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0年即将结束,决战脱贫攻坚胜利在望。
2013年11月3日,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怀化全市上下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毅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啃下最后的贫困硬骨头,当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报春鸟”。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到了最后关键时刻。
怀化日报社编委会成员率队赴全市13个县市区采访,聚焦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从今天起,怀化日报推出《走向胜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型采访系列报道,充分展示五溪大地脱贫攻坚新气象、人民群众新作为、各级干部新担当,为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鼓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奏响新时代的壮丽凯歌。
千年辰阳正青春
——辰溪县脱贫攻坚生动实践
记者 石金鹏 龚彦 通讯员 杨晓 何小平 陈雍容
辰溪,古名辰阳,位于沅水之滨、辰水之畔。同时,她地处雪峰山腹地,素有“湘黔门户,云贵锁匙”之称,是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
这里有历史的偏爱,自然的钟情。但高山耸立、溪壑纵横往往也是当地群众贫穷的客观环境,阻滞了辰溪人民“放飞梦想,追逐小康”的前行步伐。
2013年,在考察湘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后,中华大地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冲锋号角。
金鼓雷鸣。辰溪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千年梦想变为现实。2018年,辰溪如期脱贫摘帽,99个贫困村相继出列,19529户、74961名贫困人口摘掉穷帽,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20.89%降至0.99%。2019年,辰溪县高标准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我们代表湖南省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我县的漏评率、错退率均为零,群众认可度达98.13%,在湖南3个接受评估县中排名第一,为湖南争了光。”谈及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大考,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辰溪县委书记杨一中脸上挂满了笑容。
古老的辰阳,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正焕发出蓬勃的青春力量……
决心笃定 凝心聚力
谋定后动,有章可循。
作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辰溪县面临贫困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缺欠、资金缺口很大、内生动力不足“五座大山”压力。
对于如何科学谋划脱贫攻坚战,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幅作战蓝图:第一步坚决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紧紧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一确保两完善三率一度”狠抓落实,在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第二步,坚决落实“四摘四不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既定目标。为此,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实现2018年整县脱贫摘帽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精准制定了乡镇、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计划书,“一村一策”“一户一策”计划表,明确了“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三级指标体系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方法路线和保障措施,让脱贫攻坚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县委书记一月一调度、县长半月一调度、县扶贫‘五人小组’一周一‘碰头’,11个联席办,23个乡镇、272个村一月一例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一项抓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顺利推进。”谈及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谢建军介绍了辰溪做法。他告诉记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精准扶贫不仅要带着感情责任,更要带着真金白银。2014年以来辰溪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5亿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
为汇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辰溪县坚持县、乡、村三级结对帮扶,杨一中、谢建军率先垂范,分别选择最为偏远的上蒲溪、苏木溪两个瑶族乡作为联系点,找症结、认“穷亲”,带头落实“三走访三签字”要求,带动全县34名县级领导、134个结对帮扶单位、10244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扶贫,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辰溪始终坚持‘三级书记’抓脱贫,构建由包干责任体系、分工责任体系、补充责任体系组成的‘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层层立下‘军令状’,真督实考严问责,做到‘不摘贫帽就摘官帽’。”谈及责任体系建设,正在辰阳镇督查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的辰溪县委副书记万里介绍道,在“三位一体”责任体系架构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分管县领导、联乡联村县领导、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帮扶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结对帮扶责任人承担包干责任,县扶贫、发改、住建、水利、教育、卫计、交通等22个行业部门承担分工责任,社会帮扶力量承担补充责任,脱贫攻坚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备受青睐的稻花鱼
“专盯不落实的事,紧盯不落实的人,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精准发力,为坚决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谈及监督问责,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邓宗金说。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辰溪县还在全市率先建立脱贫攻坚督巡办,抽调精干力量,做到“一月一部署、一督巡、一讲评、一问责、一通报”。
精准施策 称心如意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辰溪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金秋九月,潭湾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一栋栋红瓦黄墙的房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住户正忙着将稻谷收仓,处处展示着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画面……这是3年前全省扶贫易地搬迁推进会的地点——大酉人家,堪称脱贫攻坚中精准施策的样板工程。
为切实解决“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难题,辰溪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头炮”,围绕“因地制宜规划、尊重群众意愿、灵活选择地点、实行梯度安置”的思路,在全省率先实行脱贫攻坚易地安置,探索出了县、乡、村“三级梯度”搬迁安置模式。对此,县发改局局长周丹解释道:“我们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集中安置到县城或园区;将条件稍差或要求留在乡镇的贫困户集中安置到中心镇;对没有离乡意愿和自身条件差的贫困户在中心村分散安置。”
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安置模式,是妥妥的精准施策。自2016年以来,全县完成3707户搬迁任务,建成集中安置点16个。贫困群众也因此获得了满满幸福。74岁的张金绣因家里太穷,4个儿子先后离婚,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儿媳离家而去。住进易地搬迁新家后,她情不自禁赋诗一句:“春夏秋冬好风光,大酉人家好地方。”
无独有偶。来自长沙师范学院的扶贫队长邹勇一到玉溪村就收集民意。一年时间,109户贫困户他走了个遍,每到一户就塞给村民一张名片,反复交代“有困难,记得找我邹勇”。2018年5月24日晚11时,村民舒象立不幸被毒蛇咬伤。邹勇接到电话后与队友刘冲连夜将老人送往县人民医院,保住了性命。事后,舒象立说:“邹队长为人实在、贴心。今后谁不满意,我跟他急!”这是辰溪精准施策“两包一满意”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无上访、无治安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的目标,辰溪县结合扶贫攻坚开展“两包一满意”活动,即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责任人包贫困户满意,村临时党总支、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组长包非贫困户满意。2019年,全县176个村成功实现“一不三无”创建目标。
“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是辰溪每年初精准找问题定措施的必修课。为了把每个村、每一户的所有问题全部找出来,该县每年3月严格对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一确保两完善”政策标准进村入户开展细致调查,既调查实现脱贫或巩固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调查为实现脱贫或巩固提升计划采取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把所有调查户、所有村的所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来,形成“一户一策”“一村一策”,落实整改措施。
“四支队伍”集村部,是辰溪将力量聚集到村,精准施策决战脱贫的生动反映。“将精干力量集中在基层,逐村逐户解决问题,确保问题不过夜”是辰溪扶贫工作坚持的一个原则。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华建介绍道,该县坚持以村为作战单元,推动脱贫攻坚重心下移、力量到村,确保高质量整体脱贫摘帽。2018年以来,辰溪县明确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包干责任,配备272个临时党总支书记到村里开展工作,排查解决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五级联动、三级验收”是扶贫攻坚整改清零中精准施策的又一见证。谢建军说:“我们坚持以‘农户、结对帮扶责任人、村、乡、县’五级联动来切实解决各类问题,即农户通过自身努力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由帮扶责任人帮助解决,帮扶责任人解决不了的村里解决,村里解决不了的乡镇统筹解决,乡镇解决不了的县里协调解决。”在省脱贫攻坚“回头看”活动中,该县实行严格的“三级验收”制,即先由各村临时党总支书记组织驻村扶贫工作队、村组干部,对所有问题整改进行“回头看”,现场核实,查漏补缺;再由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带队,对各村问题整改情况一个村一个村进行验收,再次开展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最后由县里组织专门队伍对各村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抽查验收。
一个个精准施策方案形成了脱贫攻坚的辰溪方案。全县10244名帮扶干部带着它们活跃在23个乡镇的272个行政村,就像满天繁星聚集在一起,成为一团温暖人心的火焰。
产业落地 齐头并进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杨一中在介绍脱贫攻坚时感叹:“扶贫工作最棘手的是产业扶贫。给一坨钱不一定搞得好!老百姓脱贫还得靠产业……”在他看来,产业重要、难搞。因此,不论走到哪个乡镇村组,他始终把产业扶贫放在心坎上。
“乡镇有些什么支柱产业?”
“有多大规模,效益怎么样?”
“贫困户的产业是什么?”
这些都是他所到之处必须掌握的情况。
扶贫产业如何布局?辰溪县因地制宜形成了“四位一体全覆盖,四跟四走摘穷帽”的发展思路。“四位一体全覆盖是指将稻花鱼、油茶、大棚蔬菜、光伏等省重点扶贫产业项目,鸡蛋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县骨干扶贫产业项目,黄桃、葡萄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项目,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项目结合起来,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向玉超介绍道,“而四跟四走摘贫帽指的是推行村党支部 新型经营主体 产业 贫困户模式,在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如何抓产业?面对产业人才缺乏的现状,辰溪通过能人带动等方法,探索出引领带动的路子;面对销售难的问题,孝坪镇率先打出“扶贫代销店”,并在全县推广;遇上技术难题,安排工作队上门服务;交通不便,水电不通,信息不灵,政府就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总之,一个难点一套应对办法。
产业扶贫立竿见影。稻田养鱼在辰溪历史悠久,稻花鱼在乾隆年间成为朝廷贡品。2014年以来,全县将稻花鱼作为脱贫攻坚主打产业,将产业面积扩大到了15万亩,让9206户参与其中,并多次举办“中国·辰溪稻花鱼文化节”来做大做强。
在修溪镇坳门村罗汉果基地,嫩绿嫩绿的果儿挂满枝头,成为当地致富的宝贝疙瘩。“不愁销路,男女老少都能种,技术要求不高,当年见效。”村民万兴靠笑眯眯地给种罗汉果总结了四个“好”。
在永新农林育苗基地,近4000亩油茶苗连成一片,昔日煤窑变成了绿海,实现了由黑变绿的转身。1500名贫困户在此入股分红,每天近200人在此劳作。基地员工李富英家里有上学的儿子和多病的母亲需要照顾。在家门口就业,帮她解决了大困难。她笑呵呵地说:“在这里工作有两三年了,收入固定,照顾老人和孩子方便。”
“我们抓住关键少数党员干部,让他们带头抓产业,尽可能让所有村民普惠受益。”柿溪乡党委书记杨春华介绍,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开始反思,村干部开始找差距,形成你追我赶抓产业的氛围。漫步在有山有水的柿溪乡,前来调运葡萄的货车、小汽车络绎不绝,冲着葡萄稥甜味而来的蜜蜂在嗡嗡飞舞,为这个“葡萄之乡”增添了不少生气。
稻花鱼、油茶、罗汉果是产业扶贫的一道道风景。黄桃、茶叶、葡萄、有机大米……都是辰溪扶贫产业的靓丽名片。自2014年以来,辰溪新发展油茶7.2万亩,惠及贫困户3520户;发展稻花鱼15万亩,惠及贫困户9206户;发展水面养殖业2.1万亩,惠及贫困户744户;发展大棚蔬菜1.2万亩,惠及贫困户1793户;建成特色产业园94个,绑定贫困户3163户。
产业发展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扶贫产业满园春的同时,辰溪基础设施也做到了齐头跟进。
“这几年,政府投入真不少!户与户之间都是水泥路。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厨房、厕所、屋檐、瓦片都翻了一遍……”苏木溪金水村的石渊常笑着对记者说,“要不是政府,我们想都不敢想!哪里有这等好事哟!”
自2014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91.5公里、通达通畅工程454公里,覆盖率达100%。累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77处,解决18.25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没有完善的水、电、路,不可能有产业的大发展。”罗子山瑶乡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昌胜兴奋地说,“凭着政府给我们30万元修路,就应该铆足干劲朝着‘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的梦想前行。”利用乡村公路硬化到位的条件,罗峰村种植大户廖家亮在罗子山种上高粱200余亩,把产业做到了贵州茅台镇。
荷叶别样红
激发动力 充满活力
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动力。因此,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在脱贫攻坚初期,辰溪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一部分人因缺乏文化技术导致脱贫信心不足,一部分人依赖于政府救助,伸手要贫困户、低保户;一部分人孝心缺乏,逃避赡养义务致使父母生活困难……
面对“心穷”之人怎么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只有人人勤劳向上,穷根方能得到根治。”县委、县政府给心穷之人开出了良方。该县围绕突出理论政策宣传、提升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文章。
“镇、村干部反复上门给我宣讲政策,让我明白了自己不符合贫困户、低保户的条件,致富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潭湾镇杉林村村民欧家文说,在党员干部的悉心教育下,自己不再去争贫困户。脱贫攻坚以来,辰溪县实施了“习语入心”“红喇叭开讲了”等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每月定期走村入户,以“微宣讲”等方式重点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脱贫攻坚政策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确保了脱贫攻坚政策入户率、群众知晓率达100%。
“今年种植了5亩罗汉果,预计收入可达4万元。搭帮村主任阳兴礼手把手教,让我掌握了栽培技术,对于脱贫不用担心!”来坪村残疾人张贤贵信心满满地说。为切实拓宽贫困群众就业门路,辰溪县推进“一户一产业,一人一技能”计划,县乡策划实施了“稻香鱼”“科技致富你我他”等科技志愿服务项目,除整合县乡农技科技人员力量外,明确每个村组建1支由乡村种养殖能手组成科普志愿服务队,采取集中培训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各类种养殖技术难题,让成千上万的贫困户信心百倍地走上了兴村富民之路。同时,县人社、扶贫等部门志愿者每年还举办就业技能培训,分批推荐至企业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集约土地1000余亩,安排就业130多人。身体正常人都难做到,龙头庵乡残疾人肖从玉偏偏做到了,这个创业典型树得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后塘瑶族乡前塘村村民舒远文底气十足地说。舒远文一家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肖从玉身残志不残典型示范带动下,他一家人树立了创业致富信心,设法筹款买来收割机创业,还带动20多户贫困户发展优质稻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示范户。近年来,辰溪县突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倡导村民“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爱护环境、节俭持家、孝老爱亲”,各地掀起了“学典型,赶先进”建功创业新热潮。“不当贫困户,争当致富星”成了辰阳大地新风尚。
“村里的‘春晚’新华社都报道了,我们都成明星了!”孝坪镇坪里村李元兵高兴地与亲友们交流道。今年春节,该村举办了春晚暨首届农民运动会,打糍粑、挑稻谷、背媳妇、孝顺媳妇针艺织工比赛等趣味节目被新华社报道。“如果老百姓思想不通,对扶贫工作不支持、不参与,光靠干部热,那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一定得让贫困户参与。”孝坪镇党委书记余学泉谈起了激发内生动力的感受。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辰溪策划了“村村办春晚”主题活动,要求每个村因地制宜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让村民在娱乐中接受感恩教育,感受村里公共服务变化,努力消除不平衡心理。在健康文化娱乐熏陶下,村民自觉远离了牌桌酒桌,走向书屋广场和产业基地。
离县城123公里的苏木溪瑶族乡缭田村,在扶贫工作队来之前,80%的村民没有到过县城。工作队入驻后,分批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见世面,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各类颇具瑶乡风味的文体娱乐活动。4年时间过去了,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县委驻村工作队队长毕孝勤感慨地告诉记者:“过去呀!乡亲们是缩手缩脚。现在是意气风发。大家觉得脱贫光靠政府还不行,得从心里加油干!”
“激发动力,充满活力。”充满活力的又何止是一个缭田村!脱贫攻坚以来,辰溪县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和信心,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昔日的柿溪乡溪口村是赫赫有名的“上访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锦滨镇周家湾村和火马冲镇山塘驿村凭着乡风文明和产业兴旺成为村美民富的排头兵。
“脑袋富了,言行文明了,干事有底气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激发出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兼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的谢建军由衷地说道。
丰收的喜悦
功成有我 感天动地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是中坚力量。
“我们要如期脱贫,更要高质量脱贫。要让群众认可满意,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是辰溪县委县政府对辰溪人民的庄严承诺。诺言如山,辰溪各级党员干部以“功成有我”的担当践诺,书写着感天动地的故事。
今年9月9日,贫困户蒲怀章提着蛋糕和几个村民来到村部拉着袁军的手说:“这几年你是操碎了心。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扛着。今天我们几个老哥哥来凑个热闹,祝你生日快乐……”这一天是罗子山瑶族乡罗峰村扶贫工作队袁军43岁的生日。
罗峰村海拔1378米。作为辰溪县委大院里的干部,袁军有机会去离县城近一点的扶贫村,却主动选择了偏远村。那时小儿子出生才四个月,妻子也在机关上班,两个孩子只能交给身患癌症的母亲照顾。
谈起扶贫的感受,他有欣慰,也有内疚。
他说:“欣慰的是姑娘愿意嫁到罗子山了,乡亲们干啥事都有精神了,村民不再和我们客气了……”
说到内疚,他说:“小儿子3岁了,还没有跟他在一起过一个生日。”
“妻子上山来看我,还得让她帮我整理资料,建立台账……”
“夫妻俩都下乡扶贫去了,儿子吃不上奶,脸都哭青了,奶奶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孙子打车到几十里外的扶贫点找妈妈喝奶……”说着说着,这位高大的汉子眼角里闪着泪花。
巾帼不让须眉。修溪镇椒坪溪有个扶贫女队长叫谢溪梅。初来乍到,椒坪溪村留给她的家底是:公路不畅、信号不通、饮水没保障、产业零基础。不服输的谢溪梅白天跑项目、要资金,晚上到群众家商议脱贫之策。谢溪梅的执着彻底打动了浙江安吉商人魏宏伟。2018年5月,魏宏伟与椒坪溪签订土地流转合作协议,以“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茶苗1000亩,并成立千里缘农民种植合作社,让全村136户贫困户入股入社。仅此,村民劳务收入当年达500万元。
为了扶贫,谢溪梅变成了女汉子和工作狂。一次,她连续3天加班到凌晨2点钟。第四天早上去镇上开会,因疲劳过度晕倒在政府的操场上,摔得鼻青脸肿。她醒来后,还牵挂着村里的脱贫工作,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伤势。
与扶贫队员奋战在一线的少不了乡村干部。
2015年,汤家葡调任仙人湾瑶族乡党委书记。这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37户,贫困人口6120人,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敢于担当作为是他的座右铭。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儿子高考从未陪伴一天,女儿出生也只是到医院打了个转就返回岗位……对于扶贫,他每年要走遍全乡贫困户,成为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定心丸”。
村干部也一样拼。后塘瑶族乡丹山村有1287人,其中贫困人口343人。为帮助村民脱贫,村支部书记叶世玉个人垫资累计30多万元用于机耕道建设、人行便道建设和房前屋后改造。他组织村民发展短尾猪,让村民平均收入达到了12000元。
辰溪何止一个袁军,一个谢溪梅,一个汤家葡,一个叶世玉!有272个这样的扶贫队长,10244个这样的扶贫干部。
对于干部的苦与累、汗与水,杨一中饱含深情地说:“脱贫攻坚中,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广大基层干部‘用五加二、白加黑’攻下了一个个堡垒,赢得了决战的胜利。大家的精神每时每刻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辰溪县委、县政府正在精心描绘“十四五”富民强县宏伟蓝图,千年辰阳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春天。
(本版图片由辰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千亩蔬菜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