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田文在秦国(齐国孟尝君田文)(1)

说起田文这个名字你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提及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鸡鸣狗盗的典故就是从他那里传过来的。田文出生于齐国贵族世家,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士族阶层,本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奈何出生日期是道坎,以至于险些成为流落街头的弃儿。孟尝君田文出生于农历五月五日,恰好这一天的卦象是凶兆之日,田文的父亲田婴是个迷信思想极其浓重的人,偏偏新生子赶到这档口。

孟尝君田文在秦国(齐国孟尝君田文)(2)

田婴画像

既然上天预示着灾星临门,那么遵循眼不见心不烦的道理,干干脆脆地将灾星扔出门外,任其自生自灭,惹不起躲不起总是个解决办法吧。再在此特地介绍一下田文的霸道父亲田婴,家里的绝对权威,说话分量不言而喻,换句话来阐述,田婴的俸禄供应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花销,妥妥的大家长风格。田婴是齐国的宗室大臣,往远了说是位高权重的老臣,往近了说那就是齐宣王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无论是官衔职位还是血缘关系,田婴都是齐国柱国级的人物。此时的齐国早已不是姜氏的天下,自从田氏代齐之后,战国时期的齐王都姓田,田婴宗亲大臣的身份,象征着他和齐王血浓于水的亲戚关系,拿后世封建王朝的说法标准来算,田婴就是皇朝亲王级别。

孟尝君田文在秦国(齐国孟尝君田文)(3)

孟尝君剧照

众所周知,西周王朝建立以后,周公煞费苦心地设立了一套继承制度,即嫡长子继承者,按照王、诸侯、卿大夫、士四个阶层来划分。比如说周王的嫡长子就是未来的王,其他的庶出子就是未来的诸侯,诸侯的嫡长子是未来的诸侯,其他的庶出子就是未来的卿大夫,依次类推地划分下去,严格森严的等级制度。田文生活的年代是战国时期,虽然彼时的东周王朝俨然沦为小诸侯国的地位,但这种传承制度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近千年之久。田文是妾室所生,属于庶出子,论传统的血统观念,地位要比嫡生子低,自然难以继承父亲田婴的地位和富贵。况且田文的运气出奇得差,生辰八字无一不踩遍了父亲心里的雷区,上朝回来的田婴直喊晦气,原本还幻想着母凭子贵的小妾,瞬间受到五雷轰顶般的打击。

孟尝君田文在秦国(齐国孟尝君田文)(4)

孟尝君雕像

怒不可遏的田婴命令小妾将还是婴儿的田文扔到荒郊野外,野狗扑食也好,豺狼饮血也罢,都与田家毫无关系。虽然田婴在家里的地位就是天,但架不住母爱的伟大,如果说怜惜田文的只有一人,那她就是田文的亲生母亲。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绝情狠心的田婴要抛弃孩子,小妾不忍心看到孩子刚生下来,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踏上黄泉之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小妾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将儿子田文送到亲戚家里抚养,最起码要先把命给保住,总好过在野外殒命。时光荏苒,转眼田文在亲戚家寄养到十六岁,田文的母亲眼见时机日渐成熟,不再忍心让儿子在漂泊受苦,准备设计一出父子相认的戏码。为此田文母亲找到了田婴比较宠爱的儿子,以庶母的身份苦苦哀求,好不容易才把田文从亲戚家接过来。

孟尝君田文在秦国(齐国孟尝君田文)(5)

孟尝君剧照

已是齐国国相的田婴,第一眼看到田文的时候,眼神里不是惊喜,而是莫名地愤怒,他指责一旁的小妾:“我当年不是要你把他扔了吗,为什么不听我的安排,现在竟然还让他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是田文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此前他只听说过父亲的事迹,也了解到父亲抛弃他的迷信理由,可当他亲眼见到父亲的时候,竟然是个动不动发脾气的老头。


眼见母亲被父亲百般指责,这个时候的田文展现了从容不迫的态度,他眼神坚定地直视着田婴:“父亲大人,你能为当年抛弃我找个理由吗?”田婴没想到这个遗弃子面对咆哮的自己能够镇定自若,而不是像家人一样畏缩不前,他决定好好地和田文谈谈:“我听过一句老话,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高能够高过门户,将来是父母的克星,子孙后代也会因此受影响,家道中落、一蹶不振。”田文听到这个解释的时候,心里止不住地嘀咕,这都是什么神仙逻辑,天下如此之大,五月出生的孩子岂不都是害人精?

孟尝君田文在秦国(齐国孟尝君田文)(6)

孟尝君剧照

结语

田文连珠炮似的发问,让起初不置可否的田婴瞬间迷糊了起来,他慢慢觉得田文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子孙后代的福报真的要通过驱逐亲生儿子来完成吗?看到田婴的神情由最初的发怒到若有所思,田文满是欣慰地又给了父亲一份提醒:“您做了齐国三年的国相,土地没有扩大一分,您却积累了用不完的财富,这对于齐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吗?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未来数百年的时间里,齐国在诸侯的地位愈来愈低,您的子孙又怎么能独善其身,这些影响又怎么是单单驱逐我而改变的呢?”

不怕老子固执己见,就怕儿子有理有据,田文的一席话让父亲田婴醍醐灌顶,从那之后田文就顺利回到田府,受到父亲的重视和培养。有了丰富的教育和人脉资源加成,再加上田文的刻苦努力,终成历史上我们熟知的孟尝君,谦逊有礼的翩翩公子。

参考资料:

《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