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亮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大疫不分疆域,爱心更无国界。古道热肠,仗义施援,一衣带水邻邦,捐物驰援,附诗明志,已成新例。
人文关怀,古风古韵。相互守望,令人动容。一方遭难受殃,外国尚且如此,国人更无不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或亲上一线志愿抗疫,或力所能及,远程协防,全民互助。这都只算常规操作。近日爱心捐赠中,唯独一个群体,虽捐赠甚至都难称“巨额”,却引举国关注。
“重庆87岁老人捐出20万积蓄 是她卖针线30年积蓄”“捐给武汉!大爷扔下50万现金转身就走!”“退休环卫工捐出十万元积蓄,卡里只剩13.78元”“84岁老人捐10万元:那些生病的人都像我的孩子”“老伯丢下一叠钱就跑:卖菜积蓄,想给民警买口罩”……
列举不尽,这或还只是零星报道。只看数字,个人而言,确实不少,只是从新闻性讲,显然不如老板、明星们出手就百十万甚至上千万有看头。为何每临大灾,这种底层民众或孤寡老人倾囊捐赠的新闻,还是扎堆出现?
或如感情测试“有一百只给十块,有十块全给你”,一般都选后者,是一个道理。对身家亿万的,一钟头可能就赚二十万,而这些老人,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攒十几二十万“棺材本”。曾年入近两亿的明星夫妇与孤苦老人,同捐二十万,民众观感自然迥异——不是逼捐,客观比较。
所以不难理解,若遇坦然受之还将之当作“正面典型”宣传,民众为何几乎都齐声痛斥,力劝“还钱”了。不是说老人不能献爱心,而是说职能部门,不能欣然受之,还高调宣扬。
真遇贫苦孤老,带毕生积蓄,或虽不如你一顿饭钱,却远超其日常能力,甚至多年辛苦攒下的“巨款”而来,备受好评的接待“标准答案”也不是没有:“贫困老人捐款被劝回 村委:这份心意备受感动”。面对山东淄博桓台贫困老人“积攒多年的1000元”,村委依然觉得沉甸甸得烫手。婉拒、心领,备受赞誉。
实在盛情难却,渐进处理:“老人捐一万,只接受1000,剩下让其留下养老”。养老和抗疫,虽有轻重缓急,性质却同等重要。救灾还轮不到动养老钱。不说没到时候,退一万步,真收了,其后续养老求医等系列问题是否能包办?
如,只有收钱然后宣扬,而无基本兜底保障,不过是拆东补西,左支右绌,注定难以为继。所以,如受捐者无法保证有尊严的养老服务,那么遇此类捐款,“心领而后劝回”的标准答案,就请抄起来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