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的女入殓师在替逝者整理遗容时,意外收到了逝者儿子的一个请求,看着眼前这个6岁多的小男孩,她不忍心拒绝这个要求。但遗体整理到一半时,她却因为一项特殊操作不得不中断了她和男孩之间的约定。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1)

这位女入殓师名叫吴津娜,是我国“沐浴更衣”的第一人,从15岁开始就在家人的万般反对之下坚持要走这条路,而这一走就是几十年。她说,做入殓师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细心,更多的还需要耐心和同理心,把自己当成逝者家属才能真正体会家属在面对逝者时那种悲痛的心情。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那次答应男孩请求的事情。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2)

那是一位患了重病晚期的母亲,在受病痛折磨的最后时日里整个人已经面目全非,而肚子却鼓的老高。看着小男孩在母亲的遗体旁边不知所措,吴津娜答应男孩可以跟自己一起为妈妈整理遗体。

整个过程男孩都特别小心谨慎,生怕弄疼了妈妈。但是当进行到逝者腹部的时候,吴津娜犹豫了,她在挣扎要不要让男孩回避。因为遗体的腹部已经被积液充满,鼓的很高,如果不做特殊处理,遗体会很快腐烂,而且寿衣也很难穿上去。排出体液的过程看着会让人不适,出于对男孩的保护,最后吴津娜决定,还是让男孩暂时回避5分钟。

体液被排出来后,逝者的肚子也变得平坦,吴津娜再次请男孩进来。孩子在母亲遗体的那一刻,情绪有些激动,原来妈妈生前特别希望自己的肚子能恢复正常,这样就能穿上喜欢的裙子了。最后,在吴津娜的帮助下,两人一起为逝者穿上了漂亮的碎花洋裙。

看到妈妈那副像是睡着了的安详神态,男孩突然做了一个举动。他站起来朝吴津娜深深鞠了一躬,对她说:“谢谢你把妈妈还给了我。”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而这位80后的女入殓师也在此刻明白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3)

提到入殓师,大家不免心里都感到有些害怕,毕竟这是一个常年跟死人打交道的工作。传统观念中,死亡是一个很让人忌讳的字眼,所以从事跟死亡相关的工作在人们看来也是充满了晦气和阴郁的。

入殓师要负责为遗体整理遗容、沐浴更衣,甚至还要为他们按摩保持肌肉的松弛,面对一具冷冰冰的遗体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所以在这个岗位上的人确实值得我们尊敬,他们让逝者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向亲属作最后的告别,送他们走完最后一程。为逝者整理遗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4)

一、这是对逝者的尊重,让他们能体面、有尊严地跟亲人告别。逝者为大,不管生前患了多严重的疾病,也不管生前遭遇了怎样严重的车祸,让逝者能以完整安详的神态跟家属告别是入殓师的职责,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来的时候坦坦荡荡,走的时候体体面面,这是每个人对自己最后归宿的一种期盼。不追求大富大贵,只希望在世间的最后一程时能以安详宁静的样子跟家属告别,这样自己没有遗憾,家属的内心也能得到一丝慰藉。

尊重逝者,就要让其走得体面、有尊严,完完整整地来,完完整整地走,把美好、整洁的一面留给后人,这样回忆起来至少心里的痛苦会减少几分。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5)

二、可以安抚亲属悲痛的情绪。就像前文介绍的那个小男孩,妈妈生前因为患病,模样已经严重改变,高高鼓起的肚子也成了她心里的遗憾。而经过入殓师的一番整理,妈妈不仅变得漂亮起来,肚子也变得平坦,甚至能穿上生前喜欢的碎花裙子。男孩在看到妈妈的遗容时,内心悲痛的情绪得到了缓解,仿佛她只是睡着了,很快就会醒来,这在男孩的脑海中将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那些因为意外导致面目全非的遗体,对家属来说是视觉上的一种冲击,更是心理上的严重打击。看着昔日熟悉的面容,如今躺在那里甚至都分不清眼睛鼻子,可想而知,家属的情绪该有多么悲痛!所以,入殓师要尽量恢复逝者的遗容,让家属能再次见到那个熟悉的面容,这对家属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6)

三、传统丧葬礼仪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农村以前实行土葬的时候,遗体不需要拉到殡仪馆火化,也不需要入殓师帮忙整理遗容。但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去世的人,家属在将其装入棺材之前都会为其沐浴更衣,将全身擦拭干净,再换上干净崭新的寿衣,让逝者能以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跟亲属告别。

如今有了专业的入殓师来专门从事这个工作,这也让传统的丧葬礼仪进一步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让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但其本质并未改变,都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以及对家属的安慰,这是对生者和逝者都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7)

以上三点就是入殓师为何要为逝者整理遗容,归纳起来就是尊重逝者、安慰生者、传承传统文化。那有些朋友可能就比较好奇了,现在火葬场在火化遗体时家属可以申请通过电子屏幕观看整个火化过程,那入殓师在整理遗体时家属能否也在一旁观看呢?

虽然前文介绍的入殓师答应了男孩跟她一起整理遗体,而且现实中家属也确实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窗户来观看入殓师整理遗体的整个过程,但还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个过程。所以个人的观点也是不建议观看,具体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亲属的情绪过于激动,如果在一旁观看可能出现意外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流程。面对亲人离世,家属的内心肯定是充满悲痛的,那种伤心欲绝通过他们哭天抢地的哭喊声中就能感受出来。

如果家属在一旁观看整理遗容的过程,悲伤的情绪肯定一直无法停止,人在情绪长期处于过度激动的状态时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尤其是有些人本身就患有疾病,再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很可能出现意外。

而家属在一旁不断的哭喊声,也会影响入殓师专心工作,导致后续的工作无法按照预定好的流程继续进行。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8)

二、逝者生前遭受严重意外,入殓师在整理遗容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家属在一旁观看时间如果太久可能引起不适。曾经报道过一位男入殓师,对他印象最深的一具遗体就是完全看不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因为生前遭遇了特别严重的车祸,整个人几乎成了一个被压扁的“肉饼”。

这对入殓师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要尽量将遗体恢复成逝者生前的样子,不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工作的强度也特别考验人。这具遗体整整修复了10多个小时,从白天一直修复到深夜,而当他修复完这具遗体时才发现不知何时身旁又停了十几具待整理的遗体。

如果家属一直在一旁观看,漫长的等待时间他们可能承受不了,再加上修复遗体时可能进行的某些特殊操作也会让他们产生不适,所以家属最好不要在一旁观看。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9)

三、部分遗体已经高度腐烂变质,布满细菌和恶臭味,家属在一旁观看不仅会引起不适,还可能面临被细菌感染的风险。有些遗体生前可能患有非常严重的疾病,当人去世后,体内的器官停止工作,人体的免疫能力丧失,但仍有部分细胞和微生物还在活动,而且失去了免疫系统的阻拦,这些细菌和微生物会以非常快的速度扩散和繁衍,导致遗体出现腐烂变质和散发臭味。

电视剧中有不少这样的画面,工作人员在面对高度腐烂的遗体时即便是做好了各种防护,可仍然会不自觉产生生理反应,蹲在一旁不停呕吐。试想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都接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何况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普通人呢?

再加上遗体在腐烂变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少细菌和病毒,不小心吸入体内或沾染上,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所以考虑到家属的健康,避免遭受细菌的感染,也不建议家属在一旁观看。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10)

四、这也是对入殓师的一种尊重。为逝者整理遗容是一件特别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特别是有些修复难度大的遗体,要求入殓师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如果家属在一旁观看,又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会给入殓师带来干扰,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入殓师工作的支持,家属最好还是不要在一旁观看。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11)

总结

逝者已逝,生者安息。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开始不断结束的过程,对待生命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敬畏。入殓师用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和敬畏之心,帮助逝者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这是他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和理解。

真实入殓师去世(入殓师为逝者整理遗容时)(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