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艺术家马克(Marck)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马克的木箱摇滚”(Marck’s Rock Box)近日在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开幕。马克以其独到的录像雕塑(video sculpture)创作形式闻名,其作品曾在国内艺博会亮相,引发热切关注。

特洛耶希文成都演出(木箱摇滚登陆外滩)(1)

展览海报

此次首展展出多件具话题性的经典录像雕塑作品。此外,作品《木箱》(Transport Crates)更带给观众开放式的体验互动。艺术家为此次开幕所创作的2021年最新作品也首次于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登场。开幕当天,展览现场与艺术家上海-瑞士直播连线,马克为大家献上一场live摇滚乐演出,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共振。

特洛耶希文成都演出(木箱摇滚登陆外滩)(2)

展览现场,2021,Bluerider ART 上海·外滩_01

马克:“录像的目的是激发观众的情绪”

马克(瑞士,b.1964)作为一名非典型的艺术家,其异类丰富的人生体验颠覆一般人对学院艺术家的想象。他以独到的“录像雕塑”创作形式闻名,作品的木箱结构、女性、肤色等议题深入人心。马克自言深受1960年代实验艺术运动激浪派(Fluxus)成员白南准(Nam June Paik)和录像艺术(Video Art)早期实践者沃尔夫·福斯特尔(Wolf Vostell)的影响。而马克自身的创作则通过录像消除了传统雕塑的静止状态。

特洛耶希文成都演出(木箱摇滚登陆外滩)(3)

01_Marck, Waterfall, 2018, 53x30x14cm, Mixed media_01

录像雕塑不以叙事为目的,而是根据观众的情绪状态不断变化,产生心理上的互动。马克曾表示“录像的目的不是叙述一个故事,而是激发观众的情绪”。科技技术对马克而言只是一种手段,他以极精密的录像装置、影像搭配亲手打造的雕塑布局,以工匠技术锻铸作品的质感,让观众在分辨虚实中领略观看的乐趣与想象。

特洛耶希文成都演出(木箱摇滚登陆外滩)(4)

Marck, Transport Crates (Big), 2019, 65.5x105x83.5cm, Mixed media

此次展览展出马克的一系列全新作品,如大型作品Gegenstrom中,女子在水中游泳,慢动作的肢体展现求生与探索出口的渴望;作品Clockwork结合录像与动力装置,女子与钟摆之间发生的闪躲状态,引发焦虑不安的情绪;作品Sleepless则以节奏性的敲击装置及录像表现,突出失眠时的紧张感;作品Transport Crates展示在一个受限的空间内翻转的各种角度,女子在模糊的边界中移动的暧昧影像,冲击观众的感官。

特洛耶希文成都演出(木箱摇滚登陆外滩)(5)

Marck, Split, 188x105x5cm, 2021, LCD screen, mediaplayer, ironframe, copper frame with water pump

这些作品中的主体是社会缩影的代表,展现了现代人在社会各阶层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身处熟悉与陌生环境中,对时间及空间的认同。主体与框架的冲撞则呈现在各处层层迭迭的限制下,现代人游走在生存边界中的限制与身体响应。马克的作品将这些问题藉由录像雕塑抛向观众,引发共鸣与想象。如果一个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创造人类在各种社会情境的生理与心理状态,那“马克的木箱摇滚”展览及他的作品,便是一趟让观众体验各种心理情境的旅程。

特洛耶希文成都演出(木箱摇滚登陆外滩)(6)

Marck, Sleepless, 2021, 120x80x20cm, LCD screen, mediaplayer, ironframe, wood, light bulb

马克(瑞士,b. 1964)现生活和工作于苏黎世。他是一名非典型的艺术家,年轻时自我叛逆,纵使才华横溢进入知名艺术学府,却因无法忍受制式教育而半途辍学,从事汽车拆解、机械电工、摇滚歌手、设计家具及科技影音装置等。

特洛耶希文成都演出(木箱摇滚登陆外滩)(7)

10_Marck, Cosmos, 2021, 76x130cm, LCD screen, mediaplayer, ironframe

2021,马克获意大利Academia Culturale Internazionale Cartagine颁发International Culture Award奖项,作品于国际重要展览展出,包含拉珀斯维尔艺术中心、瓦尔登堡双年展、圣彼得堡当代美术馆等,并由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伊斯坦布尔艺术中心、韩国斗山艺术中心、卡尔斯鲁厄多艺术与媒体中心等重要国际机构收藏。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陆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