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第31集,一段互怼,燃爆剧情,久久萦怀,不能释然,今一吐为快。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1)

仲甫的“咆哮体”和适之的“慢说理”一柔一刚,制造出了剑拔弩张、血脉喷张的效果,他们争论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民族大义,国家的生死存亡,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仿佛你我置身其中,看的激动不已,感慨那个至真至纯的年代,信仰至上,君子和而不同。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2)

大背景: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山东和青岛险入日本人之手,北京学生持续罢课,北洋政府不断施压。此时的陈独秀心急如焚,急派北京学生联合会骨干到各省深入宣传,号召各地学生组织起来积极声援,掀起全国规模的反殖反霸运动,阻止北洋代表在合约上签字。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3)

此时,陈独秀听说胡适要把北大搬迁到上海,大发雷霆,连夜找到胡适,质问胡适为什么要当叛徒?骂他是,吹灯拔蜡,扼杀革命,逼得胡适和他理论,两人互怼了七八十句。最后,胡适泪眼婆娑,带着哭腔说:“我贸然提出…,没跟你商量,改日请你喝酒,负荆请罪”。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4)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5)

单就性格来说,胡适绵柔不争,温良恭让,而仲甫性格霸道,不给人空间,容易得罪人。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6)

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胡适的观点站不住脚,但他也不是在故意卖国,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初应邀从国外回到北大,就是一心做好新文化,不问政治,仲甫也是自诩了20年不问政治,那时的两人在思想上还是志同道合的。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7)

然国际风云突变,“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民族危机加剧,国难当头,适之依然坚持改良,渐变,至真至纯。仲甫坚持革命,狂飙突进!一个自由主义者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终因“道不同,很难相谋”而渐行渐远!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8)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9)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二人都是在同时代乃至后代人的误解与曲解中走完一生,他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或不屑做一点辩白、校正。特别是胡适,他是个灵魂的孤独者,性格相对温和。陈独秀激进狂飙式的思想革命,也使他常常处于一个尴尬境地,骨子里也是十分孤独的。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10)

两个人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他们从相识、相交到相知,“分道”而不“扬镳”,尚算和谐。身前身后,家国往事,任你评说!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11)

李适之不死(觉醒年代再看仲甫和适之)(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