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踝关节骨折的三种分型分别为Lauge-Hansen分型、Danis-Weber分型和AO/OTA分型。每种分型都各有优缺点,Lauge-Hansen分型对损伤机制阐述非常详尽,但不能涵盖全部,对治疗的指导意义也不是很大;Danis-Weber分型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似乎过于简单;AO/OTA分型似乎是对Danis-Weber分型的细化,但略有繁琐。临床上首选Lauge-Hansen分型,并建议Lauge-Hansen分型和Danis-Weber分型两者结合使用,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其次可以考虑AO/OTA分型。
Lauge-Hansen分型Lauge-Hansen通过尸体研究,根据力学机制将受伤时患足的位置及足部(距骨)相对于小腿的运动分为旋后外旋(外翻)、旋后内翻、旋前外旋和旋前外翻四型,每型再按韧带和骨折情况进行分度。
图1 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
A.旋后外旋(外翻)型;B.旋后内翻型;C.旋前外旋型;D.旋前外翻型
旋后位足部的外旋应力是踝部骨折的常见损伤机制,占40%~75%。外踝的螺旋斜形骨折线通常始于胫骨远端平台,并向腓骨近端延伸。该损伤的机制为小腿内旋足猛烈外旋时,距骨对腓骨的螺旋剪切应力造成了腓骨的骨折,即旋后外旋(外翻)型(supination-external/eversion rotation,SER)骨折。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度(图1A)。
Ⅰ度:距骨的旋转剪切应力作用于腓骨,维系胫腓骨远端的下胫腓前韧带首先断裂。
Ⅱ度:下胫腓前韧带首先断裂后,距骨继续作用于腓骨,造成了腓骨在胫骨远端平台水平的斜形骨折,即外踝骨折。
Ⅲ度:旋转应力的继续作用造成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胫骨后踝发生骨折。
Ⅳ度:踝关节内侧的损伤,三角韧带断裂或内踝发生撕脱性骨折,多为横行骨折,少数为斜形。
受伤时患足处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内收,踝关节外侧受到韧带的过度牵拉,内踝受到距骨的挤压外力所致,即旋后内翻型(supination-adduction,SA)骨折。该骨折类型占踝部骨折的10%~20%。根据损伤的严重可分为二度(图1B)。
Ⅰ度:外侧副韧带的撕裂或外踝骨折。韧带损伤最常见为距腓前韧带,其次为跟腓韧带。外踝骨折线多在距腓前韧带或以下水平的横行骨折,与外力的方向垂直。
Ⅱ度:踝关节外侧损伤后失去了力的维系,足的内翻造成距骨进一步向内侧撞击,从而造成了内踝的斜形骨折,骨折块通常向内侧移位。此外,内侧踝穴也会因距骨的撞击而发生压缩性骨折。
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踝关节受到外旋应力,以外侧为轴向前方旋转,踝关节的内侧结构受到牵拉而破坏,即旋前外旋型(pronation-external rotation,PER)骨折。根据损伤的严重度分为四度(图1C)。
Ⅰ度:踝关节内侧受到外旋力的作用发生三角韧带断裂或内踝的横行骨折。
Ⅱ度: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或撕脱性骨折。
Ⅲ度:腓骨在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上发生螺旋形或斜形骨折。侧位X线片上其骨折线多从前上走向后下。
Ⅳ度: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
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距骨受到强力外展或外翻外力,踝关节内侧结构受到强力牵拉,外踝受到挤压外力,即旋前外翻型(pronation-abduction,PA)骨折。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三度(图1D)。
Ⅰ度:踝关节内侧损伤,三角韧带断裂或内踝的横行骨折。
Ⅱ度:外翻应力继续,造成下胫腓前韧带和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骨性撕脱。
Ⅲ度:前两度损伤之后外力继续,从而造成了外踝在下胫腓联合水平的骨折,腓骨的骨折由最初的横行到后来的粉碎骨折,治疗较为困难。
Danis-Weber分型Danis-Weber(1966年)从病理解剖方面,根据腓骨骨折的水平位置和下胫腓联合的相应关系,将踝关节骨折分为A、B、C三型。
图2 踝关节骨折的Danis-Weber分型
A型:腓骨骨折线位于下胫腓联合平面之下,可为外踝撕脱骨折或为外侧韧带损伤,下胫腓联合及三角韧带未损伤;内踝保持完整或骨折,其骨折线位于水平间隙和垂直间隙之间,有时内侧关节面还有局限的压缩性骨折。此型主要由内收内翻应力引起。
B型:外踝骨折线位于下胫腓联合平面处,自前内侧向后外侧延伸,可伴有内踝撕脱骨折或仅有三角韧带损伤;腓骨远端骨折自踝关节水平向后上方呈斜形;其骨折线可以是单一或是复合的;下胫腓联合有可能损伤,骨间膜一般都保持完整。此型通常由外旋或外翻外力引起。
C型:腓骨骨折发生在下胫腓联合平面之上,均合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其通常为长斜型骨折,骨折线水平越高,损伤越严重,内侧结构损伤为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此型骨折多由外展外旋应力引起。C型骨折可分为C1和C2两个亚型。C1型为外展应力引起,腓骨骨折高于下胫腓联合水平;C2型为外展和外旋联合应力引起,腓骨为高位骨折。两型均可同时合并后踝、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AO/OTA分型
图3 踝关节骨折的AO/OTA分型
A型:下胫腓联合以下损伤
A1:下胫腓联合以下损伤,单独。
1.外侧副韧带断裂。
2.外踝尖撕脱骨折。
3.外踝横行骨折。
A2:下胫腓联合以下损伤,伴内踝骨折。
1.外侧副韧带断裂。
2.外踝尖撕脱骨折。
3.外踝横行骨折。
A3:下胫腓联合以下损伤,伴后踝骨折。
1.外侧副韧带断裂。
2.外踝尖撕脱骨折。
3.外踝横行骨折。
B型:经下胫腓联合的腓骨骨折
B1:经下胫腓联合的腓骨骨折,单独。
1.简单。
2.简单伴下胫腓前韧带断裂。
3.粉碎。
B2:经下胫腓联合的腓骨骨折/合并内侧损伤。
1.简单,伴内侧副韧带、下胫腓前韧带断裂。
2.简单,伴内踝骨折,下胫腓前韧带断裂。
3.粉碎。
B3:经下胫腓联合的腓骨骨折伴内侧损伤和Volkmann骨块(后外唇骨折)。
1.腓骨简单,伴内侧副韧带断裂。
2.腓骨简单,伴内踝骨折。
3.腓骨粉碎,伴内踝骨折。
C型:下胫腓联合以上损伤
C1:下胫腓联合以上损伤,简单腓骨骨干骨折。
1.伴内侧副韧带断裂。
2.伴内踝骨折。
3.伴内踝骨折及Volkmann骨块(Dupuytren骨折)。
C2:下胫腓联合以上损伤,腓骨骨干粉碎性骨折。
1.伴内侧副韧带断裂。
2.伴内踝骨折。
3.伴内踝骨折及Volkmann骨块(Dupuytren骨折)。
C3:下胫腓联合以上损伤,腓骨近端骨折。
1.无短缩,无Volkmann骨块。
2.有短缩,无Volkmann骨块。
3.内侧损伤和Volkmann骨块。
来源:《骨科疾病的分类与分型标准(第二版)》
作者:胡永成 马信龙 马英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