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时间里,有上万个家庭开始和荷小树一起重视亲子阅读。

开始带着孩子多去书店或者是在家里搭建读书角,给孩子准备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

因为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一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而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

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根本不喜欢阅读,于是就觉得是孩子缺乏上进心,不听话,打上一个“不爱阅读”的标签。

其实,孩子是否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与父母的努力和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来给各位家长支支招,掌握这3点,让我们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汇找准方向!

01. 选书过程中,父母要和孩子多商量

给孩子选书有个基本原则:孩子和父母在选书过程中要多商量。

卡尔维诺有一本书叫《为什么读经典》,关于好书有十四个定义,我觉得这些定义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深思的。列举几个例子:

经典作品就是那些我们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来说,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

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种幸福的经验。

比较科学的方式就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书的同时,也给孩子一定的图书选择空间。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读。

其实这本书好不好,我们成人在看过一遍以后,会有一个大概,但是只有在跟孩子一起读过之后,才能对于这本书一个准确的判断。

其次,给孩子选书,应该与孩子的年龄相契合。儿童阅读,有个黄金定律,就是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的书。

【幼儿园】主要以绘本为主

【小学低段】以桥梁书逐渐过渡到儿童文学。

【小学生中段】的时候,开始接触一些科普书、历史地理类的书籍。

【小学高段】就可以持续地深入,把各个门类持续地往深入去发展。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选一些凯迪克金奖类的书,丰子恺奖的书,或者信谊图画书奖的书。这些奖项都是图画书类的奖项,而且内容和品质都非常好。

如果孩子是小学生,给孩子选择一些儿童文学类的作品,比如纽伯瑞奖、冰心奖,这些奖项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纽伯瑞文学金奖的作品,现在看来都是非常棒的。

另外还要注意一下,童书有很多种类。儿童文学、儿童诗、童谣、科普书还有故事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不同种类的书都给孩子看一看,逐渐扩大他的视野。

该怎么让孩子自己学会读书(怎么培养一个超爱读书的孩子)(1)

02. 孩子在读书过程中,父母尽量不要打断

父母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断,不要给孩子提出过多的问题。

在《我的图画书论》里,松居直开篇的时候就写的这种情况。

如果孩子一开始就带着父母提出的问题去读书,他很难一下子进入书中的世界,这种看似很好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阅读,反而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孩子的阅读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对于一本书,只要他愿意读,有足够的兴趣,他愿意去思考,这就足够了。

真心希望各位父母能够跟孩子一起去读书。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大了会认字了自己读书就好。

其实父母跟孩子一起读书的作用,不仅是培育亲情,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这种交流和影响,往往比读了书的内容更有价值。

该怎么让孩子自己学会读书(怎么培养一个超爱读书的孩子)(2)

03. 孩子偶尔看些“闲书”,父母不用过度紧张

记得莫言先生在《会唱歌的墙》一书中也提到自己读闲书的经历: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但是就是这些“闲书”,打开了莫言阅读世界的大门。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种看“闲书”的阶段,因为所谓的“闲书”,有时候就能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

因为这种喜欢大部分时候都是很短暂的,他此刻喜欢的,不代表以后只看这个类型;你想推荐给他的书,此刻不愿意读,也不代表他未来不会再翻开。

读得多了,孩子逐渐建立起个人判断,也慢慢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只要给他们点时间,多一些疏导,就不用过于担心“闲书”把孩子带坏。

早期的儿童阅读,一定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让兴趣驱动孩子去主动读书。

该怎么让孩子自己学会读书(怎么培养一个超爱读书的孩子)(3)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或许不能把孩子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是书籍可以做到这一点。

只要父母足够重视又足够耐心,培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真的一点都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