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整理

指鹿为马的故事一遍遍重演(指鹿为马的故事)(1)

“指鹿为马”是赵高最为经典的故事,当时赵高从西域捕获了一头鹿,随即将鹿献给皇帝,在朝堂之上赵高将这头鹿称为一匹马,众多大臣为保官职性命,纷纷改口,溜须拍马,也将这头鹿称为一匹马。有些大臣坚持实事求是,当面反驳,都被赵高打入牢狱。

赵高为什么要演这么一出戏呢?

1.向胡亥示威,当时赵高已经总揽朝政,胡亥的势力已经被架空,赵高的这一次指鹿为马就是让胡亥看清现在的情况。

2.清理反对者,指鹿为马以后,大臣们怕掉乌纱、怕丢性命纷纷站队赵高,顺从赵高。有硬骨头者不跟赵高走的,就被赵高以各种罪名直接清理掉。

经过指鹿为马的这次事件,赵高虽无皇帝之名,但已有皇帝之权。

实际看来,将鹿说成马,不但荒诞,且技法拙劣。毕竟,混淆鹿和马,就好比说皇帝的新装一样,只能是童话故事里面的情节。

但是在古代,这鹿和马确实有让人分不清的可能。《尔雅翼·释兽》载:“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土人谓之马鹿。”

赵高献给胡亥的是不是就是荆楚之地的鹿呢?不排除这种可能,他可以割去鹿的角,混淆马鹿,通过掐头去尾,也能达到检验人心的效果。

沙丘之变后,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此后,他引导胡亥一边到处旅游观光,享受人生;一边捏造罪名,严刑峻法,将“有罪之人”连坐诛族。在这一背景下,秦国王室的诸多公子和公主以及很多大臣被诬陷致死,李斯父子也落了个腰斩、夷灭三族的下场。

赵高这么搞,是要大权独揽的。李斯被诬陷腰斩后,赵高如愿得到了丞相之位,而此时的胡亥对赵高也是完全信任。得到权力的赵高更加肆无忌惮,权力越来越向他集中。

及至后来,赵高独断专行,甚至不把胡亥放在眼里。当胡亥后来意识到,为时已晚。

“指鹿为马”开始,也把胡亥搞糊涂了,众口一词的“马”说,让胡亥惶恐不安。胡亥以为自己冲撞了神灵,赶紧找人来给自己算命,真是糊涂到家了。而那些坚持“鹿”说的人则被赵高就地正法。

眼看,胡亥挽回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不过,此时的大秦已被折腾得穷途末路,起义不断,胡亥最后也被逼自杀于望夷宫。

就在赵高准备登基之时,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文武百官要么反对,要么低头不语,赵高只好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

秦二世死后,赵高立子婴为帝。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被赵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过乃是一个傀儡而已。子婴不愿再重蹈胡亥的覆辙,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

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王位。等到期限到了,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

赵高亡,荒谬除;鹿归鹿,马归马。但“指鹿为马”的典故却流传至今。

指鹿为马的故事一遍遍重演(指鹿为马的故事)(2)

指鹿为马的故事一遍遍重演(指鹿为马的故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