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春晓诗句(春风春雨春花落)(1)

诗,越是字数少,越容易被人记住,越是通俗平实,越是能够流传永久。

在写春天的唐诗中,《春晓》无疑是最容易为世人记诵的了。我们从小时候起,就在父母的引导下背诵这首诗千古名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读起来非常顺和流畅,诗人用字也是用的极其平常的,没有任何的生僻字词,这也是这首诗广泛传唱的原因。

作者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在五言绝句方面非常擅长,也有很高的造诣。这篇《春晓》诗充分说明了孟浩然在五言绝句方面是一位高手。

诗起句非常自然,娓娓道来,如白话一般,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是容易发困的季节,俗话说:春困秋乏。春天嗜睡,诗人一觉酣睡醒来,尚睡眼惺忪,耳边却听到了鸟儿的啼叫声。春天,万物苏醒,大地回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但是诗人却没有先从春天的花红柳绿写起,反而却说春眠,应当说这也是符合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的生长规律的。终天的季节,一切动植物都处于了休眠的状态中,一旦春天来临,春风化雨,万物醒来,春天对它们来说也是早晨,迎来了阳光,感受温暖。其实诗人本人也同这大自然的万物一样,在经历了寒冷的冬日之后,从长长的冬梦中醒来,也要感知这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春天。

诗的第三、四句是写昨夜的风雨,春风春雨的描写,作者没有直接具体的描述,而是问”花落知多少”,这种方式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古人写春雨,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声。”这就是直接描述。而孟浩然却没如此,他不知是问别人呢还是自言自语,也不知道他看没看外面的花落,还是他自己就是想象外面的花落的情景,反正他自然而然的就写下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句。非常的自然,这也许正是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花是春天的象征,诗人醒后,虽然先听到鸟鸣,但是却先想到外面的花怎么样了,该不会全部被风吹雨打都零落成泥了吧。

孟浩然的春晓诗句(春风春雨春花落)(2)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来自方方面面,无论是酣畅的睡眠,还是早晨的鸟鸣,无论是风雨,还是春花,都在诗人的笔下自然而发,这就是高手。情到自然处,万物皆生华。

己亥年的雨水节气刚刚过去,正预示着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欣赏这首《春晓》,也是昐望着春天的来临,感受自然之美,听沙沙春雨,听春鸟啼鸣,看花红,沐春风,在春日早晨,吟诵一首《春晓》,不亦乐乎。

孟浩然的春晓诗句(春风春雨春花落)(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