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有人会在监视我们吗(情报局某些平台)(1)

大数据线索征集入口

点我

fbi有人会在监视我们吗(情报局某些平台)(2)

全文共计2831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来源 | 数据观(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 | 张薇

播报员 | 益生君

编辑 | 蒲蒲

导 读

fbi有人会在监视我们吗(情报局某些平台)(3)

大家好,这里是由数据观出品的数据观情报局。本期情报局又如期和大家见面了。这期情报局我们就来吐槽吐槽《那些因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而频被约谈的APP》

fbi有人会在监视我们吗(情报局某些平台)(4)

某些平台,你刺探隐私的样子真的很“妈见打”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更多精彩

近日,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从会员体验出发对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九大视频平台以及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两大音频平台进行约谈并提出9条整改意见。消息一出,网友们便义愤填膺的表示一定要监督各平台处理平台内超前点播、安卓和iOS系统付费价格不同、会员专属广告等问题。但小编我脑筋一转,感觉事情并不简单。以我对这些平台的了解,按照他们的一贯尿性,每次被约谈,都一定一定是有关于个人信息的部分的。果不其然,在整改意见中赫然有“信息收集授权形同虚设”这样一条。

并非是网友们对信息泄露已经毫不在意,而是实在是有心无力。作为互联网一代,用户个人信息早已与互联网进行了充分绑定。而网上冲浪这么多年,该泄露的个人隐私早已被出卖的底儿掉。

根据2010年出台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2013年颁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这三部法律,一个成年人想要使用移动设备,那么他需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等个人敏感信息提供给相应的移动运营商;如果他希望进行网络游戏,那么他需要将自己的身份信息提交给游戏运营商;如果他想要进行网络购物。还需要将自己的地址、电话提交给网购平台和第三方卖家。

尽管这三部法律颁发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规范互联网世界。但有心人却嗅到了个人信息带来的巨大商机,利用法律钻空子。利用用户提交的实名信息,大大小小的游戏公司即便不做游戏,也能赚得盆满钵满。享受到大量用户信息带来的隐形收益之后,各类网站和APP开始不择手段的搜集客户的隐私。

从各个浏览器搜集用户的浏览记录,到APP读取用户通讯录等隐私权限,再到如果用户拒绝APP读取个人隐私信息就不能正常使用APP的全部功能,甚至无法打开APP。尤其是某些视频APP,我就是用你来看个视频,你为什么要知道我的联系人和地理位置信息呢?难道你要将舞台搬到我的面前?

早期的时候,用户还可以通过更换APP来避免,但是,当所有的APP都开始对用户隐私虎视眈眈时,用户只能为了获取所需的服务而让渡个人信息。甚至还有公司利用霸王条款,强行获取用户个人隐私。2019年火遍全网的AI换脸软件ZAO,便被爆出其使用协议宣称公司有权保存并再次使用用户上传的个人影像资料,而且用户不能自行注销自己的账号并删除已上传的视频。Excuseme?你还不如直接宣称所有的用户都是从你的资料库里跑出来的呢。尽管现在ZAO已经凉凉了,但每每想到如此不要脸的强盗行为,我小小的脑瓜中依然会出现大大的问号。

部分公司出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屑于做偷鸡摸狗的勾当。但也没办法很好的约束到内部的每一位员工。今年2月,专注于中小企业云端商业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的微盟,遭遇运维部核心员工删库,公司市值蒸发30亿左右,还有无数商家躺枪。事后通过警方了解,该员工一直深陷网贷。如果该员工没有选择删库,而是选择利用用户信息牟利,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又会等多久才能发现信息被盗取了呢?毕竟该员工作为普通员工而不是管理层,进行删库操作时竟没有遇到任何权限上的限制。让人不禁疑惑,我们的信息究竟有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

即便运营商是良心运营商,公司的员工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也架不住有黑客抵挡不住巨量用户信息所带来的的诱惑。2019年10月,有黑客攻击了云托管在线商店提供商Volusion的基础设施,并正通过传送恶意代码,记录和窃取用户以在线形式输入的支付卡详细信息。索尼、苹果等国际大公司也承认自己的存储服务器曾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国际大公司尚且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些小公司是否又能在黑客的疯狂攻击下保全用户资料呢?如果是像ZAO这样保存了大量用户实名信息和个人影像信息的公司被黑客攻击,产生的影响简直无法想象。用户的个人隐私如同狼群中的一只羊,瑟瑟发抖。

隐私泄露的早期,人们可能只是多收到了一些能够轻易说出自己姓名的骚扰信息,慢慢的,骚扰短信开始对你的生活了如指掌,他知道你的家庭地址,了解你的购物喜好,再后来,有人莫名其妙发现自己成为了某家公司的股东,因公司破差而负债累累;有人发现自己名下突然多出了几张不同银行的超额透支信用卡;有人突然接到催债电话,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各大借贷公司贷下多笔借款;有些毕业生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入职了某公司,成为公司逃漏税的工具……个人信息的泄露和盗用,成为了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幸运儿,一觉醒来之后突然背负了天价的债务。

甚至个人信息并不是通过一个渠道泄露。曾有网友为了区分骚扰短信是从哪个网站泄露出去,在不同的平台取了不同的名字。例如,在建行注册的时候,使用x建行,在雅虎注册时取名x雅虎……这样的段子虽然好笑,但也是让人异常的心酸:虽然我不能阻止我的信息被泄露,但我至少要知道泄露的元凶。

不要脸的ZAO终究因为自己的作死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还有部分平台虽多次因为收集用户信息而被约谈,却并未有所收敛,而是不断钻空子,利用法律监管的漏洞搜集更多的用户隐私,大多数普通用户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希望相关机构一次又一次的约谈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对企业起到监管的作用,有效缩减各类平台非法收集用户信息的渠道,明确合法信息采集和非法信息获取之间的界限,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约谈的企业仍然一次又一次的在用户隐私的边缘疯狂试探。

本期情报局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话,或者有想要吐槽讨论的话题,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疯狂留言,我们下期再见啦。

fbi有人会在监视我们吗(情报局某些平台)(5)

fbi有人会在监视我们吗(情报局某些平台)(6)

▐ 新基建

5G

▐ 人工智能

❏“数据观”亮相纽约时代广场

fbi有人会在监视我们吗(情报局某些平台)(7)

fbi有人会在监视我们吗(情报局某些平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