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变化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多:体重增加一倍;从刚开始只能把头抬起一两厘米,到能像做仰卧起坐一样做起来;手的动作也越来越精确,从一开始的紧握拳头,到无目的地乱打,最后能精确地抓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宝宝0-12个月成长过程各阶段?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宝宝0-12个月成长过程各阶段(6个月的成长变化总结之第一个月)

宝宝0-12个月成长过程各阶段

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变化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多:体重增加一倍;从刚开始只能把头抬起一两厘米,到能像做仰卧起坐一样做起来;手的动作也越来越精确,从一开始的紧握拳头,到无目的地乱打,最后能精确地抓拿。

宝宝的思维过程也在成熟:最初主要是反射性动作,后来变成了经过思考后做出的行为;最初没法解释得哭闹,逐渐变成了可以理解的信号。在这个阶段,父母也在飞速进步,从最初“我根本不知道他要什么”到“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一个最奇妙,最惊喜的阶段。现在我们先从第一个月开始了解宝宝的成长细节。

需求多多

这个月我们要多抱他,多爱他。第一个月对父母来说是调整的阶段,调整角色的转变 ,快速进入到一个做父母的角色和状态中。对于宝宝来说是适应的阶段,适应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环境。

弹簧似得肌肉反应

这个月你发现你向外拉宝宝的胳膊或腿,或想打开他紧握的拳头,他们很快就弹回到原来蜷曲的姿势。随着宝宝对环境的适应,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宝宝的身体会渐渐放松下来。

当你想拉直宝宝的手脚时,经常会听到或感觉到膝盖和肘关节处嘎嘎作响,这是橡胶状的韧带和松弛的骨头发出的正常声音。这些声音随着长大也会消失的。

宝宝受到惊吓

这个月宝宝很容易受到惊吓,下巴经常发抖,手和脚似乎也在抖,可以用毯子裹好他,这样能缓和这些激烈的肌肉运动。(毯子的薄厚要看季节,不要觉得新生儿刚出生会怕冷就裹得厚厚的)这种正常的新生儿颤抖通常在宝宝满月后就会渐渐消失。

能看到什么

新生儿宝宝的卧室要把灯光调暗,建议用小夜灯代替卧室的大灯。最初的几天里多数宝宝大部分时间眼睛是闭着的,只是偶尔睁下眼睛,这让想跟宝宝有视觉交流的父母们有些失望。新生儿能看见,但看的不太远。20~25厘米的距离看的最清楚,恰好是妈妈喂奶时和宝宝面对面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他的世界就变的模糊起来。

能听到什么

新生儿喜欢跟在子宫里听到的节拍类似的声音,这是他们熟悉的音乐。起伏升降缓慢的音乐,如古典乐,是比较好的选择。没出生前做过胎教或经常跟宝宝说话的爸妈们,宝宝会辨认出那熟悉的声音并十分感兴趣的倾听。

你不必因为宝宝在睡觉就踮着脚走路或讲话轻声细语,婴儿能自己隔绝扰人的噪音。甚至在他醒着的时候,这些隔绝刺激的本能也在起作用。宝宝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他在凝神注视着床头的转铃,你叫他,他的视觉太专注了,超越了其他感官,就会对你的呼唤置之不理。你可以在他不怎么专注于某件东西的在试一次。(婴儿在两岁左右时也会有这样的行为)

如果宝宝看不见谁在跟他说话,他会很迷惑。宝宝喜欢看着讲话的人。要让宝宝注意你的声音,最好先跟他有视觉交流,在开始说话。

为什么哭

第一个月的宝宝大部分行为都是反射动作。饿了或者难受时他就自动会哭。他的行动先于思考。早期的学习是为了舒服和满足。他想吃奶,想要抱,想获得安慰,用的都是同一种语言——哭。他们用哭来试探和尝试我们的反应。然后形成“哭之后会有什么"的精神图像在大脑。就好像宝宝每次发出信号时,他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张图片,预计到即将发生什么。

婴儿发展专家把这种精神图像称为“图式"。这样的图像越多,宝宝的意识就发展越好。自动动作和啼哭就慢慢的成熟为思考或认知过程,当宝宝有所需要时,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副精神图像,来让他知道如何发出信号,满足这个需要。

所以妈妈们要尽快的适应和读懂宝宝的需求,学会根据直觉回应宝宝,几乎像反射动作一样,不用思考就能行动。你和宝宝重复练习这种信号和反应模式,进入到一种很和谐的状态。你就会发现带娃越来越轻松。习惯了这种信号与反应模式的宝宝也会信任周围的环境而减少哭闹。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还希望点赞,关注,收藏,评论。后期将陆续更新宝宝每个月的成长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