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水浒传:王进那么有名,在延安多有朋友,为什么史进找不到他?》分析了王进的性格,是周全利己、但也善意待人的那种。

而史进和他不同。史进是富家子弟,没受过什么挫折,没经历过江湖险恶。少华山山贼对他以礼相待、跪地请绑,他就和他们结为朋友;少华山屡次把赃物当成礼物送他,他也接受不疑,还要回赠衣食;等官府发现来捉拿时,他干脆弃家而走,把祖传的家业轻易抛弃。

水浒传中史进是一个怎样的人(水浒传史进为什么)(1)

仗义疏财、抛家舍业也没关系,但朱武三人留他在少华山入伙,他却严词拒绝:“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玷污了?”留在山寨就是“玷污”父母遗体,是不是有点儿“当着和尚骂贼秃”的意味?

后来找不到王进,他又跑到北京,“盘缠使尽,以此来这里寻些盘缠”——这赤松林是荒郊野外,他来“寻”什么盘缠?直接说拦路打劫不就行了?让你在山寨当寨主你不肯,做小贼拦路打劫你倒愿意了?

水浒传中史进是一个怎样的人(水浒传史进为什么)(2)

好吧,没钱了只好拦路打劫,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问题是史进真的是没钱了吗?离开家的时候,虽然“粗重什物,尽皆没了”,可也打点带走了“细软家财”,这么快就花完了?

没有。离开少华山时,他“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银两,打拴一个包裹,余者多的尽数寄留在山寨”。他把大部分财产寄存在少华山,寄存在他认为“把父母遗体来玷污了”的地方!这样顾头不顾尾、顾前不顾后,也只有这少不更事的纨绔子弟能做出来。

水浒传中史进是一个怎样的人(水浒传史进为什么)(3)

史进当然有他的好处:讲义气,豪侠,重感情。但是他年少轻狂,使性妄为,并不适合严谨的军队生活。要知道老种经略相公的延安府是对抗西夏的前线。宋末时候,西夏与宋已经罢兵休战多年,却仍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如果把史进留在军中,说不定哪一天与某个西夏军官义气相投、无话不谈起来,无意中出卖了重要军事情报,他自己还不知道呢。

水浒传中史进是一个怎样的人(水浒传史进为什么)(4)

当然,出卖情报这样极端的事情,只是我的假设。但史进的性格不适合体制内的工作,这是很明显的。想必王进也深知这一点,才拒绝引荐、不给他“讨个出身”的机会——他“讨出身”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也不是为了安身立命,而是为了“求半世快乐”。在艰苦的边境军中,却想着“求半世快乐”,这未免太南辕北辙了。所以,就是替史进考虑,把他留在延安军中,也不是好的选择。

水浒传中史进是一个怎样的人(水浒传史进为什么)(5)

史进自己,是很容易轻信别人,一见面就引为知己的。而王进思虑周全,不肯助长他。史进就算找到了王进,也难以在延安府立足,只能另投别处。后来,他也含糊其辞,只用“寻不着”来隐晦这一段经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