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1960年8月10日《人民日报》社论,立意高远,文笔流畅,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恨不得能变身一株野生植物,重回那个火红的年代,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建设中去,将是何等之幸事!故录于头条,与朋友们共赏之。

林业与生物多样性(让更多野生植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

林业与生物多样性(让更多野生植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2)

林业与生物多样性(让更多野生植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3)

一个好消息来自祖国的最北方:黑龙江省“小夏收"运动初获战果,各地公社社员向山野索取了大量的财富,许多县都已经采集了野生植物几十万斤,而且加工成了许多帆布、纸浆、饲料、酒和油等等。

同样的好消息来自祖国的最南方:云南省许多地区也展开了“小夏收"运动,只是一个文山县半个月里就采集了各种野生原料四百多万斤,并且已经加工出来纤维十五万斤、榜胶十七万斤、淀粉一万七千斤、芳香油三千多斤。

从南到北,占我国国土很大面积的山区和草原,都生长着大量的野生植物。从夏到秋,每天都有大量的野生植物在山野里成熟。据黑龙江省初步计算,全省如果把“小夏收"运动开展得好,仅把七大类四十大项品种加以综合利用,价值就可以有五亿元左右。据云南省初步统计,野生植物中有利用价值的大宗品种就有九百四十多种,其中在夏季可以大量采集的有一百八十五种。这些东西能吃、能穿、能用、能出口、能治病,是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大田生产的工业原料的不可缺少的补充。这些植物,一般地说,不用种植,不用多管,只要及时地采集和加工,就是人民的财富;可是,品种繁多,零星分散,而且熟了不收,就会白丢,其中有些收了不立即加工,也会很快腐烂无用。多少万年以来,它们绝大部分只能在那里自生自灭,只有人民公社才可能把人的力量扩展到大规模采集和加工野生植物的领域,让它们出来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荣事业。

要把采集野生植物的工作做好,先要细致地作一番调查研究工作,把几个方面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当地都有些什么野生植物?每一种的产量有多少?远山有多少,近处有多少?产地比较集中的有多少,零星分散的有多少?各种各样的野生植物在什么时候成熟?哪几种是工农业生产上和人民生活上当前最需要的?需要多少人去采集?现有的鉴别、采集、加工的技术力量如何?采集的时间怎样安排才可以和田间农事活动时间错开?哪些野生植物是“过时不候"的,必须集中力量突击?哪一些可以迟采集或者经常采集?哪一些可以同其他农事活动、放牧工作和林业工作结合进行采集?哪些必须用青壮劳力,哪些可以用老弱劳力?哪些可以由使用原料的单位抽调工人上山采集?凡此等等,都要详细占有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分分类,排排队。整个夏秋生产活动排了队,野生植物排了队,劳动力排了队,就能把采集野生植物的最有利的时机找出来,就可以按照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制定劳动规划,就可以最节约最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一有时机就上高山、入草原,大干特干,满载而归。

要使野生植物更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不只要把采集工作做好,还得把收购和加工工作做好。由于大部分野生植物是生长在高山大谷和草原深处,要把采集工作做好,还必须做好运输和生活服务等项工作。这就要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等部门,把支援和参加采集野生植物的工作作为支援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集中力量突击采集的时期,采集工具要上山,加工机具要上山,收购人员要上山,技术指导要上山,运输工具要上山,生活服务要上山。加工机具上山特别重要,这既可以使必须尽快加工的原料大大减少损失,还可以大大节约运输力。炊事工作上山,也可以同一部分需要蒸煮加热的加工工作结合起来,节约人力和燃料。医药工作上山,对采集大军的防病治病和药用植物采集、加工的技术指导都大有帮助。随采集、随收购、随加工、随运输,广大社员群众更直接地看到采集野生植物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的意义,采集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人们也可以在这中间更多地了解到工农联盟和工业农业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重大意义。

工业原料的需要在不断增长。现在,绝大部分地区工业原料作物的播种季节已经过去:要增产更多的工业原料,一方面靠大力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另方面就靠大力开展野生植物的采集工作。现在要做好采集野生植物的“小夏收",同时还要积极准备开展一个比去年的规模更大的“小秋收"运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决不可因其“野"和“小"而等闲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