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1)

整体格局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北京故宫的北面是万岁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建宫原则,万岁山是专门为营造皇城风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于明初,位于元代寝宫延春阁旧址,用开挖护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积而成。此山的堆筑,一方面满足了皇城要“负阴”的原则,另一方面又镇住了前朝的风水,故万岁山又有“镇山”之称。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2)

故宫在老北京的中轴线上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又称紫禁城。 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明朝初期称为“皇城”,直接称呼为“紫禁城”则大约始于明朝中晚期。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龙出水护着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3)

蒯祥,1397—1481年,明代设计师,故宫和天安门设计者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4)

鸟瞰故宫全景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5)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6)

实景图

故宫整体分为两大区域,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从午门进入,首先到达的区域便是外朝了,外朝是举行重大礼仪、群臣朝见天子的区域,建筑庄严、广场宽阔。

主要包括中轴线上的午门、太和门和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东、西两侧的殿、阁。

故宫殿宇重重,楼阁层层,千门万户,令人扑朔迷离,相传曾号称有房舍9999.5间。其实这是一个理想的估计,古人认为天帝居住的天宫为一万间,皇帝身为天子需自我克制不能超越天帝,故少半间。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7)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8)

午门和太和门(故宫真正的大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

为什么叫午门?

古人用罗盘定子午线方向,以“子”为北,以“午”为南。南方是午向,故而叫午门。但罗盘受地磁影响,方向与正南有2度多的偏角,所以午门并不是正南方。

午门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按文东武西由两侧门出入。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9)

午门马道 午门马道

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10)

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位于太和殿后,云亭式建筑。皇帝到太和殿听政前先在此殿小憩,并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拟事等人员的朝拜,然后乘肩舆至太和殿。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11)

肩舆

肩舆 俗称轿子,现存于中和殿。它是清代皇帝在宫内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而过了乾清门,就来到了内廷, 内廷是后寝区,是皇帝、后妃、皇子们等的居住、生活之地,包含寝宫、书房、佛堂、苑囿等。

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

乾清宫内景 正中为宝座,其上方悬“正大光明”横匾。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在位皇帝生前不宣皇位继承人,而是将内定的继承人名字写好封于密匣,放置匾后;一旦皇帝驾崩,即当众开匣,宣布皇帝继承人。

宫殿的陈设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12)

华 表 华 表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13)

铜龟 太和殿前东、西两端各置一仙鹤和龟,其背有盖,可燃檀香,烟从嘴逸。鹤龟喻示长寿。

北京紫禁城未开放区域(带你看北京紫禁城)(14)

故宫铜缸

这是当时皇宫里的防火设施。很久以前,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门前放一个坦克,及时灭火。只要水经常被灌满,当发生火灾时,就可以随时收集。当时,人们称之为“门海”。这是字面上容易理解。“门海”就是门前的大海。他们相信门前不会再有火灾了。因此,夜缸也被称为“吉祥缸”和“稳定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