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村俗语“清明闺女不上坟,上坟娘家无后人”,啥意思?在理吗?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清明节的到来还带来了三天的小长假,趁着这大好的春光,又可以多去野外走一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清明节也被叫做踏青节。也是去野外踏青的时刻。而且也是全年最大的祭扫日子。这一天都要去自家的祖坟,前去祭祀扫墓,缅怀一下先祖,顺便也会将祖坟修缮打理一下,以显示子孙的孝心,对于清明节上坟,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其中有的农村地区认为,清明节出嫁的闺女是不能回娘家上门的。

关于女儿不上娘家坟的说法(清明闺女不上坟)(1)

俗语叫做:清明不上娘家坟,上坟断了娘家的根,啥是根呢?指的自然是人丁人根,这句俗语说的是清明节如果出嫁的闺女,回到娘家去上坟,会导致娘家后继无人,人丁稀少甚至会出现绝后的现象。这也就演变成了一些地区的习俗,那就是到了重大的祭祀日子的时候,出门的闺女是不能够回娘家上坟的。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过去的男尊女卑思想严重,而且通常认为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闺女出嫁之后就已经不再是娘家人了。而是属于夫家的人,所以自然不能按照自家人来给上坟,除此之外农村还有句老话叫做:坟场出人,屋场发家,这句俗语指的生活所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影响着家里的财运和运势,而埋葬着先祖的坟地,则是直接影响到家里的人丁是否兴旺。所以也被叫做坟场出人,屋场发家,总归来说,不论是活人居住的阳宅,还是逝者的阴宅,关乎的事情太多。

关于女儿不上娘家坟的说法(清明闺女不上坟)(2)

所以祭祀先祖也就关乎到自己家里的人丁是否兴旺,按照农村的说法。出嫁的闺女如果前去上坟祭祀,就会把家里的人丁给带走,会把人丁给带到夫家,从而会演变成为闺女家的人丁越来越兴旺,而娘家的人会越来越少。甚至会演变成为绝户,所以也就成为了娘家无后人。对于这样的说法,至今有的地区还有讲究,那么有没有道理存在呢?这句俗语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只不过是过去男尊女卑的产物,认为出嫁之后的闺女就不再属于娘家,从而演变成为的一种习俗。

关于女儿不上娘家坟的说法(清明闺女不上坟)(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男女早已经平等,有的时候女性甚至比男性的地位还要高一些,所以这句俗语明显一再适用。再加上前些年的特殊情况下,导致了很多家庭成为了独生子女,如果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即便是有儿子,现如今出嫁的闺女自然是可以会娘家去上坟祭祀的。这也是文明的传递,并不是一句话就能够否定,至于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