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1)

人类需要美妙的“闲思”,欣赏万物及其背后的深情。教师为他人打开知识的门窗,崇高的荣誉下疲累的心灵沉潜往复。在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上,教育人需要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自己的房间”超脱了物理空间,更建构于广袤的精神原野上,追求自由思想的心灵。在“房间”之中,望一望野草的倔强人生,品一品人文哲思中的留白,私语映照出愉悦的心声,闲思生发出舒畅的心境,笔触描摹着自由的心灵。

仰望星空,闲看流云,被夕阳映照,被微风吹拂……将中秋明月融于柔风,在丰富的宁静与活力间,生发一种别样灿烂的教育生活。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2)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3)

我深深体会到,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联结着社会与自然,联结着整个世界。我的闲暇就是在自己的一间房子里——我的书房。

书房当然是读书的地方,我的兴趣就是读点书、读点报。如果说,读书可以在一个“点”上深入,读报刊可以在一个“面”上展开;如果说,读书更多的是读“过去”,那么读报更多的是在读“现在”——我们需要思想的深刻,也需要知识的鲜活;需要了解过去,也需要活在当下。书房也是写作的地方,是产生灵感的地方。总之,在书房里,我以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的闲暇,挺惬意的。

杜威说:“兴趣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满足我们的冲动,并反思这种冲动的价值。”我理解,所谓“冲动”是一种情感冲动,这种冲动可以用“游戏冲动”来解释,“游戏冲动”可以带来创意、带来创造。

人是需要“冲动”的,但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活动进行价值反思。我绝不是追求所谓的崇高,而是让自己感到有意思。也许,这就是我的闲暇观。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4)

暑期傍晚,校园里湿热难消,赵艺老师和学生挂念着一片菜畦,我们碰巧相遇,一位校长轻叩一位教师的心门,因都朝向教育的理想生活,而走进同一个“房间”,交换彼此的闲暇时刻。

闲暇是心的住处,当一个人在松弛中打开自己、探索自己、看见自己,方会拥有一个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同样,教师这本书出现在学生面前,校长这本书出现在教师面前,彼此影响最深刻的是人的精神状态。

一直以来,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闲暇时光,是每天傍晚站在天台依着栏杆看着孩子们离开校园的时候,粉紫色的晚霞下,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离开校园,一天的疲惫仿佛全都消散了。

赵艺老师理想的教育生活是缓慢的,可以等待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教室就是她的一方“菜畦”,里面的蔬菜瓜果或是麦子稻穗都有独一无二的饱满脸庞,她就做那个笨拙的人,遵照时节规律,静静地、勤勤恳恳地培育他们。

而我的“房间”,正随着岁月的叠加,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看得见、听得见的东西,也有看不见、摸不着却又不可或缺的东西。在这里,我可以与我感兴趣的世界的每个部分聊天对话;也与自己对话,静下心来思考真正关于孩子们的事情,写一写关于他们的文字。我想,教育人应当始终保持对教育本质的探求,这才有可能不断接近永远对孩子充满爱与理解、永远心怀美好、朝向未来、追求卓越的初心。

“房间”,怎么可能只是我们目之所及的固定的一隅?当我疲倦或无助之时,“房间”里的“友人”陪伴或滋养着我的心灵,文森特•梵高、海明威、尼采……我喜欢生命迎风起舞的感觉,这足以抵消由此而带来的可能的失败的沮丧和恐惧,我和我的“友人”们一样,都愿意成为那个擦星星的人,一起去看星空,看黎明的第一道霞光。当然,现实中我也会邀请真正的友人进入我的“房间”,我们共同前进、共同慰藉。

当闲暇爬满教育的枝头,当故事别上童年的衣襟,美好的事物便有了在校园里自然生长的诸多可能,我唯愿教育永远如斯。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5)

拥有一个梦幻般的诗意人生,是每个人的喁喁期待。当然,要真正实现这一梦想,实非易事。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会不会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乌托邦?

人的生存时空分“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也即我们常说的“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它们之间的关系非三言两语能道尽。不过,至少在闲暇时间里寻求诗意栖居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也许正因为劳动时间的相对局促与紧张,我们才有更强烈的冲动与渴望去尽享闲暇时间里的一切。

工作之余追求和享受诗意的生活,关键在于从生计、劳作等带来的种种烦恼中超拔出来,实现暂时的“隐退”——这种“隐退”可以远离喧嚣也可以隐于闹市,寻求心灵的静谧与安顿,从而以“无所为而为”甚至“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立场进入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时空,从事各类休闲和各种高雅的活动,让我们的精神开出异彩缤纷的花朵。

审美游戏、艺术欣赏、读书取乐、诗意冥想、率性任真,正是通往“诗意”的一些道路。我相信,从“八小时以外”赢得的人生诗意足可反哺和丰盈我们“八小时以内”的职业劳动。它让我们的职业劳作逐渐升华为无愧于人的本性的“自由劳动”和“自我实现”,升华为我所说的“寓教于艺”的“艺术化教育”或“审美化教育”。只有这样,人生的“劳绩”与“诗意”之间的紧张与对峙才得以最终解决。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6)

于我,《小王子》俨然一本教育的启示录,为我打开了一个重新发现学校、理解儿童、看见自己的精神小径。它给予的领悟和祝福,带给我很多光和热,我开始沿着小王子的足迹去思考如何过好自己的时间,追问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爱,开始更加真切地去拥抱“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的力量。

三年前,我和半书房的伙伴们探讨“如何激活校园的阅读生态?”的话题。“把一本书化成一个阅读空间”的构想开始跳入我们的思考碰撞里,三个月后,一个以“B612星球”命名的阅读空间就降落在我们的校园中。

我和孩子们一次次登陆“B612星球”,我们沉溺经典,也悠闲其间。这个留白空间的出现,让我看见了教育的另一片天空,看见了更真实的孩子,这里就蕴藏着学校的灵魂,在日常中为我们的心灵给予深切的安慰。

“B612星球”上,教育的气息从知识回到生命,它时刻提醒我们的是:本真的教师的纯粹心灵所具有的精神气质是——把学生的眼神打开,继而开启心灵、触及灵魂,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去欣赏世界的真善美,让生命的天地更辽阔。

只要在学校,我都会如常去和“B612星球”打个照面,多看一眼星球,就多一分清醒,我也不断地从这个小小的“B612星球”出发,化星球作透镜,去看见整个学校的终极实在,去抵抗世界的荒诞与虚无,去体会教育的高贵与尊严,让每一个行动的时间不低落。

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有的甚至只是我们寻找的开始,我相信思考的乐趣与意义是真实不虚的,从“B612星球”出发,期许你和我一起,继续看见,加载美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7)

我不愿被称作蜡烛、春蚕,因为师生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彼此成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向着大海奔淌的河流,我从远方赶来,恰好遇见无数条年轻的河流,交汇之后再各奔东西,但是保留了彼此的气息。

为了防止年老色衰,被孩子嫌弃,时时要保鲜。除了上课,我要大量阅读、写作、反思。别人问“时间哪儿来”,其实这就是我的休闲,等同于追剧、刷屏和组局。

对教育人来说,实现自我增值,读书也正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招。每个老师都有一个书房,不仅是避难所,还是乐园。读屏时代,留点读书的时间,哪怕每天半小时,才能葆有书卷气。疫情期间,外出不易,这就是思想纵横驰骋的地方。即使天气酷热,闭门读书,便是深山。打开书卷,抚摸亲切文字,如温补的中药,遍体清凉。

减少欲望,增长幸福力,同时要打理自己精神的小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修缮整理,加强防御工事。人无癖好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兴趣爱好,只要不是伤风败俗、违法犯罪的,大多能让人专注,让人情深,让人创造,也能让人活出自我效能感。

于我而言,天天在书架间穿梭,把自己挤成了一道秋风。外加两袖清风习习,以清白的良心为枕头,得夜夜安眠。“从事着根的事业,活成花的姿态”,这样一来,就有些共勉的意思了。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8)

走戈壁回来两个多月了,心却留在了戈壁里。“千里戈壁行”6月19日出发,第一天28公里,第二天32公里,第三天30公里,第四天18公里。108公里戈壁徒步穿越,成功了。回想起走戈壁的那些人那些事,总的感觉是,值得。

原本信心满满,想不到自己却是个“后进生”。尽管心里有远方,但内心没有力量。这时候,真心陪伴就会让人走出绝望。生命,就这么复杂;力量,就这么神奇——我想起我办的丑小鸭中学,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其实就是今天戈壁滩上的我。

原本以为帐篷是臭的,想不到竟然是香的。“回家——回帐篷!”每天徒步回来,犹如飞倦了的鸟,躲进了鸟巢。而我们就是一窝叽叽喳喳的鸟,幸福得忘记了自己其实在荒凉的戈壁。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心态,与环境没有半毛钱关系。

原以为星空结盟只是一个仪式,想不到竟真的成了好兄弟。呼啦啦的队旗,被五彩的灯光照得更外鲜艳。喝酒、吆喝、呐喊、摔碗。千里走戈壁,四海皆兄弟。有点像演电影。演就演吧,我想。

原本想要保护李老师,想不到却是李老师保护了我。保护李镇西,是我这次徒步走戈壁的初心。没想到,在队伍里,李老师竟然像一个小勤务兵,轻而易举地走完了108公里。李老师20多年来,每天步行六七公里。持续,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原以为风沙漫天,想不到却是风光无限。远处的雪山如巨大的玉龙,脚下的细沙如金色的波浪。在这样的天地之间,人,既是巨大的,又是渺小的;既是前行的,又是静默的;既是苍凉的,又是热烈的……戈壁,大地耗尽生命给人类留下的最后的遗产,唯有珍惜。戈壁,其实也是一间教室,一间生命的教室。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9)

从今天教师的工作强度来看,没有任何人的闲暇会像教师这样狼奔豕突、兵荒马乱、一地鸡毛,只不过在外人看来老师够闲暇的,那就不妨依照大众的眼光,将我的闲暇时间称作“闲暇的闲暇”吧。

经常有人很严肃地问我:你写这么多东西,还做这么多事情,平时闲暇时间一定都是在读书写作吧?我于是知道我在大众眼里的人设应该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模样,但是为了避免误会以正视听,我还是得很诚实地告诉对方:不,我主要业余时间都用来打游戏了。

这不是谦虚,我长于八十年代,自从接触到游戏,就不可挽回地成了一个游戏迷,从红白机玩到学习机,又玩到电脑,再玩到手机,游戏绝对占据了我大多数的业余时间。以至于我经常说我是在游戏之余读书,读书之余写作,此言不虚。

我往往利用打小游戏的时间来思考,这样既休息了,也工作了,算是独家秘籍,一般不外传。当然,闲暇不一定要用来读书写作,锻炼身体、外出旅游、陪伴家人都是很好的选择,个人以为只要不沉迷于麻将或者无聊的应酬,怎么利用闲暇都是好的。而人与人的不同,大多不是体现在工作上,而是体现在对闲暇的不同利用上。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10)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11)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12)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13)

教师日常生活启蒙(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14)

扫码领取

· 仅限中小学校领取

· 校长、主任以学校为单位,整校申领体验

· 具体产品款式、数量以实际沟通为准

本文来源:优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