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扩招正在各省全面展开很多同学对这一扩招政策寄予厚望特别是部分同学工作后吃够了没有全日制学历的苦头,这次高职扩招无论如何要报考成功,无论工作多忙,代价多大,都要彻底解决学历短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高职扩招有“全日制学制”和“弹性学制”两种模式可供选择由于“弹性学制”具有学习形式灵活、教学模式多元的特点,有很多机构宣称可以“挂学籍”,不用到校学习,在家就可以三年后坐等拿证而很多考生也确实工作繁忙,顾不过学业,希望通过“挂学籍”的方式,取得全日制学历这种现实困难和内心感受可以理解问题是,选择“挂学籍”的方式,报考“弹性学制”的高职扩招,到底靠不靠谱呢?辨别的关键,是要对“弹性学制”有个准确、全面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高职扩招为什么能弹性学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高职扩招为什么能弹性学制(绝不等同于挂学籍)

高职扩招为什么能弹性学制

当前,高职扩招正在各省全面展开。很多同学对这一扩招政策寄予厚望。特别是部分同学工作后吃够了没有全日制学历的苦头,这次高职扩招无论如何要报考成功,无论工作多忙,代价多大,都要彻底解决学历短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高职扩招有“全日制学制”和“弹性学制”两种模式可供选择。由于“弹性学制”具有学习形式灵活、教学模式多元的特点,有很多机构宣称可以“挂学籍”,不用到校学习,在家就可以三年后坐等拿证。而很多考生也确实工作繁忙,顾不过学业,希望通过“挂学籍”的方式,取得全日制学历。这种现实困难和内心感受可以理解。问题是,选择“挂学籍”的方式,报考“弹性学制”的高职扩招,到底靠不靠谱呢?辨别的关键,是要对“弹性学制”有个准确、全面的理解。

一、“弹性学制”的由来和真正含义

通常讲的“全日制学制”,是指跟班、跟读,吃住在校,全天候学习。而“弹性学制”就是与“全日制学制”相对应的一种学习形式。比如河南省的招生规定,报考院校时就要明确选择入学后的学习模式。

有的省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弹性学制”的培养形式,但招生章程中提到的“业余学习”、“灵活学习”等,也是这种“弹性学制”形式。无论是“全日制”还是“弹性学制”的学习形式,二者最后取得的学历都是全日制学历。“弹性学制”是怎么来的呢?教育部等多部门下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职扩招的八大任务,其中第五条就是“分类教育教学”。所谓分类教育教学就是三句话: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其中最后一句对应的就是“弹性学制”,总体要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加快“1”(学历证书)与“X”(若干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的相互衔接,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二是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对已有学习成果要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进行学历教育的学分认定。三是推进弹性学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节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满足多样化需求。各个省在制定具体政策时,也都根据国家的这三句话总要求进行了细化。比如江苏的扩招方案,要求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根据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结合社会人员实际,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单独编班(选课),单独教学,单独考核,实行走读制、弹性学制和弹性学期制。

可见,弹性学制不局限于学校,不拘泥于课堂,可以“送教进社区”、“送教入企业”,鼓励跟企业、行业协会采取现代学徒制、项目制方式合作培养。一般采取“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在校学习和教学点学习相结合;学校学习和社区学习、企业学习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至于具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形式,则由扩招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简单地说,全日制学制一般3年,而弹性学制是在弹性学期内(一般3-8年),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只要完成总学时、总学分即可毕业,早完成早毕业,晚完成完毕业,最低3年,最晚8年(有的省规定6年、5年不等)。

二、对“弹性学制”要全面系统地理解

高职扩招考生学历层次、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不同,如何确保高职扩招入学有基础、教学有标准、培养有质量、就业有优势、发展有前途,是个重大挑战。在教育部高职扩招新闻发布会上,有中国青年报记者就问道:针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这些群体,如何实施这种分类的教育教学管理?如何确保这次是质量型的扩招?

怎么做到这一点,国家提出来还是三句话,一是标准不降,二是模式多元,三是学制灵活。所谓标准不降,就是抓好“三个落实”: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二是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统一培养标准和学历证书,严把培养质量关。三是落实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习者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因此,对“学制灵活”绝不能片面、孤立理解,必须要全面、系统解读。国家要求学习形式可以弹性,但同时要求“标准不降”,否则“全日制”的含金量体现在哪里呢?具体怎么实施,各个省均有各自办法。比如山东省将参加高职扩招的人员分为A、B、C三类:A类: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B类:退役军人;C类: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农民、在岗职工等针对三类生源特点,山东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总学时不低于国家规定的250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实行学分制的,一般在160学分左右(根据学校、专业不同,有所区别)。包括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一般以16—18学时计为1个学分。对录取的A类学生,与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高中阶段学生一同培养。对录取的B类、C类学生,可单独编班,也可混合编班,实行学年全日制和分段全日制相结合的弹性学制、弹性学期、弹性学时,学业年限既可2-3年,也可放宽至3-6年。总之,选择“弹性学制”的学习形式,必须要满足国家和省关于高等教育总学时、总学分的要求,做到课程不少、学时不减、标准不降、质量不低。

三、“弹性学制”不等于“挂学籍”

高职扩招,取得的是全日制学历,不是成人高考、自考、网络大学、国开的非全日制学历。要毕业,必须要完成总学时(总学分),而这种学时的取得不可能像成人教育那样,只靠简单挂个学籍,不上课、不考试就能完成。比如山东对高职扩招入校考生的考核评价,严格执行全日制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标准,将平时学习、参加学习讨论、作业情况等纳入考核,加大技能考核权重,特别强调考试均采用集中考试方式。对超过最长修学年限尚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以颁发肄业证或结业证。因此,不管是采取什么形式的弹性学制,都会有总学时、总学分的要求。当然学时、学分的取得,可以实训也可以理论;理论课可以线上,也可以线下。也许实训课、网上课可以不到校,但一般情况下,国家和省都要求线下教学达到一定的学时规定的,比如山东对B类、C类学生每学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0学时。至少一个学期也要集中安排几次授课,可以送教上门,可以周末上课,也可以集中上课,具体看各省政策规定和督导力度,看各个高校的教学安排。目前各个省的政策重心还是放在如何把社会人员招进来,对招进来后的培养如何确保质量,只是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还没有细化措施。如果等到政策重心转到抓教学质量上来时,各方面的要求只会更严格一些。即便是目前阶段,有的省已经开始严抓教学质量管控。

但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教育“挂学籍”的现象不是个例,在一些地区、一些高校、部分专业上可能规模不小。因此,很多考生认为普通高考进去的都可以挂学籍,高职扩招弹性学制的更是可以挂学籍。这里要提醒各位报考高职扩招的考生,一是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控措施上来,不合理的做法也一定会被叫停。二是有机构会利用高职扩招后续政策未细化和考生的这种侥幸心理,夸大其辞,甚至承诺不用考试、不用上课,交纳高额费用的说法,尤其值得警惕。三是建议考生妥善处理工作学习矛盾,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弹性学制”的学习方式。国家高职扩招政策专门针对工作人员,允许弹性学制,也能获得全日制学历,本身就是重大政策福利,但弹性学制也是要有教学质量标准和要求的。如果工作繁忙,建议尽量选择线上线下教学、走读居多甚至纯网课教学模式,报名时可以多打招生院校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和求证。但是无论报考什么院校,每学年需要到学校的次数一定要有。部分院校强制要求每学期在校至少1-2周不等,而且期末需要考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人告诉你,连这些底线都不用遵守,就可以在家坐等三年后取得全日制学历证书,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不实宣传,至少是夸大其辞,切不能信以为真。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报了名,学校有重大活动、重要考试,要求考生本人参加,你来还是不来?如果不来,前期付出了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如今却变成了沉没成本,这种代价估计没有人愿意承担。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好吧,再去1次、2次、3次......辛苦熬到三年快毕业了,如果没有完成总学时(学分)的要求,只能领取肄业证或结业证,而要领毕业证就必须继续读下去。反正是弹性学制,可以再延长几年毕业。至于费用吗,正常交啊,反正报名时你又没问我这些问题,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