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红火VS京剧的消沉,京剧还是国粹吗?
小时候听着豫剧,黄梅戏,越剧长大的。我们这儿的小县城在非典以前每到春天的时候都有集会和搭台唱豫剧的,每到那时真的是人山人海。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还逃过课去集会上玩和看唱戏,一唱就是4~7天,1天唱上午,下午和晚上3场。京剧好比现在全聚德的烤鸭,档次标的高,真让人天天吃还真没人愿意,豫剧就像家常菜,一日三餐一辈子也不烦,长久有生命力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京剧高雅到国人听不懂,豫剧地方戏,国人都听得懂,所以喜欢的人就多,因为你诞生在北京,就定义为国粹。从受众人群来看,当初定义京剧为国粹的专家们,不知道现在是否脸疼。
豫剧旋律优美,唱腔悦耳动听,表演细腻多、情感丰富,大多以生活为题材。京剧锣鼓铿锵以武功见长,多以武戏为主。这是豫剧与京剧本质的区别。豫剧的豫西调多以悲壮、粗犷、豪放大起大落为主,这就是为啥有些人说豫剧粗糙的原因了。豫剧的祥符调多以庄重、典雅、婉约、妩媚、明快、清秀见长,并且表演细腻,感情丰富。豫东调高亢、明亮、欢快、俊丽清脆为主。沙河调以俏丽,俊雅。
自徽班进京以来,无数的演员经过精心的雕琢,京剧艺术不断发展,直至民国出现了一批以四大名旦为代表的殿堂级艺术家,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这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副作用:看京剧就是看角!没人关注剧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角的玩意儿上。可以说,从此京剧成为了比昆曲还高雅的艺术。任何剧种我都可以接受一个草台班子的演出,但对于京剧,我只接受知名演员和潜力新秀。问题是,现在京津沪汉能看到角,其他城市呢?一个剧团兴旺是不是要看它的生命力,是否贴近群众,豫剧有数不清的民营剧团,都是下乡演戏,自负盈亏,真正的靠自己。但京剧不一样,京剧全国国家资金支持,你让京剧团下基层试试。
在中国艺术必须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讲述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才能拥有大量的群众基础,才能久远不衰的发展下去!京剧创作老百姓故事题材的剧目太少了,大部分都是传统剧目或者是帝王将相或是革命题材,不贴近生活的艺术一般不会被老百姓所接受!每个剧种都有他的艺术生命力,只要人们喜欢那都好的,河南戏曲种类有数十种之多也算文化艺术门类大省,以豫剧曲剧越调为代表剧目还有地方传承的剧目种类也不在少数,如河南坠子南阳宛梆,太康道情戏三门峡地方剧种等,豫剧又分豫东调豫西调,只要你爱好曲艺,各种剧目都会让你越 欣赏越喜欢,京剧也是这样,我即喜欢豫剧曲剧等河南戏,但我也喜欢京剧唱腔艺术。
京剧只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而豫剧有六百年的历史。京剧是为了迎合达官贵族的,(其实他们大部分人,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国家每年都要投入N多人民币,保护这种所谓的“”国粹”。而豫剧是发源于中原,成长于九州,唱的是平民百姓的心声,你说到底哪个才是国粹?可以调查一下,豫剧才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京剧是满清统治期间奴化的结果,将几种戏曲表现形式揉杂在一块供达官显贵消遣的玩意而已。就因为在北京,就被定位为国粹 豫剧可比京剧积淀时间久多了,真正的发展在民间。
京剧最初主要是演给皇家及达官贵人的,所以唱腔,剧情比较高雅。豫剧等其他地方剧种不仅演给地方官员及达官贵人,主要是演给普通老百姓看的,所以比较通俗易懂。现如今,人民才是生活的主角,演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期盼,人民的喜怒哀乐才是才能流传更久远,就好比我们可以偶尔吃顿山珍海味,提高自己的口感与美味要求,但是我们的普通饭食一样才叫生活。我是江苏人,河南的豫剧我也喜欢听,现代京剧我也喜欢,但京剧现在除了春晚上有两段,其它时间除了出国官方演出,感觉不咋重视老百姓观众这一块,豫剧还是接地气的,走的路不一样。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为观众服务的,否则就是国粹也很快没落的。应该去与时俱进。像过去八亿人民只看八台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京剧就是京剧,就是北京的一个剧种。与其它地方剧种一样不分高低优劣的,唯一不同的是传播力度,区域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