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史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出现的三次工业革命了,这三次工业革命,将中国与西方完完全全地拉开了差距。

在西方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清朝。

这个时候的清朝还是属于令清朝统治者比较骄傲的一个时代——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清朝几百年的历史上算得上是比较繁荣时代了,但是也因为此时的闭关锁国政策和大兴文字狱阻碍了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而统治者又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天朝上国,无论好坏都对外来影响不屑一顾,这在西方文化不断向中国传播时显示得淋漓尽致。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时,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利用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在传教的过程中不断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

康乾盛世与西方列强(中西礼仪之争康乾盛世下的)(1)

传教士初来

其实在唐朝就已经有传教士来到中国想要传播教义,但是当时的唐朝繁荣昌盛,自己的文化不知道要高出西方文化多少倍所以此时的传教可以说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可能成功。

但是,到了明末清初,因为闭关锁国,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在一定情况下不断倒退。

这个时候西方国家瞅准了时机,派遣了利玛窦前来传教。

要是说起传教士,利玛窦可以说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响当当的大人物。在之后的西方文化输入中大多数的传教士都以利玛窦制定的“学术传教”包括“科学传教”作为主要的传教方式,是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教的“敲门砖”。

在利玛窦传播文化之后,到了康乾盛世,这个时候正是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加工业革命时代。他们不断扩张自己,无论是武力征服,还是文化渗透,都是愈演愈烈。

康乾盛世与西方列强(中西礼仪之争康乾盛世下的)(2)

在当时的清朝他们就采用了文化渗透的方式,但是,说实话,在当时的清朝文化传播和渗透并没有成功。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太大了。中国,从汉朝开始,就独尊儒术,崇尚孔孟之道。当然,当时的传教士也是明白当时的中国这种现状的,所以他们便决定从儒学入手。

利玛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所有传教士当中的佼佼者了。

比如利玛窦在对待中祀孔这方面,他认为中国的祭祖和祀孔是世俗性的,而不是宗教性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是持宽容态度的,是可以和传统世俗文化相融的。

但是此后的传教士,虽然也秉持着利玛窦的一些准则,但是对于当时的世俗文化持有比较激烈的反对态度。

康乾盛世与西方列强(中西礼仪之争康乾盛世下的)(3)

文化的冲撞

1627年12月至1628年1月召开了嘉定会议——耶稣内部会议。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决定不用“上帝”改用“天主”一词。也在这次会议上解决了耶稣会内部关于宗教纯洁和传教效果之间的争议。

但是这次会议唯一的不足就是制定了禁止中国基督徒参加祀孔仪式,这在当时清朝传统文化中,根本就是无法接受的。不但禁止教徒祀孔,还认为在儒学教义中的“天”与他们天主教会的“天”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个时候本来矛盾就要激化了,好巧不巧罗马教廷也非要来掺和一脚。罗马教廷不但是掺和一脚还颁布了文件,以文件的形式明令禁止中国基督徒参与祀孔祭祖,想要打破中国传统的“敬天事君”的思想。

康乾盛世与西方列强(中西礼仪之争康乾盛世下的)(4)

中国,以孝为立身之本,以孔孟之道为做人之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思想传了千年,不可能说断就断。

罗马教廷文件一颁布,瞬间想要打破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固有礼仪。

这是当时的统治者万万不能允许的,在康熙皇帝时期有个叫铎罗的传教士比较活跃,康熙也多次召见想要他认同中国的传统思想。但是铎罗对于康熙皇帝嗤之以鼻,并没有听从。

不得不说的是康熙皇帝对于政治文化这一方面还是比较敏感的。他瞬间觉得这已经不是单纯地传教了,而是彻头彻尾的文化渗透。

所以康熙皇帝开始限制传教士的活动。而且,康熙皇帝察觉到西方传教士文化渗透的目的后曾预言:“海外如西洋诸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一语中的,不过百年,清朝就灭亡在西方的铁蹄之下。

康乾盛世与西方列强(中西礼仪之争康乾盛世下的)(5)

来自统治者的压制

到了乾隆时期,虽然康熙皇帝已经开始压制传教士的活动,但是西方既然想文化渗透必然就会一批一批地输送传教士。所以传教士的活动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但是乾隆可没有康熙皇帝的狠辣果决,他对于西方传教士是实行的法外开恩政策。

只要发现传教士送到沿海的厦门了事,这也就导致传教士在沿海地区活动比较猖獗。

这就导致了沿海地区,基督教徒快速发展,并且在朝廷遏止西方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当地基督教徒的强烈反抗。

康乾盛世与西方列强(中西礼仪之争康乾盛世下的)(6)

这才让乾隆皇帝痛定思痛,觉得不能再让西方文化继续冲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这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杀传教士事件。

这次的痛定思痛换来的是暂时遏止了西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和礼仪的冲击,但是西方国家并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侵入。

中西礼仪之争也还是在外国使团觐见皇帝不行三拜九叩之礼节中不断发酵。

康乾盛世与西方列强(中西礼仪之争康乾盛世下的)(7)

文化的冲击实际是政治的博弈

西方文化对于中国的传播难道真的只是传播文化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能利玛窦的初心是为了传播教义,但是在这之后的传教士们,只是西方统治者想要向中国扩张的工具而已。

随着西方使团和传教士的深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在西方眼中变得不再神秘,反而因为礼仪文化之争,导致西方一些国家认为中国是不开化的国家,他们在不断的对中国政治试探中野心不断扩大。

文化的渗透礼仪的斗争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的较量,文化渗透,有时候有着蛊惑人心的力量,虽然康乾盛世时期,察觉到了这一点,用钢铁手段,遏止了政治与文化的扩张,但随着清朝的没落,西方的政治侵略越来越明目张胆。

康乾盛世与西方列强(中西礼仪之争康乾盛世下的)(8)

从百年之后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狼子野心和蓄谋已久。

礼仪的冲突,文化的渗透,其实就是权势较量,政治的侵略。

时间已过百年,无论当时的清政府没有接受这种西方文化是为了自身政治权利不受损害的正确行为,还是没有与时俱进不断没落的错误行为,我们不加评判。

对于文化与礼仪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资料:《清朝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