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思音说钢琴”关注我,及时获取钢琴知识和音乐干货。


引 言:他是贝多芬忠实的崇拜者和虔诚的抬棺人,他是音乐大师萨列里的高徒,他比莫扎特还要短命,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把艺术的瑰宝和音乐的希望永远留在了坟墓里。他,就是“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什么时期的音乐家(有趣的音乐家十四)(1)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姓 名: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

籍 贯:奥地利 维也纳

生 日:1797年1月31日

星 座:水瓶座

职 业:作曲家 小提琴、钢琴演奏家

流 派:浪漫主义

成 就:浪漫主义早期的杰出代表,歌曲之王

代表作: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冬之旅》;钢琴小曲《音乐瞬间》


正 文:从莫扎特开始,音乐家们开始不再靠给贵族们打工生活,然而真正意义上做到这一点的,却要从舒伯特开始。

舒伯特出生在音乐之乡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热爱音乐的小学校长,而这种对音乐的热爱,使舒伯特能够从小就接触音乐知识,并能够有机会学习演奏钢琴和小提琴。

舒伯特的年代,正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大放异彩之时,而他本人更是视贝多芬为偶像,虽然他俩没见过几回面,而且实话说,这两人的作品风格差异挺明显……

15岁那年,舒伯特开始跟随维也纳著名的音乐大师萨列里(详见《有趣的音乐家(十)——湮没于谣言的大师 萨列里》)系统地学习作曲。

萨列里非常看重舒伯特,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舒伯特也不负老师的期望,年纪轻轻就已经能够创作交响曲。

为了能够维持生计,舒伯特在父亲的学校里当了一个教师,利用不上班的时间搞创作和学习。

然而这种时间的持续并不长久,因为舒伯特的音乐灵感源源不断,而教课却不可避免地占用了他的时间,使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创作。

于是,在当了几年的教师后,舒伯特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当一个自由音乐家,靠自己的作品吃饭。

自由音乐家,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在当时,这么干就等于丢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无业游民”。

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在舒伯特短暂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相当贫困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舒伯特的作品质量不高么?当然不是!

舒伯特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当时优秀的艺术才俊,虽然圈子的人员不断地更迭,但是舒伯特永远都是他们的主心骨,他人都佩服舒伯特的音乐才能。

而舒伯特的老师萨列里,长期保持着给他开小灶的状态。如果舒伯特是一个平庸的作曲家,值得萨列里那么费心么?要知道,萨列里在当时的维也纳,那就是最高的音乐权威。

那是因为舒伯特太懒,作品数量太少的缘故么?

也不是,舒伯特还在当老师的时候,仅仅他18岁那年就创作了一百多首作品,平均算下来2、3天一部。事实上,舒伯特是一位非常多产的作曲家,别看他活的时间短。

那造成舒伯特经济拮据的原因是什么呢?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就是,舒伯特醉心于音乐创作,却忽视了一个现实情况:当时的音乐家想要推销自己,是需要首先以有名望的演奏家身份在公众面前展露才能的。

而他很久后才认识到这一点,一直到他生命中最后的几年,他亲自召开音乐会后,才使他的作品开始被大众所了解。

而外因,是因为当时的作曲家虽然“自由”了,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由于出版商的短视,各种压价盘剥,导致舒伯特的作品没有得到对等的价值,报酬十分低微。

正是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经济问题困扰了舒伯特的一生,也无外乎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丝的哀怨和忧郁了,谁缺钱不怨啊?

不幸的是,虽然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不过由于他不顾辛劳地创作,累垮了自己的身体,导致年仅31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按照他的遗愿,他被安葬在了贝多芬的墓旁。事实上,他只比贝多芬多活了1年,而贝多芬去世时57岁,他才31岁。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在贝多芬的葬礼那天,舒伯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抬棺人,毕竟是自己崇拜一生的偶像逝世了。当天晚上,他和几位好友饮酒感叹,舒伯特举杯说道:“让我们为下一位离世的天才干杯!”结果第二年,舒伯特就去追随他的偶像去了……

不得不说,他的乌鸦嘴准确预言了自己的命运。正值创作高峰的他的猝然离去,给音乐界带来了太多的遗憾。


声 明:本文为思音说钢琴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趣的音乐家》系列文章,仅为方便大家对音乐家的生平及作品风格做大致了解,请勿作专业研究使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或是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顺便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