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过新年#

张仲景(150-219),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东汉医学家。

饺子,又称水饺,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是我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施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因而有“张长沙”之美誉。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后,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施药治伤。

冬至包饺子典故(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1)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中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麦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这种“娇耳”后浑身发热,血液循环旺盛,双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施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施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配制“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争着吃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治病救人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