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在家读好书# 说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评论界对它总是两极分化。

说它好的,认为它可以媲美诺贝尔文学奖大师们的作品。如果路遥不死,拿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是路遥,至于莫言,就让他再等十年吧。

平凡的世界各个人物介绍(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分析)(1)

思考中的路遥

说它不好的,认为它只不过是一部过誉的、没有技巧的普通作品,顶多跟大跃进时代的、歌功颂德的马屁小说同一类型。

有争议,说明它有价值。从1986年第一版开始到今天,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已经卖出了1800多万册。如果路遥不死,他能不能拿不拿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就不得而知,可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绝对能成为一个亿万富翁!

靠一套小说就能成为亿万富翁的,我估计在整个中国文学界也是凤毛麟角的。可惜的是,攒钱的是出版商,跟路遥半毛关系都没有。路遥是在贫困中出生的,也是在贫困中离开人世的,唯一带着的是他对黄土地故乡的思考与热爱,还有他念念不忘的寄人篱下的女儿。

平凡的世界各个人物介绍(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分析)(2)

不过,在这里,我们不是要举行无产阶级诉苦大会,讲述路遥如何艰苦的文学人生。我们现在要进行的是对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巨著《平凡的世界》的主要人物,进行文学性的分析,看它是否能支撑得起这么高的荣誉,是否对得起人民的期望。

《平凡的世界》里有几个主要人物分别有:

官场:田福军(代表)

民间:孙少平(农民知识分子→工人)

孙少安(新型农民→商人)

田润叶(知识分子)

如果有人说孙兰香、顾养民、金波、田晓霞、田润生等为什么不入围,是因为他们都是嫩绿的树叶,滋养着几个主要人物。有人会问第一主角应该是是孙少平,为什么我要把田福军放在第一位呢?

很简单,路遥虽然出身低微,一生贫困,没有当过官,但是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那种天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血液,仍在他身上流淌着。位卑不敢忘爱国,是很多中国平民知识分子越不过的一道坎。

小说中的田福军,正是一种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典型的理想人物。他大学毕业,有自己的主见,被流放到下层县当副手,但是依然敢于对抗文革中的错误措施,没有架子,关心群众,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解救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典型的包青天再世。

平凡的世界各个人物介绍(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分析)(3)

田福军—《平凡的世界》剧照

有人说,还是这种套路,看得还不厌吗?如果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说,这种人物过于完美,毫无缺点,不像人类世界的,更像是神话世界的。

这类人物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能把自己分成两半去救国救民的超能力。他们似乎不是在救国,就是在救民的路上。田福军就是这一类人!

田福军这个人没有自己的私人情欲,受到诱惑的时候不为所动;愤怒也是为了路见不平而非私人恩怨;忧伤只为了国家大事;他的家庭美满,子女聪敏懂事,从不给自己添麻烦;失意的时候有美貌的贤内助安慰;遇到生死关头总有贵人相助,高兴则是人民幸福。放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各位千万不要误会,我对路遥并无偏见,相反我是路遥的铁粉。

平凡的世界各个人物介绍(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分析)(4)

1986年第一版的《平凡的世界》

我买过《平凡的世界》三次,第一次是在高中,结果被人偷了,我没生气?那才怪!只是我找不到偷书的人而已。第二次是在出来工作后,又被偷了,我很生气?这次没有,只是觉得很奇怪而已。难道路遥是耶稣再临?这么有吸引力!现在我手里这套已经是第三套了。

《平凡的世界》的1800万销量里,我就一人贡献了3/18000000了,所以千万不要说我是专黑路遥而来的。

只是田福军这个人物过于完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文革那种黑白颠倒的时期,这种人早就被害死了。就算能活下来,也是半条人命,怎能还可以为民请命呢?

也许这只是路遥的一种理想,他希望这种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是存在的,给那些在那个痛苦的年代的人,予以一丝希望。文学不是现实的复刻,它只是对生活进行一种艺术的加工,这种加工难免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它无限放大,那么未免有失公允。

正因如此,很多读者们对田福军这个角色不仅没有反感,反而觉得他是我们平民百姓的救星,人民喜见乐闻的英雄。只是在文学专家眼里,田福军还是一文不值。

世界就是这样的了,有下里巴人的乐趣,就有阳春白雪的孤芳自赏。路遥是人民的文学家,不是文学院士,他的作品永远都带有下层群众的喜怒哀乐,尽管它并不完美。

《平凡的世界》的第一号主角孙少平,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下层青年。

平凡的世界各个人物介绍(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分析)(5)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剧照

孙少平是带我们进入《平凡的世界》的关键人物。如果说鲁迅的《阿Q正传》,暴露了中国人身上存在的劣根性,很多中国人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而在孙少平身上,我们很多人看到自己曾经的困境和努力。鲁迅写阿Q是为了刮骨疗伤,那么路遥写孙少平是为了激励中国人自立自强,两者殊道同归。

孙少平第一次映进我们的眼眶是这样的:“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

孙少平一出场就是一个穷人子弟的形象,他只能吃最低等的伙食,每天都要同学们打完饭走了,才敢去饭堂拿两个焦黑的高粱面膜,加上开水充饥。这个描写,迅速引起了很多60、70、80后的共鸣,也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穷苦出身,学习认真,靠知识改变命运,曾是多少城市中产阶级当年的经历。

孙少平跟田福军不同,他是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如果没有孙少平,《平凡的世界》真的要扔进垃圾桶了。

路遥之所以伟大,在于他的文学创造不是宥于传统不变,他随时根据新的形式做出变化,他是出于传统,而又不限于传统。

孙少平这个角色究竟有什么魅力,竟然吸引力了这么多人的追崇?路遥又是如何在他身上进行创新的呢?

我在下一期会详细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