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世间》唤醒了我许多过往的记忆,熟悉而又亲切,乃至产生诉说的欲望。我决定将当年所经历的相似情节,来他个一吐为快。

《人世间》中,骆士宾与水自流因犯投机倒把罪被游街示众,并被判处有期徒刑。至于他们投机倒把的具体行为是什么,剧中没说。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1)

投机倒把这个词解释起来很啰嗦,简单地说,就是违反政策法规,用交易的方式牟取经济利益。

这种事离我们现在已相去很远了,很多人对此有些陌生。在这里回顾一下我的经见,就算是对骆士宾他们当年的行为作一个注解。

六七十年代,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及以后的一个阶段,国内的物资极其匮乏,日常生活中的几乎所有用品都须凭票购买,这种情形也成了投机倒把滋生的催化剂,或者说温床。

对于投机倒把的真实状况,我就从小到大各举一例。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2)

童年时期,我最爱的玩具之一是玻璃球。当时,纯玻璃的1分钱两颗,带彩心的2分钱一颗,就是现在跳棋用的那种。

一段时间市面上严重缺货,而在我家的近邻张奶奶那儿可以买到。

张奶奶是个寡妇,那时还不到60岁,看上去像现在七八十岁的人。她卖的最贵时,纯玻璃球2分钱一颗,带彩心的2角钱一颗,涨了10倍,我得攒很长时间的钱才能买上一颗。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3)

在我买玻璃球时,也有人到她那里去买打火机用的火石,市面上2分钱一颗,她也卖2角。

她卖东西时,总不忘先把门关上,然后再从某个角落里翻出一个旧布包来,颤巍巍地给人点货,来者临走时,她还要嘱咐一句,不要给别人说。

奶奶告诉我,张奶奶那是在投机倒把。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4)

我们镇上一条背街里,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用镇上人的话说,全家5口人,没一个长得像样的。

男主人50多岁,驼背,人们就叫他王驼子。一个媳妇和三个子女,看上去不是像侏儒,就是病病秧秧。

他家以卖炒花生为生,在当时就犯了两条错误。一个是投机倒把,因为花生是统购统销物资;二是属于“资本主义尾巴”,需要割掉的,因为个人不得从事此类经营活动。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5)

他也是关起门来做生意,炒熟的花生卖1元钱1斤。少年时,我自己有了一定的收入,常到他家一两二两的买花生。偶尔,也有敲门不应的时候,我知道,又是有人交待了,最近查得紧。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6)

回想起来,当时应该是相关人员对他家网开一面,要不他家卖花生会成为镇上公开的秘密?

他也很配合政府的工作,凡有打击投机倒把游街示众的,或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批斗会的,更或者是批斗地富反坏右拉他凑数的,他都积极配合,每喊必到,态度极其端正。

当然,有时也象征性地“打击”他一下。

镇上还派给了他一项“喊街”的义务,就是每到下午下班的时间,他拿个广播话筒从东街到西街喊一阵子“小心火烛,水缸里挑满水”之类的。喊罢,他就回家卖花生了。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7)

有阵子,市场好像有些放松了,街面上陆续出现了十几家私人烟摊,相关管理人员只是隔三差五地拿个小本在旁边记一记。这其中就包括我前文所说,私奔去农村的小蛾她们家,并且是做得最大的一家。

有一天,我正在她家对面茶馆听说书,忽然就听到街面上闹哄哄的,出去一看,正见小蛾她爸被五花大绑地带走。

原来,他犯的是投机倒把罪,按统计的数据,远远超杠了,后来他被判了九年刑。

街上的烟摊一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8)

文革前夕,一个农民,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从外省进了整整两车皮木杠卖给本地一家企业。事情被发现后,他被以投机倒把罪中的长途贩运罪判了最高刑。

他这件事不仅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还是一个长谈不衰的话题。

坊间传闻,他以5角钱一根木杠进货,2元一根卖出,赚大发了。家里面专门挖了地道,地道里铺了地毯,还有保险柜,布置得像皇宫一样,里面还放有菠萝罐头,油馍,苹果等,想吃就吃!

有人偶尔还会提到他,放到现在,说不定他还是个人才呢。

处世悬镜的真实感悟(细数人世间中真实的情节)(9)

比较下来,我觉着《人世间》中骆士宾、水自流所犯的投机倒把罪,应当与本文中摆烟摊的那个老板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