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项羽跟刘邦打了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败给了刘邦。项羽最后兵败垓下自刎,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在项羽兵败的时候,是谁给了他最后致命一击?你也许会说,当然是汉王刘邦,或者有人也许会说,是包围项羽的刘邦的兵将。但我认为这样回答是不准确的。其实给项羽致命一击的既不是刘邦,也不是他的兵将,而是另有其人。

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的几个重点(是谁给了项羽致命一击)(1)

(不可一世的项王)

1、项王兵败逃亡过程

项羽被刘邦和诸侯的军队包围在垓下,兵少粮尽,夜晚又听见四面楚歌,以为汉军已经占据了楚国所有的土地,他不知道这是刘邦打的心理战。不可一世的项羽居然慷慨悲歌,泪下数行,引得部下纷纷落泪。但是项王并没有绝望,他带领八百壮士骑马突围,一直到天亮,刘邦的部队才发现,于是刘邦命灌婴带五千骑兵追击项王。

项王一路向南逃跑,渡过淮河,发现身边只剩下一百多人。到达阴陵的时候,项王一行迷了路,于是就向一个农夫问路,农夫却骗他往左走。项羽和部下因此陷进了大沼泽中。这一陷,灌婴的骑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只好逃向东城,再看身边的士兵,只剩下二十八骑。项王自知不能脱身,却坚决不承认自己用兵有什么错,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意。为了证明这一点,他把仅剩的这点兵力分成四队,向汉军冲杀。结果他们真的成功突围,项羽在突围过程中,杀了一员汉将,吓退一员汉将,还斩杀一百多汉军士兵。

项王败退到乌江边,这时乌江亭长正好在江边等着救他,他完全有机会渡过乌江,重回江东,再图霸业。但是项王却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为由拒绝渡河。他选择了跟成千上万的汉军厮杀,他明明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但他还是这样做了。最后项王以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的几个重点(是谁给了项羽致命一击)(2)

(乌江自刎)

2、项王的最后败亡是一个偶然事件吗?

对上面项王最后败亡过程做一下分析的话,不难发现,有一个细节成为项王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细节就是农夫误导他和部下陷入沼泽,使汉军骑兵追上了他们。为什么说这是项王思想转变的一个转折点呢?在这之前,项王虽然也非常失望,但是他还组织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突围。这说明项王不想坐以待毙,还没有服输。但当陷入沼泽,再次被汉军追上之后,项王绝望了,明明乌江亭长前来救他,他还是放弃了这一生的希望——同时这也是他卷土重来的希望。

关于农夫误导项王,史记原文写得非常随意:“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这仿佛是一处闲笔,让人觉得,好像农夫不经意间给项王指错了路。但如果知道“绐”字的意思是欺骗,那这一处就不是闲笔,而是农夫故意误导项王。因此农夫误导,致使项王败亡,决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不管怎么说,农夫故意指错路,让项羽陷入沼泽是压倒项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的几个重点(是谁给了项羽致命一击)(3)

(不要小瞧农夫,他才是决定帝王成败的决定因素)

3、真正给项王致命一击的因素藏在农夫的背后

之所以说农夫误导致使项王失败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因为农夫欺骗项王必有原因。其实,只要看一下项王败逃时身边的人马变化,也能探知一二。项王突围的时候,是带了八百骑兵,渡过淮河时,剩下一百多,到东城的时候,就只剩下二十八人了。而在人员减少的过程中,项王跟汉王并没有发生战斗。这说明追随项王的人越来越少了。

如果追问原因的话,不难发现项王平时对待部下十分刻薄,他打了胜仗,总是独吞胜利果实。项羽还生性多疑。不要说普通士兵,他很多手下大将都叛楚归汉,著名的有韩信、陈平、英布。他身边一个智慧过人的谋士范增,刘邦略施小计就让项羽疏远了此人,气得范增只好辞官回乡,并死在归乡途中。可以说项王到最后已经是众叛亲离,他身边的人从八百减少到二十八,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的几个重点(是谁给了项羽致命一击)(4)

(范增连自己都保不住,他怎么保得住项王)

项羽对待百姓可以说残忍好杀。他攻入襄城,曾经进行过屠城,他不光杀军人,连普通百姓也杀,而且是一个活口不留。他一次活埋二十万秦国的降兵,仅仅是因为降兵太多,不好控制。他进入秦朝都城咸阳,杀了皇帝子婴,还一把火烧了秦国的皇宫,大火一直烧了三个月。(相比之下,最先进入咸阳的刘邦的做法是“封府库,籍吏民,秋毫无所犯”。)他杀的,烧的那可是民心民意啊。所以,那位农夫才会把他误导到沼泽地中。

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的几个重点(是谁给了项羽致命一击)(5)

(一把火烧光了一切,连同项王的霸业)

综上观之,项羽在最后关头,实际上是众叛亲离,民心尽失,所以他说自己的失败,不是用兵之错,还是有道理的,但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意,则是不对的。其实冥冥中并没有一个主宰人们命运的天意,真正主宰帝王命运的是民心民意,这一点,项羽到死也不明白。

作者:土老帽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司马光:《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