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什么?

共情力(empathy),也就是设身处地,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立场,体会他人的情绪与想法的能力。
在共情力上,女性往往比男性分数要高一些。无论是在实验室里做量表问卷,还是在现实里体贴人心,结果似乎都指向女性比男性共情力更强。
然而,这个研究发现——在提供金钱激励时,男女之间的差异就消失了。男性一知道“准确共情他人有金钱回报”,就爆发出了潜藏的共情力。而女性的共情力则没能在金钱激励下进一步提升。
研究的推论是,男性的共情力低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是缺乏动机,不是缺乏能力。
对女性来说,同情别人共情别人,似乎本身已是奖励。对男性来说,还得有额外奖励才行——我能做,但懒得。为何不共情?因为不值得。
Klein, K. J. K., & Hodges, S. D. (2001). Gender differences, motivation, and empathic accuracy: When it pays to understan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7(6), 720-730.


每个人都有共情的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对方需要共情。

所谓的共情能力高,只不过是你能察觉到他想要与你产生共情,并主动与对方产生共情。在相同的情景下,如果你不能够察觉到对方需要共情,这时你就是钢铁直男,共情能力为零。


同事觉得今天很冷,你觉得今天很暖和,这时另外一个同事说“今天真的很冷”,另外两个同事就产生了共情感受,而你完全无法认同他们的感受。


在相同的环境背景下,却有“冷”和“不冷”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两种都是主观感受。这时候能不能产生共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两个人的主观感受刚好相同于是就产生共情了,而你的主观感受是“温度刚刚好”,所以 你无法认同他们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能否产生共情都是以自我感受为出发点的。在这种情况发生的共情都是偶然建立起来的。是在忽视客观事实的情况下产生的。什么是客观事实?温度、天气(下雪、下雨)、穿几件衣服这些都是客观事实。

当你注意到客观事实,其实是可以主动与对方共情的,“我今天穿了4件衣服,所以我觉得不冷呀,你们赶紧回去穿衣服!”。

第一种共情能力,不需要任何的思考,就可以快速做出反应。而第二种是主动产生共情,找到客观的事实差别根据你的目的后产生共情。也就是说,当你发现了这个事实时,但是你可以选择忽视这个事实,继续坚持你的感受,关键是你想不想与对方产生共情。

我们的生活经历、经验、处境使我们站在了特定的立场,总有那么一些人跟我们的经历相似。当他说出的感受与我们相同时,我们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思考,甚至是不自觉的就会和他们站在同一立场上。爱吃榴莲的人闻到榴莲就会流口水,而不爱吃榴莲的人闻到榴莲就会避而远之,无论你说什么,爱吃榴莲的人还是很爱吃,不爱吃的人永远也不会吃榴莲。这两类人在“榴莲”这件事情上没有办法产生共情。这是一原则的问题,不吃就是不吃,任凭你怎么说。如果是单纯想要讨好对方而去共情,说“其实我也喜欢吃榴莲”,这不是共情能力高,这是活生生的套路。

如果真的三观不合,真的没有必要通过讨好来产生共情。比如恋爱过程中发现双方的价值观没有办法达成共识,就千万不要为了爱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去当舔狗,否者可能连命都会搭上……(参考北大女生事件)


你并不是共情能力低

比如你走路时摔了一跤,女生的反应可能是“怎么样,没事吧”,而男生的反应可能是在旁边嘲笑你。在男生眼中觉得摔一跤并不是什么大事。相反如果他喜欢的球队输球了,他可能会闷闷不乐,但是在女生眼中觉得输了一场球而已,多大的事呀?

你大脑会第一时间判断这件事的性质是什么,是紧急抑或不紧急的,是重要的抑或不重要的,是会让对方愤怒的抑或是开心的。不需要做任何思考就能做出的判断就是我们的直觉,前面说过这种直觉是由我们的成长经历、知识和环境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正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主观臆断都不一样。

想要摆脱这种主观臆断给我们带来共情能力低的情况,我们要学会尊重对方的感受,就算对方的观点是与你相悖的,你也不要第一时间去否定他的观点,而是要认真的听。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你不能否定对方的感受。只有在你认同对方的感受时,对方才能感觉到你是尊重他的。如果你能够认同对方的感受,那么你就已经是在换位思考了。你就会理解对方的感受,甚至会明白他为什么会说出一些难以想象的话。

同样的,如果你觉得对方不尊重你,你可以根据事实来说出你的感受,比如“你没有问过我就看我的手机(事实),我觉得你很不尊重我(感受)”。只有在双方都在一个互相尊重、平等的环境下对话,才有可能产生共情。但是现实生活给我们设定了不同的社会角色,父母与孩子,老板与员工,就算是情侣关系也不一定是平等的。


在这种社会关系的枷锁下怎么能够找到平衡点,关键是要找到对方的需求。妈妈叫你不要整天去玩,多存点钱。你会觉得妈妈很烦,我都这么大了,难道我自己不会打算吗?但如果你能理解妈妈说话背后的目的,你就会觉得妈妈是在为你好,只是有点唠叨,不会像以前一样向她发脾气。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由低至高排列,人类最高的追求是自我价值观的实现,也就是成为你理想中的自己。——百度百科

怎么样才算有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什么(1)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最高阶的共情是价值观相同,好像两夫妻通同奋斗实现理想,就是实现共同的价值观。


写在最后:

你想要共情的目的是什么?

当你深挖对方的需求,找到对方认同的价值观,然后顺着别人的想法说别人想听的话。这算不算邪恶?关键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和你用在什么地方。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邪恶的欲望(相信你懂的)而把这些技巧用在亲密关系上,你就是一个人渣。如果你把这些技巧用到工作上面,了解同事/上司的需求,目的是把工作做得更好,我觉得这个完全没有问题。

以上,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