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爷谈体事
编辑|玲爷谈体事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打响之后,车臣积极响应出击乌克兰,决心替大哥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小弟。
传闻车臣的名声之大连路过的狗都怕,实力当然可想而知了。
然而这还不算是普京的王炸,他手里还攥着另外一只王牌军队,那就是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入群资格哥萨克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团体。什么意思呢,就是类似于我们的群体、帮派。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是沙俄实行君主独裁的时候。
贵族的压迫、统治者的剥削使得一些不堪重负的俄罗斯、乌克兰农奴开始逃难到南俄地区,也就是东欧平原。
这里虽然环境恶劣,但是沙俄政府鞭长莫及,而且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林业资源,于是就成了他们的“人间天堂”。
这些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还有一些土著组成的团体被称为“哥萨克”。
哥萨克的语意是“自由自在的人”“没有国家的自由人”,他们本就是不愿被束缚才南逃的,后来还不断有罪犯,盗贼的加入。
不管你是哪个民族,说什么语言,是不是通缉犯,只要你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那你就拥有了入群资格,可以被称为哥萨克了。
他们不是一个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种族,而是根据臭味相投的脾性组成的群体,不得不说这个群名起得真好啊,完美诠释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但是仅有一点,使得他们这个不入俗套的群也罕见地落了俗,那就是他们反犹太人。只要是犹太人,就无缘加入他们的团体。
俗话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这也不难理解。众所周知,犹太人很节制,有着规律的作息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过着清规戒律般的生活。
而且他们也很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注重头脑智慧的训练,所以从古至今很多名人都是犹太人。
像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股神巴菲特,还有当今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都是犹太人。这就跟哥萨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存哲学有点不太一样。
不仅如此,他们也有一些历史纠葛,相传沙俄时期,很多犹太人凭借着聪明才智成为了沙俄权贵的管理者,帮助奴隶主压榨农奴。
而哥萨克大多是农奴出身,不堪压榨也是他们背井离乡的原因,这是刻在他们DNA里的屈辱史。
由此他们就定了一条群规:世世代代禁止犹太人入群。是不是听着有点熟悉。
历史总有一些相似的片段,都是一群荒蛮的群体,在历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将历史写满了“吃人”的篇章,不知道二者之间有没有关系。
哥萨克的雇佣兵生涯
这个群体不愿意安安分分的种地谋生,那怎么填饱肚子呢?他们靠着杀人不眨眼的天性替各大主子打天下,也借此实现酒肉自由。
刚开始听波兰人指挥,波兰人指挥他打俄罗斯,他就打俄罗斯,波兰人凭借哥萨克这把利剑成功的一次又一次的大败俄罗斯,让这个国土面积大几倍的国家颜面尽失。
此时俄罗斯的远程猎头发现了波兰的这个卖命职员,决定挖人。割地封号,面子给得足足的,待遇翻番,里子做得厚厚的,面对这么求贤若渴的大国,哥萨克会恋旧主的恩情吗?
当然不会,哥萨克可没有这个心理负担,他们的忠诚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并且从来都是价高者得。
也没有所谓的道德,甚至人性,他们唯一信仰的就是手里杀人的刀,胜者为王,可以为所欲为,从此哥萨克开始为沙俄卖命。
帮助沙俄占领了大量的土地,为俄罗斯的开疆拓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俄罗斯有句话: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都是哥萨克骑兵冲出来的。
哥萨克封神之战哥萨克的强悍可不是吹嘘的,是历史上大大小小和俄国有关的战争都有记载的。
他们从俄罗斯跑到南俄,和高原上残存的蒙古骑兵一起过着饮血吃肉的生活,继承和发扬蒙古骑兵的嗜血天性,变得更加残暴和荒蛮。
后来这个凶悍的群体,遇到了更加凶悍的车臣部队,车臣的威名大家都听过,他们不怕死,只怕输,赢得战争就是最高的荣誉,为了赢不惜用战死士兵的尸体来防御。
且战术灵活,善于打游击,使敌人防不胜防,疲惫不堪。善于用最少的牺牲取得最大的胜利,俄国第一次车臣之战,车臣用2万人打败了俄国8万精兵,这场战争以俄国惨败告终。
为了应对凶猛无比的车臣士兵,俄罗斯重金招募哥萨克打造精锐部队,决定以暴制暴,用拳头让他们臣服。
1999年爆发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当时的总统普京决定彻底制服这个不听话的小弟。
俄国用上了先进的高精度导弹,把他们的军事基地轰炸得所剩无几,成群的车臣士兵一下子成了乌合之众,四处逃窜,眼看着就要他们逃到森林深处,将要溜之大吉。
俄罗斯立即决定派90名哥萨克从小路包抄,进行逐个消灭。当90个哥萨克空降到776高地时,他们发现面前黑压压有将近3000名的车臣士兵。
这时候的哥萨克简直成了落网之鱼,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落入车臣手里的他们必死无疑时,他们却杀出来一条血路。
他们偷偷埋伏的地雷,把车臣的坦克战队炸得满天飞。怒不可遏的车臣发起了猛烈的炮火攻击,火光映红了天空,一阵阵的炮火之后,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状。
一方的死亡代表了另一方的胜利,成群的车臣士兵欢呼着占领776高地。正在这时,埋伏在一旁的哥萨克开始了机枪扫射,此刻才是一决胜负的最后时刻。
当炮火全部用尽弹尽粮绝之时,哥萨克和车臣开始了短兵相接的正面交锋。
勇猛和强悍在这场对决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刻如果从上空往下俯瞰,哥萨克的猎杀如同蝗虫过境,刺刀过后,片甲不留。
最后俄罗斯的救援部队到来之时,还剩下6名哥萨克士兵。这6名孤勇之士同救援大军一起彻底消灭了3000名车臣。
这次惨败彻底熄灭了车臣的气焰,车臣首领将自己的土地拱手相让,带领国民沦为普京的小迷弟,总领小卡德罗夫公开声称可以为了普京去死。可见哥萨克真的驯服了车臣。
哥萨克善战之因
哥萨克之所以战无不胜,让人闻风丧胆,除了高原的严寒养成的粗劣和勇猛,还有他们早已把杀人的游戏玩得炉火纯青。
对于猎杀他们再了解不过,杀人也不过是杀野兽的升级版游戏,他们常年的捕猎使得他们对于武器的选用非常熟悉,他们选择了勇士刀作为自己的作战工具。
这种刀,刀身占了全身面积的95%,弯弯的刀身和宽宽的刀刃使得它像叶片一样流畅锋利,直插敌人心脏;
刀把呈鹰头形状,可以用作近距离攻击,快准狠地攻击头部;刀身是铅铜混合体,非常沉重,需要力气很大的人才能使用,也更能手起刀落,迅速将对方人头落地结束战争。
哥萨克骑兵绝对不会浪费手中的这把利刃,他们会将战俘全部杀死,小孩直接摔死,女性俘虏更是会遭受残忍的对待。
除了武器灵活,骑马作战的方式也决定了他们可以快速移动,除非遇到骑兵,不然他们的优势很明显。
他们可以用利刀精准的砍掉对方的脑袋,同时又能迅速的躲避敌人的进攻,换个角度继续作战,这种骑马的优势帮助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猎杀动物是为了生存,杀人也是,沦为各国雇佣兵的他们,就靠着杀人获得维持生存的物资和财富。
在他们眼里没有对错、同胞、国籍之分,只有你死我活之别。这种杀了对方才能活下去的生存模式,也决定了他们的勇敢和善战。
哥萨克的“懦夫”行径伴随着俄罗斯版图的扩张,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哥萨克也声名远扬,法国、日本士兵都见识过他们的骁勇。
可是哥萨克却没有能凭实力让人臣服,提起他们,各国士兵都给了差评,说他们“懦夫”、“善于逃跑”、称他们对待弱者的方式不是合格的士兵等。
一位曾经和拿破仑一起参加过俄法战争的法国军官曾说哥萨克骑兵从来不敢和他们正面交锋,即使人数比法国士兵多得多,他们仍然懦弱的选择逃避。
不仅如此,就是俄国人自己也曾见识过他们“好伙伴”的“懦夫行径”。十九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和其他国家一起攻击俄罗斯。
当时的哥萨克骑兵面对战备精良的英国轻骑兵吓破了胆,直接不战而降,选择撤退,并且还反身射杀自己的俄罗斯作战同伴,让他们为自己让出一条逃亡路线。
这种临阵脱逃的懦夫行为,确实让人对他们的衷心存疑。尽管后来当大部队把敌方的主力军歼灭,哥萨克骑兵还是依依不饶地追着撤退敌军打。
可是,这种保守的打法,只能是锦上添花而已,根本发挥不出来他们的实力,也体现不了他们先锋角色应有的价值。
哥萨克本身勇敢不可征服,为什么屡屡选择自甘懦弱呢?这和他们作为雇佣兵的身份有关,因为他们并非为了家园而战,也没有亲友要守护。
他们群体人员复杂,有白人,混血人,斯拉夫人,甚至有东方蒙古人,这样混杂而成的团体本身就没有国家,不顾将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加入这团体就是为了生存,战争只是他们获得生活必需品的一种方式,杀人也只是当做一种游戏,不能为此丢了性命。
没有家国大义的他们很容易为了自己一人的性命而选择当逃兵,在他们眼里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以,让他们拼命很难,如果不是足够的钱他们是不认主的;如果别人给了足够的钱,他们又是喂不熟的。
哥萨克的衰落与现状哥萨克骑兵在东欧平原逐渐扩大,衣食不愁的他们慢慢地开始稳定了下来,建立了很多部落,开始了稳定的农耕生活。
因为河流是最重要的资源,他们的部落大都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伏加尔河哥萨克等等。
勇猛善战的他们使得俄国不得不重金聘用,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上战杀敌,当国家太平的时候他们又继续回到大草原过无拘无束的快活日子。
当俄国内战结束时,他们也赚到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富,可以过一段吃喝不愁的日子了。
俄罗斯当局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允许他们自治,自主成立军队,选举领导人。
另一方面也着手对不服管教的哥萨克进行镇压和剿灭,使得很多哥萨克再一次逃亡到了其他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混血和融合,使得这个曾经茹毛饮血的群体渐渐的接近了普罗大众。
国家太平时期是无法容忍这样一群凶猛、不服管教、且没有信仰的人的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消亡是必然的。
二战时,俄罗斯招募了一些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冲锋上阵,但是这些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也难以抵挡武器精良的现代化士兵,还有数不清的飞机坦克的轰炸。
哥萨克骑兵注定要成为历史的记忆。不断地战争从另外一方面催生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单一作战的兵种很容易落后。
然而随着各国军事训练的加强,这些有着超强身体素质、作战能力的天生的“猎人”,能不能重现当年战场上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