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第二》中。

其义可理解为:

“君子周正待人无偏私念,小人偏私结党不周正。”

也可白话一点说:

“君子是很注意周遍团结,不勾勾搭搭的;而小人则是勾勾搭搭的,不会顾及周围周边的团结。”

由此,产生类似相关成语,

如,比而不周,朋党比周,阿党比周,等

读懂这句话的关键,是对“周”和“比”字的理解。

其中的“比”字要更不好理解些,

它怎么会有“偏私结党,结党营私”之义?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

01

理解“周”的行为

按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形独体文,

“周”,象田中密布有野生植物、可用但尚未施行成为田之形。

“周”,有“稠密、周遍、周行”之义。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

▲ 周-甲骨文

这里的“周”其实就是“用”字,

指的是周遍、周边可用来施行之用田。

并不是指田中有庄稼植物,

而是指可用之田中密布非庄稼类野生植物。

你可想象一下“周”字的自然画面——

周遍之地,

周围其中密布野生植物,

尚未“井井有条”开发成“田”,

将来是“可施、可行、可用”开发成“田”的。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3)

▲ 周-小篆

按小篆字形,会意合体字,用口为周,从用从口。

”,指可施行、可备用作田;

指的是田外之地可施行,可备施行之可用田地。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4)

“口”,表示“口可”,

指的是“可行、可通、可用、可施”之义。

二者合一,

“口”可施行之“用”为“周”;

尚未施行“用”是“口”可施行开发成田为“周”遍可用。

本义:

周密,周遍,周边,周到可行;

周到而没有疏漏。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5)

▲ 周-金文

注意:

按甲骨文并结合“用”小篆字形,

“田”用密布野生植物,可施行用作。

表示田用之地周遍密布。

以此引申,

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

就是“周密、周到、周到可行”的意思。

“周”围绕“中”心,周围密而遍布,

“周”有 “环绕密布其中”之义;

以此,

“周”字含有“中庸”之义;

“周正持中、周围其中”,可视为“中庸”。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6)

“周”与“不周”

“周”而待人时——

周正持“中”以待人

君子持“中”待人,待人无偏袒。

“周”用来形容君子之间关系,可理解为——

君子周正公平待人,不偏倚,不远近,不亲疏。

“不周”时——

考虑不周,顾及不周

没有考虑周围,没有顾及周遍。

只考虑自己,没有顾及周边人物环境。

02

理解“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7)

▲ 比-小篆

“比”,会意合体字,二匕为比,匕亦声。

“匕”,象侧面直立反向人形,指“反向背面直立”;

二匕为“比”,表示两人反向步调一致,比肩而背行。

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比”,表示反向背行。

本义:

并列反向背行;

两人并肩而立。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8)

▲ 比-金文

这里,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

“比”中“匕”与“匕首”及“匙”中“匕”

是不同自然特性的,

“匕首”及“匙”中“匕”,

指的是“刀”的反向,它是“刀”相对的,

“刀”最初是作为食具诞生的,

类似现在所用餐刀,

之后,逐渐发展分化为

小的汤匙、匕首和切菜用刀。

二者的自然特性完全不同,

在组成合体字时表达字义是完全不同的。

03

理解“比”与“从”的不同思维表达

理解“比”与“从”的不同,首先需要“人(亻)”与“匕”的对立性

“人(亻)”“匕”是相对的,是对立的——

“人(亻)”,象侧面直立人形;表示“正向侧面直立”

“匕”,与“人(亻)”相反,象侧面直立反向人形;表示“反向背面直立”;“匕”,反向背离而远去、偏去。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9)

如何理解“比”是“反从”?

二人为从,二匕为比;

反从为比,反比为从。

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比”与“从”字同形,

和“从”字形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比”之行为与“从”是相反的。

“比”与“从”虽然均有“二人并立”之义;

但是因为“人(亻)”与“匕”所面对方向是相背、相反的,

在用字时或在构成合体字时,

在其中思维表达也是相反、相背的。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0)

▲ 从-甲骨文

“从”

二人正向阳,为“从”

二人正向重复,强化表达“从”正向行为。

是人“正向”行为;

是正向阳的,

是正向的,是中正的,

是向善的,是良好的;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1)

▲ 从-小篆

如在《论语·为政第二》中,有“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句,这里“从”,是“跟从,随从,跟随”之义;先行得通了,先行为善了,先行是对的。

“先行”,“从善”,成为“后从”之榜样,这是君子所为。择善而从,先行而后从。

通俗一点说:先行表率,而后从之。

所以会说,从善如流,择善而从,从良,从好,等。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2)

“从”相对的反向行为,

就是“比”。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3)

▲ 比-小篆

二匕反(反向人)向阴,为“比”

二人反向重复,强化表达“比”反向行为。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4)

就是人“反向”行为;

是反向阴的,

是不正的,是偏颇的,

是偏私的,是偏执的,

不是正向从善的行为。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5)

▲ 比-甲骨文

同时,“比”

既是二人反向的,又是比肩而立在一起,

是“偏私,偏执”的勾连结在一起;

两个人关系亲密,比肩而立在一起,

其言行都非常相似却是反向不正的。

自然就是“结党营私”。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6)

▲ 比-金文

这就是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比”字所表达之

“结党营私”“偏私结党”义。

君子当周正而不偏比,

小人有偏比而不周正。

小人比而不周:

两个人步调一致,组成了少数集体,

因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心思不正,

于是“结党营私,蝇营狗苟”啦。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7)

是“从”?还是“比”?

均以类相与,或“从”或“比”?

士之趋向,不可不慎。

04

如何“比”喻与“比”肩?

“比”喻与“比”肩有不同“比”表达——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8)

如何“比”喻?

“匕匕”为比,

前一个“匕”与后一个“匕”相比较、相对应。

前一个“匕”作为所言之人或物,

而后一个“匕”则是作为参照之人或物来比较、比对。

可以物比物,可以人比人,

可以物比人,可以人比物,

这就是“比”的——

“比而同此,比而喻此,比而较此,比而对此,比而照此”等;

就此产生

“比同、比喻、比方、比较,比对、比照”等词义。

这也是诗经中“赋、比、兴”中的

“比”修辞之法。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9)

如何“比”肩?

比肩而立

“匕匕”为比,

一个“匕”连接着一个“匕”,

两个人“匕匕”合并而“比”立在一起,

这是“比肩”;

肩并肩而立,步调一致,

也是“比肩而立”。

05

关联类似成语用法

如成语应用:

朋党比周,朋比为奸,阿党比周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0)

朋党比周:也作“朋比”

朋党:集结成党。比周:相互勾结。

指一群人彼此勾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

“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

《荀子·臣道》:

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

阿党比周

阿:阿附;

阿党:阿谀奉承结党。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2)

朋比为奸

指一群人彼此勾结集党营私。


我是 @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人字学习法、说文解字、汉字思维、快速识字、国际中文,汉字博物】

想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能力!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