20 cm

③确定物体长度:19.20 cm-14.00 cm=5.20 cm

思考:上图中,在确认始末位置时,为什么不写作14 cm和19.2 cm,而写作14.00 cm和19.20 cm?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诠释:上图中,在确认始末位置时,不写作14 cm和19.2 cm,而写作14.00 cm和19.20 cm是因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1 mm),由于刻度尺读数时要多估读一位,故写作14.00 cm和19.20 cm。这样写的好处是:在确认物体长度时,不易遗漏了估读值。

2注意事项

①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读数(即视线B)。

②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思考:若读数时视线如图中A所示,则读数与实际相比偏大还是偏小呢?这属于误差还是错误?

诠释:如上图所示,若读数时按视线A读数,则读数与实际相比将偏大。这个现象是可以避免的,故属于错误,不是误差。

二、秒表

1读数步骤

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相加

①确认分针的分度值:0.5 min;确认秒针的分度值:0.1 s

②确认分针的读数:1 min

③确认秒针的读数:若分针未过半格,读数从9开始;若分针过半格,读数从39开始.上图中秒针过半,读数为39 s 8×0.1 s=39.8 s

④相加:1 min 39.8 s(或99.8 s)

思考:初中阶段,哪个学生必做实验一定要用到秒表?秒表与其他计时工具(如时钟)相比有哪些优点?

诠释:初中阶段的学生必做实验中,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即测平均速度)实验一定要用到秒表。秒表与时钟等计时工具相比,具有读数方便、精确、易操作等优点。

2注意事项

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指针是否过半格(即半分钟),若过半格,秒针的读数在30 s以上,未过半格,秒针的读数在30 s以下。

思考:时钟的读数与秒针的读数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若分针指在1 min和2 min之间,应读作1 min还是2 min?

诠释:时钟读数与秒针读数的相似之处:都要确认分度值,都要确认分针、秒针的读数。不同之处:时钟有时针,读数为X时X分X秒;秒表有两个表盘,读数时要将两个表盘的示数相加。若分针指在1 min和2 min之间,即使无限接近2 min,也应读作1 min。

三、温度计

1读数步骤

确定示数位置(零上或零下)→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

①确定示数位置:零上

②确定分度值:1 ℃

③确定示数:40 ℃ 8×1 ℃=48 ℃

思考:上图中并未出现零刻度,你是如何判断该示数是零上温度,而非零下温度的?

诠释:上图中虽未出现零刻度,但从“40”刻度在“50”刻度以下,可判断此示数为零上温度。若为零下温度,“40”刻度应在“50”刻度以上。

2注意事项

①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而非“热胀冷缩”。

②温度计使用时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读数时不能将其从待测液体中拿出。

③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即视线B)。

思考:体温计、电子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你都会吗?

诠释:无论是液体温度计还是体温计,都要注意看清它的分度值和所标刻度,液体温度计存在零上和零下温度的问题,体温计存在有些刻度可能只标注各位数的问题(如38 ℃常标为“8”),另外,体温计使用前要先甩几下。而电子温度计,最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单位,有时会给出多个数据,你需要找到单位为℃的那一个数据进行作答。

四、弹簧测力计

1读数步骤

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

①确定分度值:0.4 N

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4 N 3×0.4 N=5.2 N

思考:你还记得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吗?

诠释: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竖拉改横拉、倒拉也要调零)。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

思考:若某弹簧测力计无法调零(其他性能完好),还能使用吗?读数时应对数据做怎样的处理呢?

诠释:若某弹簧测力计无法调零(其他性能完好),还能使用。使用前先将指针对准可以调至的某刻度,并记下该刻度,读数时将读数减去该刻度即为测量值。

五、天平

1读数步骤

确定砝码的质量→确定标尺分度值→确定标尺示数→相加

①确定砝码的质量:20 g 10 g 5 g=35 g

②确定标尺分度值:0.2 g

③确定标尺的示数:2 g 2×0.2 g=2.4 g

④确定物体的质量:35 g 2.4 g=37.4 g

思考:若测量时“右物左码”,且移动了游码,应如何计算出物体的真实质量呢?

诠释:若测量时“右物左码”,且移动了游码,在计算物体的真实质量时应用左盘砝码总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示数。

2注意事项

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左物右码”。

②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测量时不能动平衡螺母,应移动游码。

③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

思考:若测量前未将天平横梁调至水平(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呢?

诠释:若测量前未将天平横梁调至水平,如果左高右低,相当于在右盘中提前悄悄放入了一个看不见的小砝码,故测量结果将偏小;如果右高左低,相当于在左盘中提前悄悄放入了一个看不见的小物体,故测量结果将偏大。

六、量筒

1读数步骤

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

①确定分度值:2 mL

②确定量筒的示数:40 mL 1×2 mL=42 mL

思考:量筒常用于哪个学生必做实验?在使用量筒时,你如果理解“适量”二字。

诠释:量筒常用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在使用量筒时,若用于测量液体体积,则“适量”是指刻度尽量取整,且不低于分度值、不高于量程;若用于测量固体体积,则“适量”是指放入固体前刻度尽量取整,且放入固体后能浸没固体且不超出量程。

2注意事项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下表面或凸液面的上表面相平(如视线乙)。

思考:图中视线甲、视线丙的读数与视线乙相比,偏大还是偏小呢?

诠释:若按视线甲读数,则读数将偏大;若按视线丙读数,则读数将偏小。

七、电流表

1读数步骤

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

①确定电流表所选的量程: 0~3 A

②确定分度值:0.1 A

③确定电流表示数:1 A 9×0.1 A=1.9 A

思考:若电流表所选的量程为0~0.6 A,读数应该是多少呢?两个读数之间是几倍的关系呢?你是否想过造成这一倍数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诠释:若电流表所选的量程为0~0.6 A,读数应该是0.38 A,两个读数之间是5倍的关系,造成5倍关系的原因是两个可选量程之间是5倍的关系。

2注意事项

串联接入待测电路,电流“ ”进“-”出。

思考:电流表的读数在实际应用中考查时,常结合具体实验,试题中往往不给出电流表所选量程,你如何结合实际电路正确读数呢?

诠释:首先要对电路进行分析,弄清电路中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再看需要读数的电流表测量哪一部分的电流,最后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或实物电路图中电池节数)进行判断,确认量程后读数。

八、电压表

1读数步骤

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

①确定所选量程:0~15 V

②确定分度值:0.5 V

③确定电压表示数:10 V 4×0.5 V=12 V

思考:若电压表所选的量程为0~3 V,读数应该是多少呢?两个读数之间是几倍的关系呢?你是否想过造成这一倍数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诠释:若电压表所选的量程为0~3 V,读数应该是2.4 V,两个读数之间是5倍的关系,造成5倍关系的原因是两个可选量程之间是5倍的关系。

2、注意事项

并联接入待测电路,电流“ ”进“-”出。

思考:电压表的读数在实际应用中考查时,常结合具体实验,试题中往往不给出电压表所选量程,你如何结合实际电路正确读数呢?

诠释:首先要对电路进行分析,弄清电路中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再看需要读数的电压表测量哪一部分的电压,最后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或实物电路图中电池节数)进行判断,确认量程后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